许家印的恒大会成为第二个华为吗?

deepEYE


首先,这两家公司是属于不同领域的,因此拿来对比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华为最近处在风口浪尖的位置,在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也获得了我们很多国人的支持。这段时间看下来,个人很佩服任总的格局和勇气,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

华为在国际舞台上有着强大的影响力,美国打压制裁中国企业,华为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不过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任他也动不了我们半分半毫。


野生锦鲤


许家印的恒大也许某一天营业额会赶上甚至超过华为。

但是,许家印的恒大永远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华为。

2018年,恒大销售额是5513亿,华为营业收入是7212亿,如果单从体量来看,也许恒大能赶上并超过华为,但是,许家印的恒大永远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华为。

原因很明显,至少有这么几个:

第一,双方经营业务截然不同

许家印的恒大主营还是房地产,当然,也有其他很多业务,但无一例外,都是资本驱动型的,简单地说就是靠砸钱、靠政商关系,大家懂得。

但是,华为是国内少有的靠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在国际竞争者取得主动权的企业。

中国少了恒大并不会有什么,还有万科、中海、碧桂园……等十几家、几十上百家房地产公司,讲真,对整个国民经济和民众其实并没有太大影响。

但是,中国如果没了华为,后果明显会严重很多,通信技术和设备设施都严重受制于他国,这种信息安全是非常要命的。

所以,美国特朗普会制裁华为,但根本没兴趣去制裁恒大。

第二,经营理念大不一样

恒大的经营理念非常务实,就是赚钱。

这没什么错,企业就是为了盈利的嘛。

华为也务实,讲究艰苦奋斗、稳扎稳打,但是华为还“务虚”,真正的要在某个领域有自己的研发和独创,也的的确确在为中国的技术进步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所以,你会看到任正非花费百万引进博士,投入巨资到研发。

而恒大,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恒大冰泉、保险等领域的进军。

第三,企业创始人的不同

简单地说,任正非是企业家,许家印是商人。

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家印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而且出席的时候都是爱马仕皮带,特别醒目。

当然,个人消费没有什么错,旁人也不应当干涉。

不过有趣的是,第二年,许家印就换成了国产的七匹狼,哈哈。

不得不说,恒大许家印是个非常聪明的老板啊。

相对来说,任正非则明显低调了,甚至在美国制裁之前都很少在媒体抛头露面,听到最多的采访也不是对已有的成绩沾沾自喜,相反,不断地强调华为的风险和危机。

所以,你看,国内研究华为和任正非的管理学著作非常之多,但是研究恒大和许家印的相对就少很多了。

当然,只是个人风格和理念不一样,所处领域和业务模式不一样,并不是以此来评论谁的对错。


只不过,恒大确实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华为。


冯起升


一句话,中国可以没有恒大,但不可以没有华为。


恒大,全称为“恒大集团有限公司”,老板许家印,成立于1997年,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与投资管理,2019年销售额,2019年1-12月,恒大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达6010.6亿元。根据福布斯排行榜,恒大老板许家印以1958亿排名第三,前两名是马云和马化腾。


华为,全称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老板任正非,成立于1987年,目前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不要只以为华为是做手机的,其实华为手机只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个子公司而已。

虽然你在福布斯前100富豪榜中看不到任正非,但是在福布斯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中,2017年—2019年,华为连续三年上榜,同时也是中国唯一一位上榜的企业。

可以说,华为就是现在中国的名片。

在国际影响力上,华为不是恒大、万达和万科这种房地产商能比的,甚至阿里和腾讯都比不过。之前并有人开玩笑说,中国深圳有一个街道办在跟整个美国抗衡,因为华为就在那条街。

除了我们熟悉的5g技术外,华为早在2018年申请专利的数量就达到了世界第一,共5405份专利申请,超过排在第二三名的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和英特尔(Intel)的两倍之多。

这样比起来,恒大在哪里?难道我们介绍中国企业,要告诉别人我们有世界最牛的房地产商?就算恒大没了,万科、万达同样可以取代他,而华为,在我国目前根本没有能与之抗衡的科技巨头,更无法取代。


