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提到“科幻”,你能想到谁?在中国,那一定是刘慈欣。

刘慈欣在中国科幻小说业界可以说是最顶尖的存在,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如此美誉大刘当之无愧,他几乎把国内外科幻界能拿的奖都拿了,其中几个奖项还颇有分量——他是首部入围雨果奖和星云奖的华人科幻作家、获得过中国科幻银河奖、有科幻艺术界的奥斯卡之称的雨果奖、轨迹奖、克拉克奖等等等。(此处省略1000字)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刘慈欣在克拉克奖的颁奖现场所作的演讲

当然,众所周知,大刘之所以能走上这条科幻写作之路,也与他从小就喜欢读“闲书”相关。

刘慈欣说,对于科幻的启蒙最早看的是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及一些前苏联的科幻文学作品。

这些尘封在床下的书籍,给我的童年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的想象飞出了乡村,飞出了中国,甚至飞出了太阳系。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可以说如果没有青少年时期对于经典科幻作品的大量泛读和汲取,就没有大刘日后科幻创作源源不绝的动力和源泉。

说到大刘科幻启蒙第一人,这个人肯定是儒勒·凡尔纳。《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都出自他手。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儒勒·凡尔纳

1828年2月8日-1905年3月24日

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凡尔纳的作品,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无法超越的经典。(而且他还是一个相当高产的作家,在他的写作职业生涯中共产出62部长篇小说,18部中篇小说,还有几十个剧本以及N多其他作品。)

当然,高产并不是他唯一的标签,既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作品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这两点:

一是他那可怕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力并不仅仅是天马行空,更在于对未来的精准预估!

我们现在回头去看凡尔纳所在的150年前的欧洲,进化论刚刚被提出,元素表还在门捷列夫的脑子里,诺贝尔还在玩火,电还没有进入工业取代蒸汽动力,更不要说各种基于电能的技术了。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啥都没有。中国那个时候还在进行太平天国运动和抗击第二次鸦片战争。

但那时候凡尔纳的书里已经有了什么呢?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儒勒·凡尔纳笔下的鹦鹉螺号

有伟大的潜艇鹦鹉螺号,有罗比尔的直升飞机信天翁号,有巨大的钢铁浮岛,有磁悬浮的高速铁路,有太空旅行,啥都有了。有些即使是10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觉得不可思议。

他书中所描述的那些科技,大多最终成为了现实。这就是为什么凡尔纳一直被列在“历史上的穿越者”名单前列,他的书籍不仅是科学的幻想,更是科学的预言。如果不是穿越者,那只能说明,凡尔纳站在1860年代,对未来一百多年的科技发展,有着无比透彻的认知。

看看凡尔纳都神预言了什么?

1. 飞行器。作为现代世界的交通工具,今天飞机已经广泛地使用了。但是凡尔纳在一百多年前早就设想:将来人类一定会驾驶“比空气重”的物体作定向飞行(《征服者罗比尔》、《世界主宰者》)。

1863年他就和友人纳达尔共同创立过“航空机车促进协会”。他不但写作科幻小说,而且还用实际行动去促进科学发展。

2. 火箭。在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中,书中人物梅斯顿为了实现把三个人送上月球的计划,设计出一种至少半英里长的“哥仑比亚炮”,他仔细描述了登月机械的动力、燃料、内部装置诸问题,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才是1860年。

而在现实生活中,直到1969年才有“阿波罗号”登上月球。人类用整整100时间终于实现了这个大胆的设想。

3. 电视。在凡尔纳晚年的一本小说《2889年一个美国新闻记者的一天》中明明白白写了电视装置。这部1889年发表在纽约《论坛报》上的小说中,记述一个美国报界企业家到欧洲去旅行,他可以在巴黎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他留在纽约的妻子正在晨妆,进早餐等活动,他跟她谈话就象人在对面一样。

而电视直到1940年左右才发明出来,视频通话就更晚了。

4. 核潜艇的潜水船,在《海底两万里》提到。

5. 地行器,

在《地心游记》提到。

6. 用钢铁做成的可控岛,在《机器岛》中提到。

7. 子午线将会被测出。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从地球到月球》中炮弹的内部

也难怪法国科学家奥泰盛曾说:“现代科技只不过是他的预言付之实践的过程。”

