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幺蛾子”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高能预警:

今天的文章,有昆虫恐惧症、软体动物恐惧症者,慎入!


2020年开年,当全人类都被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搞到焦头烂额的时候,另一种危害不亚于疫情的生物警报也正在全球拉响。


草地贪夜蛾,这个被列为全球十大植物害虫之一的物种,正在全球悄无声息地扎根、产卵,等待爆发和肆虐的时机。


这只“幺蛾子”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你可能了解过前段时间肆虐亚非洲的沙漠蝗虫灾害。如果说当时我们还有“隔岸观火”的侥幸;那么这一次,“幺蛾子”不仅入侵了中国,还占领了南到云南北到东北的大部分中国国土。


别看“贪夜蛾”这个名字萌萌的,它们是真正害虫中的“战斗虫”,破坏力是蝗虫的上百倍。入侵中国第一年,幺蛾子就造成我国玉米减产500亿斤。


而它带来的影响远不止粮食减产、农作物价格普遍上涨这么简单。


在“幺蛾子”的影响下,一方面,我国千年来的小农经济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面对草地贪夜蛾的威胁,一场转基因农作物推广的序幕正在拉开


这只“幺蛾子”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01 两年内威胁全球,贪夜蛾威胁是蝗虫的数倍


和沙漠蝗一样,草地贪夜蛾在我国也是外来物种。


这种“幺蛾子”的老家在美洲大陆。因为惧怕寒冷,它们常年生活在中美洲的热带地区,等到春天气温转暖时,便会向北飞入美国和加拿大等温带地区,边掠食边繁衍直到夏末。


大自然在美洲“设置”了贪夜蛾,同时也“设置”了几百种天敌,物种之间相互制衡。因此,虽然从1979年起,美国每隔几年就有记录在案的虫灾发生,但贪夜蛾从未在美洲造成大规模灾害。


这只“幺蛾子”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直到2016年初,贪夜蛾通过贸易货轮“偷渡”进入西非,随后,便凭借惊人的生存天赋,开启了全球扩张之路:

  • 2017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全部“沦陷”;
  • 2018年,阿拉伯半岛和南亚首次报告发现贪夜蛾;
  • 2019年初,贪夜蛾从缅甸跨越边境,入侵中国云南,并覆盖了整个亚洲;
  • 2020年,澳洲“沦陷”。


这只“幺蛾子”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贪夜蛾能有如此令人胆寒的扩张速度,这有它自身的特点分不开关系:能生、不挑食、特别能飞。


每只贪夜蛾雌虫一辈子至少能产1500个卵,繁殖能力是普通害虫的3-5倍。


幼虫完全不挑食,350多种农作物都是它们的食物。长成成虫后,口味稍微变一些,但能吃的还有80多种。


这只“幺蛾子”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进入我国的那批最爱吃玉米,它们群体作战,一天能啃光一片玉米地,然后列队迁移下一片地。


根据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18年,在贪夜蛾过境的12个非洲国家中,玉米减产量都在21%—53%之间,而在泰国更是直接造成了1.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这只“幺蛾子”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它们不仅能吃,还能飞。之前看过蝗虫过境视频的小伙伴,应该对那种黑云压城的感觉记忆犹新,但贪夜蛾的飞行能力比蝗虫还要强,成虫每晚奔袭距离达100公里;甚至脚不着地,一次性就能飞150公里,相当于能从烟台跨越渤海湾直接飞到大连。


凭借这种恐怖的飞行能力,2019年只用了不到一个夏天的时间,贪夜蛾就把卵下遍了中国25个省。


这只“幺蛾子”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好在,“幺蛾子”受到了各地植保站的严密监控,加上初来驾到繁殖有限,全年仅造成西南地区玉米减产5%,损失不大。


但自此,贪夜蛾在中国定了局,长期战争的号角算是已经吹响了。


本来寄希望于一个冬天就能冻死贪夜蛾的“有生力量”,结果暖冬来了…


经历在亚洲大陆上的第一个冬天后,贪夜蛾不仅克服了水土不服,还提前产了卵。


这些“幺蛾子”现在闹出多大事儿了呢?今年农业部的1号文件,就是关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预案,其中提到,“2020年草地贪夜蛾呈重发态势,各地区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


这只“幺蛾子”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02 防治贪夜蛾,我国拉开转基因种植历史大幕


过去几十年,我国在防治虫害方面已经有了不少经验。比如曾经肆虐的蝗虫灾害,近些年来没再形成重大灾害。


我们消灭蝗虫中总结出的经验有两条:一是“生物防治”引入天敌,二是“化学防治”,即喷药。但不幸的是,这两条对大部分虫害都行之有效的办法,遇到草地贪夜蛾,却都行不通了。


一些鸟类、鼠类捕食贪夜蛾的幼虫,但对成虫却无能为力。能在幼卵时期就将贪夜蛾“杀死在摇篮中”的寄生蜂、寄生蝇等物种,目前在亚欧大陆还没发现。


这只“幺蛾子”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既然不能靠大自然的“物竞天择”,那么人类的化学农药呢?


有用,但选择起来要格外小心。美洲国家对贪夜蛾使用农药已经有了几十年历史,这使得贪夜蛾对许多农药都产生了抗药性。这些抗药性报告从1981年开始,每隔几年就会出炉一份。至今为止,常用的29种杀虫剂都对贪夜蛾失去了效用。


研究人员在不断研发、试用新药,但过不了几年,这些新药也会逐步失效。


这只“幺蛾子”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这样说来,对抗草地贪夜蛾,人类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


还是回到美洲来看这个问题。除了之前提到“天敌”的制衡外,贪夜蛾在美洲大陆无法兴风作浪,还有另一个更关键的因素——转基因作物。


虽然贪夜蛾对农药产生规模抗药性,但对一种杀虫剂还无法免疫——Bt毒素。


这种农药诞生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但作为生物杀虫剂,在应用上存在很多的缺点,如在紫外线下易分解、持效期短、对隐蔽害虫效果不大、在玉米田使用操作困难等等,因此一直很难得到有效推广。


但科学家想到了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将Bt毒素的蛋白基因,通过转基因方式转到玉米中。这相当于给玉米加了个“被动技能”:虫子在啃食这种转基因玉米时,“杀虫蛋白“在肠碱性溶液和酶的作用下被活化,使害虫直接被杀灭。


这只“幺蛾子”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目前,这种Bt基因玉米已经在欧美国家全面铺开,占到美国玉米总面积的85%,巴西玉米总面积的40%,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这只“幺蛾子”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然而在我国,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已经持续了20余年,困于伦理道德和对副作用的担忧,我国转基因农作物一直未有大面积铺开。


但面对草地贪夜蛾的威胁,今年1月,我国农业部破例批准,对两个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新品种颁发了安全证书。


参考转基因作物在欧美国家的推广史,一种转基因作物从出现到大面积种植,中间至少需要10年时间。因此,即便从现在开始推广,想在对抗虫灾方面取得成效,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


但对于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这已经可谓是历史性的一步。在转基因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后,A股转基因板块一度站上了风风口。当前,仍在上升的虫害威胁,能否加快转基因玉米的上市之路,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无论出于抗虫需要,还是经济利益,这已经是我们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