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嬰兒時期顯得非常痴呆,八九歲掌握6種語言,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

這是一位天才,我們先說說他的簡歷。

嬰兒時期大家都認為他真的是個傻子,父親很悲傷,但是沒有放棄,仍堅持按自己的計劃教育他。可是,這個痴呆兒,不久就使鄰居們大吃一驚。八九歲時就熟練地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6種語言,並擅長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特別是數學。

9歲那年,他考入萊比錫大學。

1814年4月,不滿14歲的他就發表了自己的數學論文,並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

兩年後,16歲的威特又被授予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

後進入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學習,18歲獲得該學院的哲學博士學位。

看了以上的事例,大家也許認為他們就是公認的所謂神童了。可是這個天才不是偶然產生的,而是某種特殊教育的成果。這就是由他的父親卡爾·威特牧師開創的早期教育。

他嬰兒時期顯得非常痴呆,八九歲掌握6種語言,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


他是怎樣教育他的呢?

威特父親認為:

一個孩子的成就並不取決於他的天賦,而是由這個孩子從出生到五六歲這期間所受到的早期教育決定的。即使是天賦一般的孩子,只要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也都能擁有出眾的才華。

威特剛學會辨認事物,就開始讓他廣泛接觸各種物品,他的父母還用和緩清晰的語調在他耳邊一個字一個字地重複這些東西的德語名稱。不僅教名詞,還對照實物教他一些動詞和形容詞。他很早就能清晰的發音了。漸漸地,威特能聽懂大人講話了,他的父母開始給他講故事。在這樣的教育下,威特到五六歲時就毫不費力地擁有了30000多的詞彙量,這是非常驚人的。普通中國的中學生,學英語5年後只有3000左右單詞量。最優秀的學生也不超過5000.

他的父親從不強迫孩子學習。威特父親的教育法則都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他會用有趣的故事書來吸引他學習認字。用字卡與兒子玩遊戲。很快,他就掌握了26個字母,並學會了閱讀德語。德語和英語、意大利語、法語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小威特就可以自由閱讀各種法文書籍了。接著又學會了其他幾門外語。

據威特父親說,他工作非常繁忙,小威特學習的時間並不比別人多,他非常健康活潑,喜歡玩耍和運動。在學習方面,他除了外語,還非常輕鬆地涉獵各門學科,比如植物學、動物學、物理學、化學、數學等。威特父親在小威特三四歲的時候就每天和他一起散步,在散步時,他們總會探討各種知識。比如摘野花學習植物學的知識;捉個小蟲,學習昆蟲學知識。我們也看到了威特父親的教育都是生活化的。

威特2歲以後,父親總是帶著他參加一切活動,走親訪友、參加音樂會、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植物園、工廠、礦山、醫院和保育院等,這些活動大大增加了小威特的見聞。3歲開始隨著父親全國各地遊覽,5歲時,幾乎走遍了德國所有的大城市。每次旅行途中,都要小威特寫信給母親和他的小朋友,講述見聞。回來還要再口述見到的一切。

威特父親不給他玩物喪志的機會,家裡沒有什麼玩具,自己家的院子裡有砂子、花草、小樹,在這裡可以賞花或觀察各種昆蟲。

威特父親認為暴飲暴食會影響智力。讓小威特從小做事就養成雷厲風行的習慣,不允許磨磨蹭蹭。父親為他的孩子謹慎選擇玩伴。讓孩子從小學會行善。儘管他很優秀,但他的父親從不許別人表揚他,以免他驕傲自大。

我們看到了,威特父親所有的教育方式都在讓威特朝著健康、活潑、博學多才、功成名就的方向發展。

每時每刻不要忘記,教育孩子是我們此生最重要的任務,給他智慧和才幹,比給他金山銀山重要得多。

他嬰兒時期顯得非常痴呆,八九歲掌握6種語言,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