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俄罗斯上校亲自带兵,200个士兵全身绑满了手榴弹,占领了科索沃首都普里斯蒂纳的机场,战斗民

Kiss_誉


先要说明一下,俄罗斯亲自带兵的不是上校而是中将,俄军的这场行动关键在于为自己赢得了国际军事斗争的主动权。

1999年3月24日爆发的科索沃战争进行到6月初,联合国通过了敦促北约停火并向科索沃派遣维和部队的决议。6月10日,南联盟决定从科索沃撤军,而北约随即决定向科索沃派出由美德英法意五国组成的维和部队。显然,美国战略意图就是将俄罗斯排斥在外,让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主宰科索沃局势,进而可以控制巴尔干。

对于美国这一做法,俄罗斯表示强烈反对。6月10日,正当北约庆祝胜利,计划向科索沃派遣维和部队时,俄驻北约军事代表扎瓦尔金中将( Викт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Заварзин,1948年出生)率领空降兵某独立旅1个加强连200人50台车辆,带着5天给养,以60公里/小时行军速度向普里什蒂纳挺进,在12日5时到达机场。到达机场后,俄军空降兵迅速抢占了机场的指挥设施,并在机场10公里范围内各个主要路口进行警戒。

中午,英军维和部队到达机场附近并与俄军形成对峙。俄罗斯以既成事实迫使北约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做出让步,同意俄军在科索沃部署维和部队。随后,俄罗斯空降兵先是在6月26日派出39人的先遣队抵达机场,携带为后续即将部队使用的导航设备。

7月6-11日,俄罗斯空降兵第76师先后在13架伊尔-76运输机运输下抵达机场。8月1日俄空降兵参谋长宣布抵达科索沃俄军共有3400人-空降兵2200人,此外还有210辆坦克和装甲车、450辆汽车。

俄空降兵此次行动扭转了俄罗斯在科索沃问题上的被动局面,为它赢得了主动权,为此扎瓦尔金中将6月12日晋升上将(如今担任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荣华之武器堂


科索沃战争前,俄罗斯是坚决反战的,在78天的轰炸中,俄罗斯几乎毫无作为,应该说很没有面子,而在战后的谈判中,俄罗斯为了争取主动,而以突然的方式发动了这场“进军”,给了西方一个猝手不及,最终在双方都互留余地的前提下,西方国家承认了既成事实,而俄罗斯也算是在这场战争中给自己的颜面扳回了一局。

关于科索沃战争,以及对南联盟的78天轰炸,这几乎是很多中老年国人的深刻记忆,充分诠释了现代社会里,“落后还是得挨打”的道理。

南联盟在战争中被炸的很惨,也死了几千人,损失了上千亿美元,最终,被迫接受了北约的条件,无条件从科索沃撤军。

南联盟几乎是俄罗斯在欧洲的最后一个“好伙伴”,所以美国人下手就特别狠,78天带着北约伙伴朝南联盟扔了1.3万吨炸弹,当年打纳粹都没这么狠。

那一年,是叶利钦执政的最后一年,也是俄罗斯最虚弱的一年,对于这场战争的态度也特别“弱鸡”,这也是南联盟挨炸的原因之一,这让北约毫无顾忌。

战争结束了,南联盟军队要撤出科索沃,那哪些国家的军队有权进入科索沃“维持和平”,这成了俄罗斯和北约一些国家争执的焦点。

美国依然是那副爱理不理的,此时的美国人,根本不屑于俄罗斯的态度。

俄国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一万点伤害,据信在时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的普京直接策划了本次突袭行动。

在1999年6月11日晚,俄军方向驻扎在波黑的维和部队下达指令:马上集结200名空降兵,向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国际机场急行军,抢在北约部队到达之前占领机场,并在那里布防。

很快,200多名俄空降兵乘坐步兵战车、装甲车、越野卡车等车辆向目标地展开了急行军,他们都是参加过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老兵,作战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他们喜欢冒险。

