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波‖奶奶的歌謠

墓前的杜鵑花

又逢清明祭,老家房子對面的山坡,開滿了一簇簇杜鵑花。奶奶墓前,有一叢碩大的杜鵑,開的特別熱烈,在這座“山花點欲燃”的青山,獨樹一幟。它驚豔的風姿,像極了奶奶美麗的靈魂。

曹波‖奶奶的歌谣

奶奶乳名叫“四女”,孩童時,長了一副美人胚兒。十八歲那年,跟著她的一個遠方親戚,在鄰鄉百石圩開店賣水酒。奶奶的釀酒,純手工,味道綿醇,十里鄉親美之名曰“四女酒”,勞作之餘,喝上一兩碗,即可消解疲累,安然入夢。即便現在,那些百石圩年近耋耄的老人,聊家長裡短時,還常常提起“四女”的名字,回味那碗悠長迷香的水酒呢。

奶奶二十九歲喪夫,我爺爺去逝時,父親九歲,大叔六歲,小叔嗷嗷待哺在襁褓。奶奶既當爹又當娘,是家裡的唯一勞力。在那個記公分換米糧年代,她每天早上四點多起床,打理家務,喂好孩子,天亮後,和生產隊裡的堂伯叔佬一起出工幹農活。奶奶做事從不偷懶,極其能幹,犁田,耙地,插秧,打穀,男人做的活兒,一樣不落下。百來斤的稻子,一肩不撂地挑走一兩公里。奶奶說,她之所以這樣拼命地勞作,一是要對得起國家和生產隊;二是為了把幾個小孩養活成人。儘管這樣,我們家在整個生產隊,依然是最貧窮的。她的妹妹曾告訴我,奶奶的棉被沒有被單,一團團棉花散落在床,到了冬天,只有加蓋一層乾燥的稻草才暖和。我父親也好幾年沒買上一件新衣服,到了上小學的年紀,還是穿著一件袖子短到手肘的衣服。

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奶奶自爺爺走後,從未嫁人,一直到86歲離開人世。鄰里坊舍間也沒有她的流言蜚語。記憶中,她從未與村裡人發生任何爭吵,甚至也沒紅過一次臉。每到農忙雙搶季節,她在做完自家農活時,總是閒不住地去幫鄰居曬稻子、收稻穀。奶奶不僅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對自己家的子孫也是疼愛有加。有一次,我們兄妹三人去山上採蘑菇,好幾個小時沒回來,她一次一次地走到村口馬路邊,用手捂著額頭,不停地張望。記憶中最溫馨的一幕是,每到打霜的夜晚,我們兄妹三人和奶奶一起圍在灶坑,灶坑四周用溼漉漉的煤泥封住,中間只留一個冒火苗的小孔,我們一邊烤火,一邊聽奶奶唱歌謠,奶奶唱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映山紅》格外的悅耳動聽,聲音圓潤婉轉,韻味悠長,深深地烙印在我們心裡。

由於父母在學校上班,我們三兄妹讀小學和初中的生活,都是奶奶在照顧。每天天矇矇亮,她就起床做好香噴噴的飯菜,放在四方桌,痴痴地看著我們吃完;到了晚上,我們兄妹三人在閣樓上讀書,下樓要方便時,奶奶總是打卡式地為我們開燈關燈。不僅如此,我畢業參加工作後,有年冬天,晚上經常加班到十點多。只要我沒回家,奶奶就從不會睡著,她不脫棉衣地斜躺在被窩,一聽到我的摩托車聲響,就馬上起床,打開院門,等到我洗完澡後,才安心地入睡……

杜鵑滴血,子規聲聲。望著墓前一朵朵怒放的杜鵑花,我彷彿看見了奶奶春天的笑靨……

【編後語】清明節,是懷念親人、憑弔先輩的“感恩節”。當前,中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根據中山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部署,2020年清明暫停現場祭掃活動,中山日報發起“清明思親”徵文活動。主題為“清明思親”;追思對象為已遠逝的親人;徵文以散文為主,篇幅800字以內。徵文日期:即日起至4月4日。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一投一稿)。文末請註明真實姓名、聯繫方式及銀行賬戶全稱、賬號等。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二審:藍運良

◆三審:嶽才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