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楼每天都会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和女人歇斯底里的叫骂声,你们小区有这样的家庭吗?

在水一方7826137290793


拿我来说吧,我感觉我要疯了。本来就想好好教孩子的,然后你忽然发现,你说话的时候,小孩在做其它事;你让她抄生字,她在发呆,怎么都不动手;你教了半个月的东西,天天教,再问她,她竟然还不会;你叫她好好坐住听课,她就是屁股长刺,一下要蹲住,一下要上厕所,一下要喝水;不说了,继续打孩子去了。


安安然然111


有,我亲眼见过,而且还看不惯,上前劝解过。

我家在一条过道上,对面是一户人家的厨房窗口。

主人是一位因丈夫有外遇而导致婚姻破裂的中年妇女。

她有一对儿女,儿女在外面工作。现在她独自在家帮女儿带孩子。

这是个八岁左右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的,嘴巴挺甜的,经常跟我妈妈打招呼。

我家没有小孩在家,每次我妈妈祭拜祖宗,剩下的水果糕点,从窗口递过去给他吃。

我在外地生活,每次回家,我妈妈都跟我谈起对面女人,说她动辄打骂自己的外孙。

”她女儿不知道吗?,没人管吗?”我问道。

“我们曾告诉她女婿,女婿过来跟他吵,可是过后还不是照样打”。我妈妈说。

去年暑假我带孩子回家,一天中午正在吃饭,对面又传来打骂孩子的声音,和孩子的痛哭声。

第二天下午5点多钟,对面又传来一阵歇斯底里的叫骂声,果然又传来小孩的撕心裂肺的叫喊声。

我一下就来气了,冲了过去,趴在窗边大声叫唤她的名字说:

“你干嘛老是打你孙子,你这样会把他打傻的,你不怕他心理有阴影吗?你不怕你女儿骂你吗?”

“小孩太不听话了,我说有吃你就吃,吃完就学习,我照顾你,还得干活啊!对不对?我刚才买菜回来,就看到他在过道里,跑来跑去,望来望去的,你望什么,有什么好望的!”。

女人用毛巾不断地擦,因用力打孩子后涨红的脸,嘴里激动地说个不停,这时我看到她眼睛冒着一股凶狠的光。

我感觉不只是孩子冒犯她这么简单,而是她内心集满了太多的仇恨。

“你就是因为孩子,在过道里望望,你就打他?这是什么理由啊?他还是个孩子,你总是这样打他,将来他会变坏了,后果很严重”我接着说。

我趴在窗口跟她聊了起来,她慢慢平静了。我在家那段期间,她打小孩的频率少了,打也没打那么重了。

育儿专家说,动辄殴打孩子,呵斥孩子,会使孩子心理受创,身心不健康。孩子变得没有安全感,自卑,说谎成性。做什么事畏手畏脚的,缺乏创新。

还有小孩经常被殴打,心里集满怨恨,易变得行为反叛,长大后以暴制暴,走上犯罪的道路。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不可取的!

谢谢阅读!欢迎讨论,一起共同进步。


馨言馨语


我家楼上有,前几年是一家四口,爸妈俩儿子,以前是爸妈吵架打架对骂,五十多岁了,我爸有时候听的受不了就上去劝架,平时关系处的还行,后来大儿子结婚了,搬走了,小儿子结婚了住这里,爸妈也搬走了,我们觉得终于可以过安稳日子了,不成想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小两口是九零后,年龄不大,大儿子两岁半,二胎俩月,打架吵架家常便饭,而且经常是半夜,男的又骂又摔东西,孩子哭女人哭,有时候喝多了,男的还鬼哭狼嚎的唱歌,都是发生在晚上十一点半以后,深夜两三点也能被他们吵架摔东西吓醒,不管是二胎孕期还是月子里,因为坐月子赶上过年,还有疫情隔离,没有月嫂婆婆也进不来小区,一个月子吵了好几次,我爸都心疼这女人身体,有一次男人又骂又摔的一个多小时,我们都想报警了,可是也没听到动手打人,只能放弃了,第二天我妈就给她婆婆打电话说了,月子里就算不心疼产妇,俩孩子这么小,也会害怕,吓的一直哭。前两天吃饭的时候,楼上又摔东西,特别重的东西,我们房顶直接震的哗哗掉墙灰,直接掉到饭菜里,饭也吃不成了,跑楼上提醒了一下,因为长辈处的还好,也不能吵不能闹,可他们太没素质了,我爸一直打算新买套房子,跟这种人住一起,受不了,而且他家孩子一天到晚跑来跑去,晚上十二点也在跑跳,现在二胎也是男孩,这俩孩子长大也要十几年,受不了这个罪,一定要搬家,所以说家风很重要,上一代父母打骂,这代儿子也打骂,下代孙子也是一样的。