经过几个小时的急行军,这些俄军士兵很快抵达了科索沃边境,虽然边境上有许多美军在那驻守,这些俄军士兵也没搭理美军,直接开车冲过了关卡,扬长而去,而美军并未有任何阻拦的动作。

但是美军在同时向北约高层报告了俄军的行动,北约迅速判断出俄军的目标意图,北约最高司令官克拉克将军立刻下达命令,要求英军务必抢在俄军前面接管机场。

这批英国部队有将近7000人,拥有坦克和步兵战车等重武器,相对于200多名轻装简行的俄军,他们还是晚了一步。

等到英国人抵达机场附近,俄军早已和塞尔维亚军队完成了交接,俄军的出现是让塞尔维亚士兵又惊又喜,毕竟,他们是准备要把机场移交给北约的。

此时,英国部队除了自己的7000人马,附近还有北约其他国家的若干支军队,但他们毕竟不想和俄军为敌,更不想发生冲突,毕竟一旦交火,后果难以预料。

北约的高层心里是非常郁闷的,但是最终还是承认了既成事实,只能和俄国人进行谈判,最终,之前被排除在外的俄罗斯,也获得了在科索沃“维持和平”的地盘。

从某种角度来说,俄罗斯本次行动是一次比较漂亮的主动出击,扭转了在科索沃战争后不利的国际局面,为自己挽回了一些谈判的筹码,确立了自己在科索沃问题上的发言权,取得了战略主动。

之后的半年时间里,普京也获得了“火箭般”的提拔,从安全会议秘书,一路升级为第一副总理、代总理、总理、俄联邦代总统。


云中史记


1999年6月12日下午,经过了长途跋涉的英国军队,到达了科索沃的首都的普利斯提纳机场。


英军在这之前收到命令,必须在俄军之前抢占机场。就在英军占据准备机场之前,突然发现,机场早已经被俄罗斯部队抢先占领。

由于当时英军占据着人数优势,眼看着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动荡的科索沃——民众毫无安全感可言。

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宣布解体,克罗地亚等国宣布独立。

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成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之后由于独立问题,国家之间不断的爆发冲突。

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波黑战争,波黑战争的爆发让南联盟岌岌可危。再加上南联盟实行的种族歧视制度,导致内部爆发反抗,大量的平民被屠杀。

一直持续到1999年的年初,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表示要和南联盟就“科索沃问题”进行谈判。然而由于代表着各自的利益,谈判进行的并不顺利。


1999年的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有将近500架飞机和15艘军舰,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面对着绝对军事力量的差距下,南联盟毫无招架之力。

整个打击持续了78天,南联盟被迫在不平等的协议上面签字。根据协议南联盟要从科索沃撤军,原来的科索沃地区则是交给了联合国的维和部队维护秩序。

然而就在南联盟撤军之后,俄罗斯和北约又开始扯皮。焦点在于到底是哪个部队进驻科索沃?

既然讨论不出来,结果当然是谁先占领谁话语权大。而科索沃的首都普利斯提纳,作为一处军事要地,也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于是俄罗斯高层准备先下手为强,命令部队先行占领普利斯提纳机场,从而破坏北约独占科索沃的目的。一场面向机场的赛跑马上开始。

机场赛跑——谁先到谁有主动权。

根据战争之前早就签订好的条约,普利斯提纳机场和他的周边,按照道理应该交给英军来负责。


普利斯提纳机场是科索沃地区最大的一处机场,也是和外界联系的唯一航空港。这个机场对于接下来的行动,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按照英军之前部署的计划,他们是打算在停火协议生效前的6月11日晚上,就派两支部队以最快的速度抢占机场。