虽说许家印的恒大,目前在赚钱和盈利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任正非分华为,但是,从国家贡献的角度,任正非远远赢了许家印!因为对一个国家来说,要保持经济长久的增长,一定是靠实业制造和外贸,而不是把钱都弄到股票和地产这些泡沫领域,难道我们要靠一个“割韭菜”的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从就业率来看,房地产行业创造的就业是很少的,房地产的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比例非常低,恒大4.5万员工,创造的盈利是华为18万员工创造的盈利的3倍!房地产能带动的产业链需求也是很少的,无论是1万的房子,还是10万的,建筑成本都是一千多。而华为18万员工的背后,是中国几十万的家庭,还有依赖华为供应链的中下游,就业人数同样有几十万。


做房地产的赚到钱了会干什么?看看李嘉诚就知道了,而任正非说什么?“华为不会搞房地产”,“华为不会考虑上市”,这才是真正中国品牌。


但很无奈的是,现在实业的悲哀,就算华为工资给的再高,还是很难在深圳买一套自己的房子。再这样涨下去,可能连办工厂老板都付不起房租了,还谈什么经济发展?


中国需要更多地实业家,而不是那些割韭菜的房地产商!从国际影响力,和对社会的贡献角度来看,如果恒大真取代了华为,那才真是恐怖。


华埔商学院


很多人也看到了,以地产为主业的恒大,开始向其他领域蔓延。其实这个布局早就开始了,许家印年前就开始向汽车、科技等领域等投资。

就在5月30日,恒大和英国Proteam公司在伦敦签署协议收购该企业,一举拿下世界顶级轮毂电机技术。6月4日许家印现身NEVS瑞典总部。NEVS是一家瑞典新能源汽车公司。这家公司是恒大市值9.3亿美元从瑞典手中购入的,获得51%的股权。

这几年,恒大在全球一步一步布局汽车产业链,包括电机、电池、整车研发等企业。甚至还入股广汇集团,获得了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渠道。在恒大方面来看,目前已经在车研发制造、三电系统、销售渠道等占据的优势,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但是要成为第二个华为,可不简单。由于我国是汽车制造业的后发国家,很多技术,包括研发、生产都比不上日本、美国、德国、英国等汽车制造业发达国家。虽然许家印采取的是全球购买的方式,但买过来的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他能够买到宝马、大众、丰田等厂商旗下的供应链企业吗?我想很难。

虽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是全球第一。但是在技术上,并没有比美国日本欧洲更发达。目前全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做的最好的,最成熟的就是美国特斯拉。人家的纯电动汽车能跑500公里,甚至更长里程。我国的纯电动汽车(不是油电混合)很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能够达到500公里级别的寥寥无几。

现在全球在玩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可不止几十家,有几百家。光是在我国,不下20家企业已经入行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加上奔驰、丰田、奥迪、宝马、通用国际汽车巨头都已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因此作为门外汉的恒大想在这个领域成为第二个华为,难度可想而知。别的不多说,特斯拉和比亚迪,恒大能够超过吗?

所以,对于恒大想成为第二个华为,我并不抱着乐观的态度。


财经知识局


恒大集团是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两翼,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世界500强企业集团。目前,恒大总资产1.77万亿,年销售规模超5500亿,累计纳税超2000亿,慈善公益捐款超115亿,员工14万人,每年解决就业260多万人,在世界500强排名第230位。恒大地产秉承“民生地产”理念,在中国280多个城市拥有项目800多个,与全球800多家知名企业战略合作,实施精品战略,打造高品质、高性价比产品,开创行业“全精装修交楼”和“无理由退房”先河,让600多万业主实现宜居梦想。恒大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成功离不开许家印以及恒大全体员工的努力,许家印作为恒大领导者,从初闯广东到创办恒大,到现在的辉煌业绩,每一步都体现了领导者的魄力与才华,能够吃透国家政策用22年的时间从一个公司成立到现在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230名,可见许家印管理、战略能力等各方面的独到之处,同时,许家印在成功之后不忘投身中国的慈善事业,自成立恒大以来,坚持每年做慈善捐款事业,不是简简单单的捐钱,而是致力于带动一方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地区贫困问题。给公司树立为良好的品牌形象。




湘湖智慧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适应信息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华为做出面向客户的战略调整,华为的创新从电信运营商网络向企业业务、消费者领域延伸,协同发展“云- 管- 端”业务,积极提供大容量和智能化的信息管道、丰富多彩的智能终端以及新一代业务平台和应用,给世界带来高效、绿色、创新的信息化应用和体验。华为继续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ICT 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

