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國徽” 肩扛“盾牌”:記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公安民警、輔警及政法工作者

機場口岸、高速路口、交通樞紐、主要街路、公共場所……在崗執勤,處處都有他們堅守的身影,社區、企業、廠礦、酒店、商店……服務發展,處處都有他們進駐的腳步。他們在備勤值班室裡,在防控排查點上,在巡邏車內,在監所裡,在法庭上,在一切需要他們守護的地方!

自疫情發生以來,瀋陽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法院廣大民警、幹警、輔警以及政法工作者們奮戰在防控一線……特殊時刻,他們彰顯了紀律隊伍獨有的奉獻和擔當,險要關頭,他們頭頂“國徽”、肩扛“盾牌”捨身而出,成為守護沈城平安、決勝疫情防控的主力軍。

頭頂“國徽” 肩扛“盾牌”:記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公安民警、輔警及政法工作者

防控進一尺,病魔退一丈 ——用堅守撐起瀋陽平安“護城河”

“夜裡還是很冷,屋外執勤一站就是12個小時,腿麻了跺跺腳,防控進一尺,病魔退一丈,決勝疫情不能鬆懈!”3月22日晚上8點多,瀋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機關下沉民警、輔警們正在老舊小區外執勤點駐守,排查出入人員身份信息,他們在無物業小區裡設置三道崗,守住疫情防控最後一道防線。

點多、面廣、戰線長、擔子重、任務複雜……才從堵控疫情全市“護城河”監測點撤下,全市公安機關便火速支援社區防疫工作。近日,市公安局抽調機關單位2000名民警、4000名輔警支援配合街道、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這些警力分佈在全市開放式小區1800個出入口,每日早9時至21時由民警組織“盛京義勇”平安志願者在各小區出入口值守,開展出入小區人員、車輛檢查登記、測溫等聯防聯控工作。

3月23日上午,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西三環社區,“盛京義勇”正在排查登記。民警代長嶺帶領“盛京義勇” 隊伍,探索出“五有五禁止,三問一登記”工作法,每天要累計排查登記上千人次。

防疫擔重擔,公安當先鋒。自疫情以來,全市945名社區民警、1481名“一村一輔警(助理)”警力, 組織發動33.3萬餘名“盛京義勇”力量,迅速參與到全市826個社區和1454個行政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為瀋陽戰“疫”注入強大力量。

從深夜到黎明,從執勤點到警務室,無論是沈城的各個出入城口,還是在縱橫交錯的國省幹道,3000餘名巡警、交警、執勤民警堅守要道,甘當城市“護城河”。

在疫情卡口監測點、監管場所、醫療救治場所、村屯社區等重要點位和重點區域,瀋陽市公安局組建了55個戰時黨支部、171個戰時突擊隊臨時黨小組,12333名黨員民警除夕夜以來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的各個戰場……

頭頂“國徽” 肩扛“盾牌”:記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公安民警、輔警及政法工作者

防疫細一分,隱患少一成——用擔當織密重點關注人口“防禦網”

“您是重點關注地區人員,請您在停車區配合登記檢查。”逢車必查、逢人必檢,沈康高速公路沈北出入口是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進入遼寧的重要通道之一。

“疫情出現後,在市委、市政府的指揮下,我們協調多個部門獲取從重點關注地區到瀋陽的旅客信息,與公安內部的大數據進行比對,通過綜合信息分析,我們能夠精準識別重點關注人員,這為排查工作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工作效率。”瀋陽市公安局副局長許樹文感慨,這次特殊時刻的重大艱鉅任務,檢驗了瀋陽公安面對突發情況的快速反應、快速處置能力。

早在疫情發生後,瀋陽警方就研發了“疫情核查平臺”,建立了“雙推送、雙核查、雙反饋”閉環式人員核查管控工作機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接觸感染和交叉傳播的風險。從1月22日開始,瀋陽公安全力配合衛健、交通、鐵路、民航等部門嚴密盤查監測通過公路、鐵路、空運進入瀋陽市的所有車輛和人員,有效防控了重點地區輸入風險。