6月11日晚上11:30,在阿尔巴尼亚北部的一座机场,有一架搭载12名英国特种部队以及装备的c-130运输机,正在跑道上做着起飞准备。

然而就在c-130运输机起飞没多久,发现飞机上搭载的装备太多,超过了飞机的最大核载重量太多。如果继续强飞下去,很有可能造成机毁人亡。

于是运输机的机长准备立刻就近迫降,但是在迫降的过程当中,飞机的机身碰到了一处建筑物的顶部,造成飞机受伤。

最后等到飞机降落到地面的时候,直接断成了两半。不过万幸的是,飞机上的特种部队人员伤亡并不大,只有一个人受了重伤。
▲俄军

由于c-130运输机出师不利,所以在6月12日的凌晨4:30,另外一辆c-47运输机,搭载着第五空降旅的士兵,准备越过马其顿边境,来到科索沃首都。

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受到了情报,得知俄军也准备抢占几场。这是一场关乎未来作战布局的争夺战,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最后英军的直升机顺利来到科索沃境内,并且降落到了普利斯提纳机场公路边上的一座山下。

根据接到的到命令,如果到达机场发现俄罗斯军队抢先占领的话,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武力把他们赶走。

虽然命令是这么说,但是并没有说到底该如何赶走。这在后来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

在运输机降落后,英军的第五空降旅开始了急行军。由于这里之前是一处战场,到处都是地雷和陷坑。为了躲避这些危险,他们一路的行进速度非常缓慢。
▲机场围栏对质

一直到当天下午3点左右,英军的先头部队才算是到达了机场。这个时候距离他们降落已经过去10个小时,也错失了抢占的最佳时间。

而另外一边的俄罗斯部队怎么样的呢?其实他们抢占时间也是在1999年的6月12日凌晨,不过相对于英军,俄罗斯军事行动要顺利的多。

俄罗斯赶来的这支部队是驻扎在波黑图兹拉的军队,他们在6月11日的中午收到的命令。

要求他们部队派遣200名精锐空降兵组成先遣部队,赶在北约部队到达之前,抢占普机场并布置防线。

因此在收到命令之后,俄军的这支部队准备了10辆装甲车,30辆卡车以及200名空降兵朝着机场奔去。

由于当时准备的比较仓促,他们装甲车上的波黑维和部队的标签甚至都没有撕掉。为了避免后来起冲突,俄军士兵在装甲车的外部贴了一个科索沃维和部队的标签。6月11日还处于停战协议没有生效前,这也说明科索沃仍然属于战区。倘若俄军想要前往科索沃,说不定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因此他们计划从图兹拉进入,在经过塞尔维亚,南下经过尼什,最后再进入科索沃。如此一来也能迷惑北约,让他们不清楚这支部队的军事目的。

不过大家都不是吃素的,稍微轻举妄动,只要大概推测一下,就能知道军事目的了。因此对于俄军和英军来说,就是一场机场的赛跑。

虽然是走的陆地,但是架不住欧洲国家小,还是快过出师不利的英军。在俄军来到机场的时候,道路两边还是为他们夹道欢迎的南联盟士兵。

因为在之前的科索沃战争当中,俄罗斯曾经给南联盟进行过不小的帮助。

因此在看到罗军赶来之后,南联盟的士兵便把控制权交给了俄军。甚至还帮这一小撮的俄军在机场周围建立防线。不过要澄清一下,这些人身上并没有绑炸弹。

俄军英军的对峙与谈判——冲突一触即发

英军到达机场的时候,已经是6月12日下午要比俄军晚上几个小时。到达机场之后,他们立刻要求俄军交出机场,毕竟这是之前协议写好的。



面对英军提的这个要求,俄军当然不同意了。而英军当时的指挥官弗里尔,把这些情况报告给了北约盟军的最高司令官。

当时的盟军最高司令官是美军的克拉克上将,他立刻下达命令,要求英军向俄军发动进攻。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北约英军最高指挥官杰克逊却阻止了英军。

(这里要吐槽一句,亏了这不是美国的兵,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看热闹的不嫌事大。)

杰克逊认为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否则担当不起引起第3次世界大战的责任。局势进入了谈判的局面,俄军的最高指挥官达瓦尔金,接受了谈判的请求。

经过谈判之后,双方达成了一致的协议——英军可以进机场,但是俄军也要在机场驻扎。这也意味着当时的普利斯提纳机场,需要由俄英两方共同负责防备。

这次俄罗斯空降兵的奇袭,对于北约来说是当头一棒,彻底打乱了他们的军事部署。尽管后来有15,000多北约部队进入科索沃,然而面对这200多名的俄罗斯空降兵,如同是一根鱼刺卡在了喉咙。


史之策


1999年6月11日夜间,波黑的俄军驻地突然一反常态的忙碌起来,一名名士兵都在忙碌着顶盔戴甲,很快一辆辆装甲车携带着这些士兵全速冲向了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机场。


这些精锐伞兵的使命,就是抢在北约军队之前夺取普里什蒂纳机场的控制权!