运营网络

华为向电信运营商提供统一平台、统一体验、具有良好弹性的Single解决方案,支撑电信网络无阻塞地传送和交换数据信息流,帮助运营商简化网络及其平滑演进和端到端融合,快速部署业务和简单运营,降低网络CAPEX和OPEX。同时,华为专业服务解决方案与运营商深度战略协同,应对无缝演进、用户感知、运营效率和收入提升等领域的挑战, 助力客户商业卓越。

企业业务

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电力和交通等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主营业务

华为继续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运营商、分销和电子商务等多种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终端品牌,为消费者带来简单愉悦的移动互联应用体验。同时,华为根据电信运营商的特定需求定制、生产终端,帮助电信运营商发展业务并获得成功。华为对网络、云计算、未来个人和家庭融合解决方案的深刻理解融入到各种各样的终端产品中,坚持“开放、合作与创新”,与操作系统厂家、芯片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健康完整的终端生态系统。




仲冰叶


嗯,回答本行业话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我觉得许家印的恒大不可能成为任正非的华为公司,我的理由如下;

1、行业不同

众所周知,华为现在是中国最具代表的科技型公司。从今年开始,华为一个人就和美国打起了技术战,放眼国内,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这个实力。

许家印的恒大就有点惨了,万达的王健林都知道,房地产是一个名声不好的行业,所以万达及时的转型。而许家印也似乎认识到了这一个问题,所以今年我们看到了恒大大力进军新能源这个行业,目的很显然,恒大也必将向科技公司转型!

2、营收差距

从2018年恒大最新的财报来看,恒大营业额4662亿,同比大增49.9%;总资产达18800亿,净资产3086亿,现金余额2042亿。

华为2018年的营收突破了6000亿,而今年华为则创造了超过8500亿人民币的营收。相对于2018年的整体营收,华为2019年的营收成绩实现了18%左右的增长。

要知道,恒大是上市公司,而华为是非上市公司,而且华为更多的是赚外国人的钱,而恒大则更多的在赚国人的钱。

再一个就是说从人才储备上来说,华为更多的是拥有科技人才,而恒大则不然,房地产行业大多是靠销售铁军!要知道,任何一家公司的发展,关键还是看人才!

3、公司差距

恒大现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好事,但对于任何一家巨头公司来说,有时候体量大还不好调头。而反观华为则不同了,华为32年来一直在通信领域里发力,近些年华为手机崛起,同时又推出了主打物联网领域的“鸿蒙系统”!所以,我认为国内不会再出现第二家华为,因为华为是独一无二的,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可这个道理?


春公子


现在恒大和华为都是我国比较著名的企业,两者的营业规模都很大,而且都是世界500强,两者的知名度也很高。不过目前两者从事的业务并没有相关,恒大的业务相对来说比较多,除了房地产主营业务之外,包括健康、科技、金融等各方面都有所涉及,而华为的主要业务还是在通讯设备这一块,其他子业务基本上也是围绕通信设备这个主营业务来展开的。

至于未来恒大有没有可能成为华为那样的企业,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可能性不大,这里面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技术基础不一样。

华为在通信设备行业已经经营了30多年,从开始做通讯设备贸易,到现在自主研发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提供商,掌握着5g技术的核心技术,而且6g技术也处于世界相对领先的地位,此外华为在芯片设计,智能装备生产与制造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华为的这种技术优势并不是一天两天就积累起来的,而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摸爬滚打不断的试错,然后找到了自己合适的路才慢慢发展起来的,华为能有今天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他们技术的积累。

相对来说,恒大的主营业务主要是在房地产行业,而房地产行业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你有钱,把地买下来就可以盖起来,虽然最近几年恒大也开始进军一些有技术含量的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但是恒大在这些行业并没有技术基础,很多技术都是直接买断别人的,而买来的技术不可能是最顶尖的技术。

所以恒大想要做到华为那样技术领先全球,至少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只有慢慢的积累,慢慢的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有可能做到华为那样的高度。



第二、经营理念不一样。

通过观察恒大的经营理念和华为的经营理念可以看出,虽然两个企业都很大,但是他们的经营理念的差距还是相对比较大的。

首先华为的经营理念是比较专注,一直都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领域,即便有钱有能力搞其他行业,但华为也不会轻易把钱投到其他行业里面去。这让他们有足够的资本和精力投入到通信行业当中,并在通信行业当中精耕细作,做到全球领先地位。

