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74境外例入,疑似35例,漏洞到底在哪里?


依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全国新增确诊病例78例,其中境外输入74例,新增疑似病例35例。在全国严防输入的情况下,为什么数据依然这么高呢?这是什么原因呢?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因素呢?让我们看看最新的一些案例,你就知道答案了。

新增74境外例入,疑似35例,漏洞到底在哪里?


案例一

3月17日自美国洛杉矶乘坐中国南方航空抵达沈阳桃仙机场,沈阳海关对其采样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3月18日17点35分自沈阳乘坐中国南方航空CZ6109次航班(座位号R53H)去北京,21点30分到达北京首都机场,随后乘出租车到北京西站,在西客站附近滞留一晚。3月19日7点26分乘坐北京至福田的G71次列车(3车厢07D)回家,目的地是河南许昌。

新增74境外例入,疑似35例,漏洞到底在哪里?


试问;沈阳采样核酸检测后,结果未出来,该病例怎么能能乘坐国内航班去北京首都机场;另外首都机场在在没有知道结果的状态就一样把人放出去了,这个哥们还自行乘坐出租车去北京西站并在西站滞留一晚!到达邢台后才报告检测结果为阳性。这一晃悠得多少人替他担风险啊。

案例二

3月15日23时,患者抵达深圳机场入境;3月16日5时,患者被罗湖区专车送至罗湖区党校采样,采样后专车送其回家,居家隔离。随后咽拭子样品检测结果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经初步判定,患者在中国内地密切接触者有5名,均已被集中隔离。疾控部门已对其住所等区域进行消杀。

新增74境外例入,疑似35例,漏洞到底在哪里?


目前暂未看到疑似人员情况,只是引起居民恐慌。疾控中心称外国人不要求强制检查核酸,难道外国人就不传染了吗?

例三:

18日,一架北京飞往长春的航班客座,承运国际中转旅客74人。这些旅客都只是在各个流程点的测温仪的体温检测,发现正常后航班起飞了,国航北京地服即按规定将转机旅客信息通报长春机场。飞机在长春落地后,长春疾控中心人员上机对74名转机旅客进行体温排查,经了解,排查结果:未发现有发热旅客。

新增74境外例入,疑似35例,漏洞到底在哪里?


目前全国对待湖北旅行史的人员,不问情况,一律隔离14天。为什么境外回来的人的管理措施,就这么测量体温,而不进行隔离措施就可以离开了呢,要知道,现在全中国百姓都知道这个病的潜伏期是多么长,潜伏期一样可以传染的。

应对措施

一,求所有出入境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申报。海关对所有出入境人员严格实施“三查、三排、一转运”措施。“三查”:100%查验健康申报,全面开展体温监测筛查,严密实施医学巡查;“三排”:对“三查”中发现有症状的,或是来自于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或地区,或是接触过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人员,严格实施流行病学排查、医学排查以及实验室检测进行排查;“一转运”:对“三排”当中判定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症状人员、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一律按照有关规定,采取转运、隔离、留观等防控措施”

新增74境外例入,疑似35例,漏洞到底在哪里?


二,那就只能指望海关各入境口岸加强措施了。在各个入口岸设置严格的检查程序,检查之后做好记录,统一安排隔离区域,专人负责管理,进去隔离区域严格管理,就像目前武汉的措施一样,只有这样,采用彻底防止外扩。现在的漏洞跟筛子一样多。

三,全国防疫情输入一盘棋,各地无缝衔接。现在进来的人员必须提前申请流动行程安排,各个地方做好对接手续,每一次交接完毕后做好记录在案,随时可查,不能每个部门只管自己的位置,而不顾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了,我们已经经历过一次抗疫保卫战了,再也折腾不起来第二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