这些兵哥哥们都是经历过战争,见过血的人,每个人的身上都散发着一股子血腥的气息。这些见过血的老兵们无视美军在边境上设置的关卡,直接扬长而去,留下了一脸懵圈的美国佬。

美国人缓过神来之后连忙层层汇报,北约高层判断出来俄军的目标正是机场,连忙命令附近的英军务必抢在俄军之前占领机场。

然而英军的速度还是慢了一拍,等七千约翰牛赶到的时候,俄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机场,英军对此还是保持了克制,最后北约还是只能默认了这个事实。

这次漂亮的突袭行动,用实际行动为俄罗斯在科索沃地区的事务赢得了话语权,使得原本被挤出牌桌的俄罗斯人重新又回到了赌桌之上。


这次行动可以说为俄罗斯的低落士气打了一发强心针。

在1999年的时候,可以说是新生的俄罗斯最困难的时期,国内休克疗法造成的恶果还没有散去,第二次车臣战争带来的创伤还没有平复,对外美国人无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悍然甩开联合国,对俄罗斯在欧洲最后一个朋友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狠狠的打在了俄罗斯人的脸上!

当全世界人民看到俄罗斯人挨了这记闷棍后,只能忍气吞声,没有任何实质性动作的时候,都在哀叹曾经和美国分庭抗礼的北极熊完蛋了,彻底完蛋了。

落后就要挨打,战争的结果没有悬念,落后的南联盟只能接受命运,骄傲的铁托的传人不得不接受从科索沃撤军这一无理要求。


南联盟的军队撤出了科索沃,那么,将有哪些军队进入科索沃执行维和任务呢?

这成了战后几个大国分割战争遗产的焦点,俄罗斯为了保障自己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也与西方国家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斡旋。然而当时俄罗斯已经普遍被认为是纸老虎,俄罗斯的态度已经不为西方政治家所重视。   

这样的情况严重刺伤了俄罗斯人那颗骄傲的心。俄罗斯人是骄傲的,他们原本有着骄傲的本钱,当整个欧洲都无法抵挡拿破仑的铁骑时,库图佐夫横空出世,打败了拿破仑,使后者走上了穷途末路,为俄罗斯赢得了欧洲宪兵的称号。

二战中当纳粹的铁蹄踏遍欧洲之时,靠着苏联几乎一己之力,抗衡整个纳粹帝国,最终消灭了纳粹。

而如今,伟大的俄罗斯民族竟然在东欧这片自留地,都几乎完全被忽视,俄罗斯人感到了羞耻。

叶利钦这位西方人眼里的谦谦君子也愤怒了,他决定要做些什么让西方人见识下什么叫做俄罗斯人的愤怒,让他们知道忽视俄罗斯是要付出代价的。

当时作为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的普京直接策划了本次行动。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带着深深普京烙印的行动,他向全世界宣告任何忽视俄罗斯的行为都会付出代价!