奈何只如初见


童年的我的家庭就是这种,爸妈吵架打架,我和姐姐哭嚎着拉架,爸妈每天都会小吵n次,每隔一两天、三五天就大吵一次,就是那种连骂带卷的,整个村都能听到的那种,刚开始搬进那个村吵架的时候邻居还好心来劝,后来就是习以为常,我们吵我们的,他们无动于衷,再后来我们家就成了笑话,每次吵架总会有人在外面假装路过的看和听。。。。我的童年也是在爸爸的家暴中度过,爸爸也疼我,但是爸爸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对于和别的孩子一样会调皮、偶尔不听话的我就是打打打!印象最深的就是用扫帚木棍子打我棍子都打断了。有人说,童年的阴影和缺失需要一辈子去治愈,一点也没错,从小我就知道家里穷,从小就做家务,蒸馒头、洗衣服等等,也从来没有零钱、玩具、新衣服等需要花钱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家里穷,知道爸妈辛苦,我觉得我已经够听话够懂事了,为什么还要打我?难道作为孩子一点错都不能有吗?难道生我就是为了打服我治服我好以后孝顺他吗?因为爸妈吵架使我性格变得自卑,小时候被校园凌霸也是默默忍受,因为爸爸打我使我性格暴躁、易怒,这种性格直接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不断的在自我安慰忘掉曾经,但是一辈子都不可能真正的治愈不。现在我结婚了有了宝宝,发誓给他自己美美的卧室,新衣服新书包,玩具和零花钱,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参加各种学校夏令营活动的物质条件,因为,我想把曾经的缺失和遗憾通过给予孩子的方式作为对自己的弥补,那就好比,时光倒流,我重新过了一次,真正幸福快乐的童年…


圆润宝


以前没孩子时就觉的哪个家里传出孩子哭声和家长的歇斯底里的骂声,就觉得这个家庭怎么这么没有爱呢,怎么教育孩子能这样,随着我生完孩子,又自己带孩子,到现在孩子刚上幼儿园,我好像已经上路了,我也会大声喊发生骂,也会有时忍不住心里的郁闷找个导火索发泄,事后会懊悔,所以现在再听见谁家里传出这样的声音,我会平静,再也不会像原来一样质疑他们,只会感叹,生活真不易,没有人是我们认为应该怎样就怎样


耍猴的猫


这样的家庭就在我家楼上,因为从事教育行业,听到这样的声音真的太心痛了,如果自己什么都不做总感觉心里过意不去,但是想想上楼敲门似乎又太过冒昧,所以小心措辞用了个多小时写了一封长信塞到楼上门缝里。


我是特别希望我力所能及的做一些我能做的,然后可以让这个孩子好受一点点,让这个妈妈也轻松一些。这封信送上去后,安静了2-3个月,之后慢慢又出现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还伴随着求饶,而他妈妈依然大声的呵斥着。


我写的信里面只告诉了这个妈妈两个点


1,打骂孩子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总以为如果用激烈的方式,用强烈的情绪表达,孩子一定会害怕,从而记住自己犯的错然后以后再也不犯了。而实际上,孩子只记住了妈妈因为愤怒变得狰狞的面孔,以及自己害怕的心情。至于犯了什么错,细节是什么,并不会有太深的记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养小宠物,比如小狗狗,我们在训练小狗狗握手的时候是怎么做的,让小狗狗以为只要握手就会有零食吃那就成功了。慢慢的没有零食小狗狗也会因为条件反射做握手这个动作。


如果我们打骂孩子,确实是可以让孩子不进行一些行为,但是他不做这些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他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条件反射。他真的明白发生了什么?他真的知道他到底什么地方错了?真的不见得。


2,学习兴趣是孩子的永动机


每每写作业,妈妈都在吼叫,妈妈都在责怪。时间长了是不是做作业=妈妈发脾气=自己很难过。本来学习和做作业对于孩子来说就不容易,也不是那么愉快,我们还要给他们加上痛苦,那孩子怎么可能会喜欢上学习,他对学习的记忆都是不好的啊。


我们监督孩子做作业的目的,不是永远监督他,我们的目的是让他有一天可以自觉的完成。如果孩子一边做作业我们在一旁看着,看见错误就大声呵斥,孩子只会犯越来越多的错误,因为没有一个人在高压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保证没有失误,更别说一个孩子了。


其实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什么样的孩子会每天做作业都很困难,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一个孩子每天做作业都做不起来,说明他的基础差,知识点有非常多的漏洞,家长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孩子那么需要帮助,从来没有给孩子提供过合适的帮助。


并没有一个孩子是主动愿意作业做不好然后挨骂,一定是有困难,一定是背后有他自己也不知道的原因,他无法完成就是已经在向我们求助了。我们 要耐心的去帮助孩子找到原因,从最本质的,最根本的问题开始帮助孩子解决。


如果孩子有十个知识点不清楚,我们就从这十个知识点里面最基础的开始解决,一个一个一次去攻破就好了。


兔子育儿解答


天哪,你是不是在说我们家,我就住五楼,天天为了辅导女儿作业鸡飞狗跳一团糟,骂我女儿骂老公,然后吵成一团,气的天天胸口疼,感觉快要挂了[流泪],孩子很聪明一个人,一到学习时间拖拖拉拉,你和她讲道理她还要顶嘴,感觉是来讨债的,为了孩子,夫妻俩天天吵架[发怒],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懂事点,真是崩溃[流泪][流泪][流泪]




拉拉麻麻


有!男的偷盗,被劳教了!媳妇在家,过够了一个人的日子!天天用笤帚抽打家里的小狗,扯着嗓子骂小女儿!她自己还边哭,边骂小狗:打死你个龟孙!连你也欺负我!!这样的日子,一天都不想过了!几乎每晚都听她家这样!


蒙毅榛果


有我楼上就有这么一家,小两口经常半夜三更打架,像是摔跤手一样,从这间房子打到另一间,白天经常听到小孩哭,大人在骂,小孩大概有三,四岁,白天还没什么,晚上受不了,上去敲门根本不给开,有时候在楼下碰到了说一下,好一段时间,没多久照样


用户3402505481255


孩子父母不打,将来到社会上有的是人打。都是从小时候过来的,大家都清楚,小孩子懂啥,讲道理有个屁用,该打还得打,别说小孩子,大人都会犯错,否则还要监狱干啥。培养孩子要刚柔并济,能讲道理的就讲道理,讲道理没用的就得去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