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处于什么水平?

财经知识局


我国制造业现在在全球处于什么水平,毫无疑问,正在飞速的发展中,部分领域已领先世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的讨论军用制造业和民用制造业。

在军用制造业方面,我国肯定是领先的。歼-20的研发与生产,试飞,都代表着我国的自主研发战机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2017年底,我国将向缅甸交付国产三代机“枭龙”战机。加之11月初多架山鹰教练机交付非洲用户,中国在全球军工市场的分量愈发显眼。

此外,在2018年9月,我国还曾向沙特阿拉伯出口自行榴弹炮,沙特称是最可靠的火力支援;2014年以来,我国已经向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出口超过30架“彩虹”4型无人机,因其在操作、部署和维护上的便利性和成本优势而广受欢迎;2018年,向巴基斯坦和泰国出口潜艇。可见目前我国的军售项目已经涵盖多个领域,从器件、装备到武器系统,无所不包。

换句话说,我国可以为一个中等国家全方位的打造或者量身定做一套防务体系,已具备全方位链的供应体系。而达到这一步,我国仅用了10几年时间。个别领域的装备已达到炙手可热的程度,如在一堆竞争对手脱颖而出的无人机,在中东就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民用制造业方面,部分领域也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比如快速增长的高铁,技术和市场已经逐渐成熟,在通信方面,华为和中兴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已经占据了主要份额,我国在系统集成方面,已经跻身世界水平。但是,其余行业相比较还是比较薄弱的。中国“系统强,部件弱”的态势目前几乎是贯穿于各个产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工制造业,我国其实到现在还很落后,和电子通信等高薪岗位不断增加的产业相比,化工制造业规模非常大,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属于传统的成熟产业。2017年到2019年,三年总共增长了14.85%, 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而言,相对于中国的整体速度,该行业的总体发展还是相对乏力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仪器仪表制造业。而我国在仪器仪表领域的研发投入也非常少,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我们还将面临实验室、科研院所、日常监测、工厂等依旧依赖进口的情况。

总体而言,我国仪器仪表企业规模都还很小,虽然也在不断整合,但是比较知名的企业,其营收规模也就是十几亿人民币,全行业只有2个公司营收超过了100亿人民币。随着工业自动化在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对各种仪器仪表的需求还会不断增加。

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水平的差异,传统产业国际标准的制定多为发达国家所把持。我国许多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在从过去的追赶到并跑、领跑的新阶段,我国要在并跑、领跑的产业和产品上,利用后发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我国已在新兴战略性产业国际标准的制定上发力,取得很好的效果,要继续保持好这个势头。






mu子君


目前我们的制造水平,应该算准一流水平。工业基础大,但不及主要发达国家,不过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工业2025计划,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端产业突破,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最害怕的地方。几十年的粗放向前发展,使得国产在人们眼中就是质差的代表,而且很多时候由于国家政策,又不得不使用这些差件。但是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有关质检指标的不断提升,事实上还是促进国产的不断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老百姓日常接触最多的汽车排放标准,我的感觉国三刚出,就出了国四,马上又开始国五标准。这就说明我们的国产汽车目前能达到高标准要求,同样的例子还有火电厂,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已经由原来上千的排放标准,修改到目前几十甚至十几的标准。这就对设备的整体设计,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水平的衡量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目前网上有很多网友,一直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个也不好。诚然我们是目前有一定的差距,很多设备我们造的差,但资本主义国家不会因为差就轻视我们,市场上很多便宜的进口设备,实际上是为了打压国产,他们害怕潜在的国产,因为不断的国产突破,已经把一个个曾经的进口设备做成了出口,而且是白菜价,甚至有人哀嚎,中国人进入一个行业,就会使一个行业倒闭。前一段时间,圆珠笔芯举国哀叹中被山西突破,结束了欧洲小国几千万美元的一个行业,我们现在有钱了,有一定的技术人才积累了,任何一个工业领域都有好几个地方,多个机构在做。而且国人有个习惯,总是喜欢论证谈得失,事事都要争第一,自我加压。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引领工业潮流。


与你同行35564854


一言以蔽之,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还没有成为制造业强国。

我国的制造业规模有多大?看几个数字就可以了。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超过30万亿元,约为4.5万亿美元,制造业占了大头,约为4万亿美元。这个规模已经相当于美国、德国、日本的总和,占全球的比重接近30%。