这次行动充分展现了俄国人强大的处突应变能力,向世人宣告俄国人实力犹存!在这次充满普京个人风格的行动成功之后,普京大帝逐渐上位,最终成了俄罗斯的大统领之后,俄罗斯的国力得以快速恢复,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取得了较大的话语权,可以说这次行动是俄罗斯重新回到世界牌局的前奏,有着非凡的意义。      


历来现实


20年前,俄军千里奔袭夺机场。20年后,俄罗斯力挺小弟抗北约。战斗民族,果然有股子“愈挫愈奋、越战越勇”的气势。

20年前,当时综合国力衰退严重的俄罗斯曾“突然暴起”,在塞尔维亚土地上演了一幕令世界为之震惊的大戏。1999年6月,为回击西方在南联盟问题上对俄罗斯的羞辱与蔑视,部署在波黑地区的俄军出动200名伞兵(一说250人),搭乘15辆BTR-80装甲运兵车和2辆支援车(一说30辆),远程奔袭600多公里,抢在英军前几个小时夺取了科索沃唯一适合大型军用运输机起降的普里什蒂纳机场。

据说,驻守当地的塞军刚离开20分钟,俄军就几乎“无缝衔接”地接管了机场控制权。等到英国军队姗姗来迟,面对他们的是严阵以待的俄军伞兵和黑洞洞的枪口。最终,北约不得不同意俄军在包括机场在内的科索沃全境“独立部署”。

虽然这支俄军伞兵突击队的指挥官谢尔盖·巴甫洛夫上校后来接受采访时,称一枪未发就顺利抢占机场“是因为运气好”。据他讲,俄军车队“遭遇的最大威胁”不是北约部队和科索沃地方武装,而是热情奔放的塞族平民,他们夹道欢迎俄军到来,甚至深更半夜还有很多人守候在道路两侧欢呼。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巴甫洛夫只好下令士兵关闭舱门,并严禁以任何理由停车。

但实际上,前者行动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首先应归功于由俄军情部门18名官兵组成的先遣队,领导这支特遣队的俄军少校叶夫库罗夫(Yunus-bek Yevkurov)后来被授予“俄联邦英雄”称号。不久前,俄罗斯还以叶夫库罗夫及其部下的事迹为原型,拍摄了一部场面火爆的战争大片《巴尔干边界》。

这次行动还有个“小插曲”——与英军对峙期间,由于罗马尼亚拒绝让俄罗斯运输机过境,导致驻扎机场的俄军伞兵在随身携带的补给消耗殆尽后,不得不向北约部队要水喝。而今罗马尼亚又扬言拦截俄军运输船,两国结下的“仇疙瘩”似乎更加难解了。

原来,就在前一段时间,罗马尼亚Mediafax通讯社报道称,该国在多瑙河扣押了一艘载有30辆T-72坦克、20辆装甲车的俄罗斯运输船。虽然俄国防部于2019年7月26日驳斥了这一报道,却仍引发外界不少猜测。

没过几天,当地时间2019年7月29日,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就在一众文武要员的陪同下,前往一处军事基地视察了俄方刚刚援助给塞方的10辆BRDM-2装甲侦察车——据悉,后者是7月24日俄罗斯借道匈牙利领空,用运输机送抵塞尔维亚的。

外媒称,这10辆装甲车是俄罗斯对塞军援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按照双方协议,俄军将向“斯拉夫兄弟”提供经过翻新的30辆T-72坦克和30辆BRDM-2装甲侦察车(包括零备件)。

或许有人会觉得,60辆二手坦克和装甲车不算多呀。但问题在于,目前塞军车况较好且仍在服役的主战坦克只有200多辆M-84(仿自T-72)及T-72早期型。2019年,塞尔维亚军费预算仅为9.07亿美元,而俄罗斯计划年底前交付的30辆T-72坦克和30辆BRDM-2装甲车,价值就高达约4000万美元,可谓雪中送炭。

至于说俄罗斯为何与塞尔维亚有着“兄弟情谊”般的深厚交情,除了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渊源外,还与科索沃战争以来的20年间,俄罗斯与西方不断恶化的关系直接相关。虽然近些年塞尔维亚不断声言自己的目标是“加入欧盟”,但该国仍堪称俄罗斯在北约“纵深地带”硕果仅存的唯一盟友。