而相对来说,恒大的经营理念主要是追逐规模大而全。恒大的经营风格就像狼一样,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钻,而且非常生猛,比如在房地产行业,恒大从拿地到项目开发完成都是非常迅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恒大的经营相对比较急,而华为则相对比较稳。

恒大的这种经营风格虽然可以迅速占市场,但如果贸然进入某一个不熟悉的行业,是很容易栽跟头的,比如恒大冰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初许家印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把恒大冰泉做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排名前列的矿泉水品牌,恒大冰泉在刚成立的时候就喊出了非常高的口号,一年要做到100亿、三年达到300亿,这明显是自我膨胀了。

结果恒大冰泉的发展并没有像许家印所预期的那样迅猛发展,因为市场定位模糊,定价又不太合理,最后恒大冰泉市场反应平平,恒大冰泉投入了大量的广告费和渠道费之后换来了几十亿的亏损,最终恒大只能把这块业务剥离出去。



第三、领导者的风格不一样。

许家印和任正非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就是两者的野心都很大,而且都有军人一般强大的意志力和信念,他们两者都属于铁腕型的领导。

但相对来说任正非比较稳,许家印相对来说比较生猛。任正非是一个战略高手,他更重视华为的长远发展目标,为了达成一个目标,他可以不惜牺牲短期的利益,可以花几年甚至十几年到时间去做一件事情,比如5g技术的研发就花了很长时间。相对来说,许家印更看重的是企业短期的目标,比如恒大在发展过程当中,经常会有各种任务,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尽快把项目卖出去回笼资金,然后用于开发下一个项目。

这一点从恒大所进行的一些非房地产业务来看,他们在经营过程当中也有这种经营的影子,就是要速战速决,追求快狠准。这种领导风格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确实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放在技术型行业,这种需要精耕细作,回报周期比较长的行业来说明显是不太合适的。



第四,竞争环境不一样。

房地产行业的竞争跟技术型行业的竞争明显是不一样的,在房地产行业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迅速占领市场,但是在技术型行业则不一样,技术行业不仅需要有资金的支持,还需要有人才、市场等多种方面的支持。

虽然现在恒大开始转型做其他行业,但是他们所进入的行业竞争都比较激烈的,比如汽车行业,目前世界已经有很多知名的品牌,国内的汽车厂家也是异军突起,所以目前汽车行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恒大想要在这么激烈的市场当中突围难度是比较大的。

相对来说,虽然华为所在的通讯设备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但是华为凭借着自己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研发团队,华为的竞争力一直处于行业的前端,而且有些技术明显要领先于竞争对手,这才使得华为能在市场上保持足够强的竞争力。


贷款教授


企业的发展战略方面,“规模一流”是恒大“三个一流”目标战略的根基。

发展历史方面,恒大始终秉持“质量树品牌,诚信立伟业”的企业宗旨,滚动开发,高效运作,以“规模+品牌”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企业强大的竞争力。

企业优势方面:恒大实行标准化运营的模式,集团总部通过紧密型集团化管理,对全国各地区公司实施标准化运营。


用户2557941445545


两个不同行业拿来对比没什么意义,这两家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倒是可以从中分析一下这两个行业未来的趋势。

智能机行业呈现平缓发展状态,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15.6亿台,同比增长9.4%,随着人口红利枯竭,智能机市场增长动力主要依靠迭代换新。

一线城市智能移动终端市场新增乏力,二线城市是新增智能移动终端主要市场,新增设备以高端机为主流,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增幅更加明显,中端机更加受到用户亲睐。华为品牌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具有较高影响力,TGI指数均超过110;北京、上海、江苏、四川、河南等地不仅具有较高的用户占比,而且TGI指数也高于标准值100。

房地产开发未来10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将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一些中小房企将被淘汰出局,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多房企将在品牌、资金、技术产品研发、项目管控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开发出质量好、品质佳、低成本、节能低碳型的商品房,房地产业将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房地产的核心是人口,从历史来看,我国人口持续增长,近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2016年在二胎政策影响下,人口增长率小幅上升,达到5.86%。目前,人口增长率逐步走低,老龄化进程加速,但有80年代后期的第三次婴儿潮人口支撑以及二胎甚至不再限制胎儿数的政策鼓励,我国的人口数量红利仍有释放空间,增长率预计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大于0,我国人口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为住宅市场持续创造住房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