在全球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00多种的产量,已经排名全球第一。这里面包括手机、冰箱、电脑、空调、汽车、电视等几乎每天都用得到的产品。另外,我国有基建狂魔的美誉,得益于钢铁、水泥产业的发展,以上两个产品的产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50%。

是我国的制造业,整体水平却又不强,还进入制造业强国的行业。很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尤其是核心零部件,十分依赖进口,比如芯片。大家都知道我国是进出口大国,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国进口金额最高的产品是什么?是集成电路。2018年的进口金额超过2万亿元,比石油还高。

如果要给全球各国制造业水平排个队的话。美国、德国、日本这三个国家处在第一梯队,英国、法国、瑞典、瑞士、捷克、意大利、韩国等国处在第二梯队,我国勉强可以进入第三梯队。虽然我国已有120家世界500强企业,但是分布在制造业领域的,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的企业非常少,甚至可以说屈指可数。

我国下一阶段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追求目标不再是规模和质量。我国现在的规模已经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超过了,重要是把制造业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提上去。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说法,2025年要进入制造业强国行列,到2050年要在制造业强国中处于前列。


财经知识局


“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这个说法,比较接近中国制造业的真实水平。

准确的说,中国制造处于第三梯队的前列,在向第二梯队积极进发中。在部分领域,开始和第二梯队产生交叉、竞争。


我国制造业目前来看是:大而不强,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自高自大,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干实业,也许30-50年后,可以称为强大。


智能制造-普实软件


制造业要做到大而强,强而精,不是一簇而就的事情。德国,日本,瑞士,美国等制造业尖端强国,也不是一朝一夕达到的。现在整个氛围很浮躁,包括制造业。总想投机取巧,弯道超车,缺乏工匠精神,日本一个工厂的从业者,几代人做同一个工件,几十上百年,瑞士也如此,这才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把制造业做大,做强做精的最基本的原因。不要想隨隨便便成功,不下力气,精益求精,埋头钻研,长期不懈,百折不挠……是永远不能成为制造强国的。好在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国外的高精尖科技和管理与中国企业融合,使中国的制造业也能生产高新品,但其中的专利和核心技术都在外国人手里。在蕊片,高精密机床,汽车和飞机的发动机,光刻机四大领域都是中国的短板,务必应有清醒的认识,否则盲目乐观,是会给国家带来战略上误判的。


宗慧9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核心科技自主研发,各类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半导体材料,操作系统,光刻机,精密仪器,医疗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航天发动机,农药化肥机械,日化,大飞机,核动力航空母舰,战略核潜艇,战略轰炸机,战略加油机,战略侦察机,大型运输机,重型直升机,卫星导航,计算机服务器,根域名,软件服务,生物医药,汽车工业是需要补齐的短板,中国制造2025任重而道远,吾辈需自强不息,只争朝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战斗!!!


用户7101773607790


我以为我国的制造业究而不精的尚态,好多的产品都以华而不精,也就是说目前制造业尚态半完成的产品,无法达到一个精字的级别,您说是中国人聪明吧,可以说是非常聪明的,但中国人就是一个好学而勿精的尚态,不知是一个中华的遗传的记因关系,还是另有因数关系,总的中华的文化基础极需提高,雖然中国工业起步晚,与国外差距太大,人家百年前早已成`工业强国,而我国且百业待兴尚态,


迷你气缸


看了多个回答,不敢苟同,中国制造业水平从规模上讲世界第一,在精细化程度上讲与德国,日本,英法有差距,与美国相比,先导性制造有差距,但是差距不是很大了!我们在航发,汽车发动机,特殊材料领域,高端机床领域估计需十至二十年时间,芯片领域有华为的引领,最多十年可为第一梯队!军事领域和民用工业制造同步,但在几个特殊项目上不逊色任何强手!这才是客观的事实!


永不放弃40839


我是工厂退休的老工人.实话实说.国货产品只讲能用就行.所以粗制滥造.从设计理念到加工手段都显粗糙.缺乏精细理念能以产品往往质量低下。我买的国产家用商品总是这样那样.或大或小有毛病.几乎是所有的商品都让人叹口气.不得不承认在管理.设计.工艺.技术还是有差距。


黄道吉话


我认为应该是,一流是美日德英,二流荷兰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以色列挪威瑞士瑞典丹麦,三流中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捷克比利时芬兰乌克兰白俄罗斯,四流印度新西兰伊朗南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