从这个角度讲,俄罗斯热心帮助塞军增强战力,也隐含着牵制北约、减轻己方压力、扩大回旋空间的战略意图。而无论是向塞方赠送战斗机(2016年12月,俄罗斯向塞尔维亚捐赠了6架米格-29战斗机,并将为塞防空-空军现役米格战机提供维修保障服务的时限增至14年),还是援助坦克、装甲车,对于俄罗斯来讲,其实质与20年前俄军千里奔袭普里什蒂纳机场一样,都是在巧妙回击以美国为首北约的“极限施压”,以此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


网言军事


俄罗斯跟欧洲斗争了数百年,从以前那个西欧单一强国就能够打到莫斯科城下的国家越打越强,到后来可以单挑欧美,到现在还能凭一己之力让欧洲噤若寒蝉,在俄罗斯的内心中,从来没有对于欧美的自卑情绪。

欧美打南联盟时,俄罗斯正是大病在身的时候,叶利钦原本就一直想走欧美路线,谁知连当个附庸都只能打酱油,人家根本不带他玩。所以俄罗斯国内憋了一口气,看着盟友被凌虐,却无可奈何,只能口头抗议。

倘若那个时候就是普京执政,欧美打不打的成南联盟都还很难说。不过以当时俄罗斯的境况来看,如果要阻止科索沃战争,也是很困难的。如果直接军事介入有可能能够阻止空袭,但是俄罗斯当时就会遭到欧美的一致制裁。

以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东方大国国力尚且弱小,俄罗斯内有车臣之患,国内经济萧条,还在解决温饱问题,确实也很难承受欧美压力。虽然形势比人强,俄罗斯人没有大动作介入保护南联盟,但是战斗民族那股子气还在。

而且老虎虽然病了,虎威还在,在空袭进行到最后,北约还是不敢完全忽略俄罗斯的存在,让俄罗斯参与了南联盟后时代的后事安排。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参与,欧美单方面地面进入塞尔维亚,一定会遇到很多麻烦和抵抗,和平协议的达成也会有困难,有了俄罗斯的参与,至少会让塞尔维亚有一些安全感。

所以在国际维和部队进入塞尔维亚时,俄罗斯表现出了骨子里的强悍,200士兵绑满手榴弹空降贝尔格莱德,那就是一副拼命的架势。其目的一是为了抢占一个好的地段和位置;二是向欧美展示实力,让他们明白俄罗斯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弱,苏联不再了,俄罗斯也不容忽视;三一方面也是为国民宣泄一把憋在心里的窝囊气。


谢金澎


1999年3月24日,北约不顾俄罗斯等国的强烈反对,越过安理会,对南联盟展开连续78天的狂轰滥炸,科索沃战争由此爆发。

6月中旬,损失惨重的南联盟被迫同意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并开始从科索沃撤军。打仗肯定是为了好处,正当北约国家在计划如何瓜分科索沃地盘时,俄罗斯也打起了小算盘。

西方国家马上要吃大餐,那最起码俄罗斯要喝口汤。于是叶利钦交给时任俄安全会议秘书的普京一个任务:抢占已瓜分给英国的科索沃战略要地斯利季奇机场。

1999年6月11日深夜,驻扎在波黑的俄罗斯维和部队最高长官阿列克谢将军,突然接到总参部命令:马上集合200名空降兵,向普里什蒂纳(科索沃省首府)的斯利季奇机场急行军,抢在英军之前占领机场。

接到任务后,阿列克谢将军亲自到空降第76师挑选了最精干的200名官兵。然后由扎瓦尔津上校率领,分别乘坐15辆装甲车、30辆卡车及5辆乌阿斯牌汽车,带着5天的口粮,从波黑向科索沃进军。


1个小时后,俄军行动队到达波黑边境,在那里遇到了维和的美国士兵。苏军为了抢时间,没有同美军过多交涉,直接强行闯哨卡,一路朝斯利季奇机场方向狂奔。

美军士兵立马向上级汇报了情况。很快英军弗里尔空降旅也接到了抢占斯利季奇机场的命令。他们也迅速派了先头部队出发了,一场速度抢夺战在英、俄两支小分队展开。

英军反应速度也很快,但他们出发没多久就遇到了大麻烦。因为塞尔维亚士兵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埋下了不少地雷。虽然签订了停战协议,但埋地雷的事还是没法追究的。所以英军只能在塞尔维亚士兵的嘲笑声中缓慢前行。