凡尔纳另一个厉害的原因在于,他有着将科学、将这个世界描绘的生动且充满热爱的文笔。

在他的书中,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原理,这个世界也不是让人恐惧的赛博朋克。他笔下的人物,都拥有19世纪中期,科技大爆炸年代那令人无比向往的热情 —— 到天空去、到海洋去、到地心去、到宇宙去,没有任何地方能够阻挡主人公的脚步,只要我们有想去的热情。

勇气和热情,是凡尔纳作品成为科幻史上不可超越经典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希望从书中真正获得的精神。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儒勒·凡尔纳和他的科幻世界

不夸张地说,读凡尔纳,就是每一代人必经的科学启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从凡尔纳的小说里,不止见识了世界的广袤,更萌生了对科学的热情!

但是凡尔纳动辄数百万字的长篇科幻巨著,对于学龄前和初小阶段的孩子阅读还是有些吃力的。

那怎样能让孩子更早地去了解凡尔纳笔下那梦幻般神奇的世界呢?

由希腊童书作家安东尼斯·帕帕塞奥多罗,以及希腊插画家艾丽斯·萨玛尔茨共同合作,将凡尔纳的五本经典作品,编绘成适合3-10岁孩子阅读的这套《儒勒·凡尔纳科幻绘本系列》。

《儒勒·凡尔纳科幻绘本》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这是一套五个极具传奇色彩与科学精神的冒险故事 ——《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和《征服者罗比尓》改编而成的儿童绘本。地心、地面、海底、天空、太空,5个凡尔纳的故事,带我们和孩子一起穿越时间和空间。

为了以绘本形式重述凡尔纳的长篇经典科幻小说,做了如下改编:

  • 去掉了原著中深奥的部分;

  • 精选出3-10岁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新发明、奇妙科学、冒险、探索未知等);

  • 梳理并保留核心故事线和思想;

  • 用幽默又富有儿童性的文字重新表达。

绘本的文字保留了凡尔纳作品中独一无二的特质,也就是吸引我们的“浪漫、乐观、热情和明亮”,原著中那种“为了爱、友情、进步与和平”的朝气蓬勃的探索精神,始终洋溢在绘本中。

1.《海底两万里》

原著《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 Tour du monde sous-marin》发表于1870年。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这本书讲述了Nemo船长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纵横四海考察海洋生物的故事。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2.《八十天环游地球》

原著《Le tour du monde en quatre-vingts jours》,发表于1873年。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这本书讲述了土豪福格先生的世界错峰出行之旅的故事。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3.《地心游记》

原著《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发表于1864年。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这部书被几次拍成电影,2008年的版本开创了近十年的3D电影潮流,比阿凡达还早一年。《地心游记》也是刘慈欣看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哟~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4.《从地球到月球》

原著《De la terre à la lune》,发表于1865年。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这本1865年出版的书,引领了100年的人类梦想,直到1969年的阿波罗登月。1998年,有排完电影就顺手拍电视剧爱好的汤姆汉克斯,在《阿波罗13》之后,拍摄了重现美国整个阿波罗计划的史诗级美剧,名字就是《从地球到月球》。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5.《征服者罗比尔》

原著《Robur-le-Conquérant》,发表于1886年。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在罗比尔的小说发表后,全球各地都有神秘飞船出现的报道,其中1897年前后,在发生在美国西部的神秘飞船目击事件频繁爆发。大家普遍怀疑和罗比尔小说里的一样,这些事件背后是某个神奇的发明家,以至于爱迪生被迫站出来澄清不是自己做的。直到二战后,该类事件的矛头才从罗比尔型的发明家,转向了外星人 —— 也就是UFO事件。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粉丝福利】

儒勒·凡尔纳逝世115周年之际

中读推出纪念活动

原价175元的儒勒·凡尔纳科幻绘本系列

特价仅需115元

立即下单

送给孩子一份想象力与好奇心礼包

纪念儒勒·凡尔纳 |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科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