嚴管疫情防控、打擊違法犯罪、社會面治安管控、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瀋陽公安多線作戰、多點出擊、多方盡責,目前全市破獲各類製假售假、造謠傳謠等違法犯罪案件262起,依法處理違法犯罪嫌疑人570人。成功偵破“2·02”製售假冒偽劣防疫口罩案,受到公安部表揚,偵破了銷售網絡涉及全國23個省、57個市,涉案價值達2210餘萬元的特大非法經營偽劣醫用防護服案件。

警燈閃爍、警力下沉,連日來,全市啟動社會面巡邏防控一級勤務模式,每天投入巡邏警力1217人次、巡邏車輛381輛次,累計出動警用無人機1410架次、434小時,全市治安和刑事警情同比分別下降37.86%、49.36%。

針對全市開復工熱潮,全市公安機關出臺《瀋陽市公安局保障服務企業復工復產25項舉措》,優化審批服務,大力推行“網上辦”“預約辦”,通過電話專線服務解決企業難題近300件,對重大建設工程、商貿項目,暢通綠色通道,實行即來即辦,及時為華晨寶馬等企業解決原材料供應、運輸交通保障等多項燃眉之急,受到企業一致好評。

頭頂“國徽” 肩扛“盾牌”:記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公安民警、輔警及政法工作者

服務近一些,發展快一步——用奉獻為企業群眾築牢“安全圈”

近日瀋陽市法院利用網絡視頻方式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審理多起涉及疫情防控類的製假售假、暴力傷醫等刑事案件。

自疫情以來,全市法院系統開展線上辦公辦案,通過熱線電話、移動微法院、法院調解平臺、互聯網法庭、金雕查控網及微信等平臺,全面開展網上立案、審案、執行工作。

圍繞市委、市政府關於復工復產要求,市法院及時研究制定並向社會發布《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民事糾紛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商事糾紛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爭議糾紛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等法律風險防範和化解指導文本,指導企業和群眾自主降低法律風險,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防疫工作控得嚴,法律服務抓得緊。全市法院系統增設服務企業熱線電話,圍繞合同類、用工社保類、執行等方面內容,開設4條服務專線,向企業提供法律諮詢、訴訟引導、政策宣傳等服務,及時回應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面臨的薪酬發放、合同延誤、貸款期限、房屋租賃、社保繳納、開工生產等相關法律問題。制定《網上立案流程指南》《疫情防控期間微信方式辦理對外委託工作的操作規程》《關於微信方式審理家事案件操作規程》等配套文件,引導企業群眾在線參與訴訟,規避特殊時期疫情安全隱患。

為更好地依法履行檢察職責,有效體現服務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大局的檢察擔當,近日市檢察院出臺《瀋陽市檢察機關“助防控 保穩定 促發展”工作意見》,以助力疫情防控、保障社會穩定與促進經濟發展,提出15項具體工作舉措,依法辦理涉及企業、產權保護等民事訴訟監督案件,為企業及時解決糾紛、順利復工復產和正常生產經營創造有利的司法環境。此外,檢察機關開通12309企業法律諮詢服務熱線,為企業提供便捷有效的法律服務,提升辦理涉企案件的專業化、規範化水平,建立新型檢企關係,提升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和實效等。

針對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市檢察院對工作運行機制和方式進行了必要的創新和調整,制定下發《關於加強全市兩級檢察院案管大廳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對整體防控、案件受理和流轉程序、律師接待工作方式等作出具體規定,積極引導律師通過網絡、郵遞和電話方式辦理業務,開通郵政檢察專遞向律師寄送電子卷宗光盤,探索運用遠程提訊、遠程開庭等辦案方式,確保案件及時受理、高效辦理。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李欣 周賢忠/文 李浩/攝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