俄军行动队经过7个半小时的500公里急行军,终于在上午十点半左右到达斯利季奇机场。驻扎在机场的塞尔维亚士兵,热情地和俄军拥抱着,并开心地说:“你们怎么才来?我们等了好久了。”随后他们进行了驻防交接。

下午3点左右,英军弗里尔空降旅的先头部队才到达机场。但此时的机场已被俄军控制,他们被拒绝进入内。随后俄英高层开始谈判。

由于当时俄罗斯也没有真正想与北约抗衡,而北约也并不愿意与俄罗斯公开为敌。

经过三小时的谈判,双方达成了一个和平协议:为照顾英国面子,俄军让出机场南部一小块地区由英军接管。所以斯利季奇机场的争夺战,最后以俄军全面胜出而告终。



花木童说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铁托的去世对于巴尔干半岛来说可以说是灾难的开始:谋求独立的民族主义势力逐渐抬头,大规模示威游行和流血冲突时有发生......进入九十年代后,南斯拉夫迅速解体并分裂成五个独立的国家,而这也为后来科索沃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作为塞尔维亚的一个省,科索沃在美国及西方国家的怂恿下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谋求独立建国,并在此期间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而彼时曾相继担任塞尔维亚总统和南联盟总统的米洛舍维奇在科索沃问题上却表现的异常强硬,在美国及北约决定军事介入之前,米洛舍维奇一贯主张通过武力镇压来解决科索沃问题。

由于认为自己试图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势力范围的企图受到南联盟的阻挠,美国最终决意同北约组成多国部队介入科索沃问题:在经过一系列的军事调动后,北约集团于1999年3月24号开始对南联盟实施空袭,战争一触即发!

到1999年6月9号,在包括俄罗斯、芬兰在内的多国斡旋下,北约和南联盟终于达成了结束战争的具体协议,与此同时南联盟军队也开始从科索沃撤离,而且当时塞尔维亚也接受了关于“北约多国部队进驻科索沃”的方案;但此时俄罗斯意识到,这将有很大可能损害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莫斯科必须主动采取措施。

6月10号深夜,俄罗斯驻波黑维和部队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迅速集结两百名空降兵,在第一时间向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进发!随即,这两百余名俄空降兵便统一乘坐装甲车和军用卡车驶出营地,而且他们所乘坐的车辆都标有“KFOR”字样(科索沃多国部队缩写)。

当然,俄空降兵的这次急行军也并非一帆风顺,当他们抵达波黑边境时还曾与一队驻守在此地的美军遭遇,不过俄军最终还是选择了强行冲卡,并历时七个半小时到达了五百多公里外的普里什蒂纳,占领了斯利季奇机场。

而当那些准备享用完早餐才出发的北约将士听到俄罗斯人已经抢先占领了斯利季奇机场后无不目瞪口呆,尽管随后赶来的英国装甲部队仗着人多势众企图要求俄罗斯空降兵撤离机场,但却遭到了后者的严厉拒绝,当时负责占领任务的扎尔瓦津告诉英国人:“撤出可以,但要问问我身后的士兵是否同意!”

虽然俄军抢占普里什蒂纳机场的过程在坊间有被夸大的嫌疑,但却也体现出了俄罗斯当局在紧急事务上的果断和勇敢;而且很多人认为:尽管彼时的叶利钦还未正式卸任,但抢占机场这件事情却十分契合普京的执政风格。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关于科索沃战争,以及对南联盟的78天轰炸,这几乎是很多中老年国人的深刻记忆,充分诠释了现代社会里,“落后还是得挨打”的道理。

南联盟在战争中被炸的很惨,也死了几千人,损失了上千亿美元,最终,被迫接受了北约的条件,无条件从科索沃撤军。

南联盟几乎是俄罗斯在欧洲的最后一个“好伙伴”,所以美国人下手就特别狠,78天带着北约伙伴朝南联盟扔了1.3万吨炸弹,当年打纳粹都没这么狠。

那一年,是叶利钦执政的最后一年,也是俄罗斯最虚弱的一年,对于这场战争的态度也特别“弱鸡”,这也是南联盟挨炸的原因之一,这让北约毫无顾忌。

战争结束了,南联盟军队要撤出科索沃,那哪些国家的军队有权进入科索沃“维持和平”,这成了俄罗斯和北约一些国家争执的焦点。

美国依然是那副爱理不理的,此时的美国人,根本不屑于俄罗斯的态度。

俄国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一万点伤害,据信在时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的普京直接策划了本次突袭行动。

在1999年6月11日晚,俄军方向驻扎在波黑的维和部队下达指令:马上集结200名空降兵,向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国际机场急行军,抢在北约部队到达之前占领机场,并在那里布防。

很快,200多名俄空降兵乘坐步兵战车、装甲车、越野卡车等车辆向目标地展开了急行军,他们都是参加过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老兵,作战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他们喜欢冒险。

经过几个小时的急行军,这些俄军士兵很快抵达了科索沃边境,虽然边境上有许多美军在那驻守,这些俄军士兵也没搭理美军,直接开车冲过了关卡,扬长而去,而美军并未有任何阻拦的动作。

这些兵哥哥们都是经历过战争,见过血的人,每个人的身上都散发着一股子血腥的气息。这些见过血的老兵们无视美军在边境上设置的关卡,直接扬长而去,留下了一脸懵圈的美国佬。

美国人缓过神来之后连忙层层汇报,北约高层判断出来俄军的目标正是机场,连忙命令附近的英军务必抢在俄军之前占领机场。

然而英军的速度还是慢了一拍,等七千约翰牛赶到的时候,俄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机场,英军对此还是保持了克制,最后北约还是只能默认了这个事实。

这次漂亮的突袭行动,用实际行动为俄罗斯在科索沃地区的事务赢得了话语权,使得原本被挤出牌桌的俄罗斯人重新又回到了赌桌之上。

这次行动可以说为俄罗斯的低落士气打了一发强心针。

在1999年的时候,可以说是新生的俄罗斯最困难的时期,国内休克疗法造成的恶果还没有散去,第二次车臣战争带来的创伤还没有平复,对外美国人无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悍然甩开联合国,对俄罗斯在欧洲最后一个朋友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狠狠的打在了俄罗斯人的脸上!


无名花旦一枝花


1999年普里什蒂纳机场事件是苏联解体后其主要继承国俄罗斯出人意料的军事行动!

整个事件的经过大家都知道了。事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占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普里什蒂纳机场对俄罗斯而言是展示其在巴尔干地区事务发言权的筹码。在北约凭借轰炸使得南联盟屈服后,在科索沃的维和部队俨然成为北约势力范围的象征。而得知机场还有一个完整无损的地下机场的俄罗斯派出军队占领这处机场牢牢地将自己的势力插入了北约的势力范围。在同属斯拉夫民族的巴尔干地区俄罗斯不至于毫无存在感。

第二,通过俄罗斯精锐的空降兵突然而大胆的行动,向北约展示了虽然没有苏联强大但仍然不可小觑的军事肌肉。在反复协商无法参与到科索沃的维和行动后,俄罗斯通过占领机场告诉北约,俄罗斯依然是无法忽视的存在,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依然强劲有力,可以随时展开行动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第三,也从深层次暴露了北约与俄罗斯在地区事务中的矛盾和冲突。俄罗斯一直反对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主张通过对话来解决巴尔干半岛事务。北约依仗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对俄罗斯的主张置若罔闻,最后还取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俄罗斯在国际上颜面扫地,通过军事占领机场,俄罗斯扳回一局,维护自身的国际形象。

总之,这次军事占领行动在军事上是一次成功的突袭范例,也展示了俄罗斯的力量。但也就仅此而已,原来强大的苏联没落成要靠这种小伎俩来支撑场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