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学科英语考研: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看这些

从近十年的考研人数来看(下图),19年考研290万人报名,20考研341万人报名。由于扩招,2021年会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考研中来,按照这个增长速度,预计考研人数将会突破400万。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部分同学还处于迷茫当中,不能确定自己的目标院校。下面,优小加就给大家讲讲如何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

21学科英语考研: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看这些

考研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可以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考虑。

  一、内部因素

  这个主要是从自身的情况去分析,比如个人的学习能力、毅力、自己想去的城市。

  1、学习能力

  无论干什么事都是需要天赋的,当然考研也是如此。大部分学校的大部分专业,可能只要你努力了就可以取得成功。但对于一些学校的部分专业而言,也许只有那些拥有特定学习能力的人才能考得上。因此在择校时一定要量力而为,切忌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如果你的学习能力特别强,那么就努力往层次高的学校考吧,例如说。但如果学习能力一般,则最好选择本校,或是水平跨度不太大的院校。所以,自己的学习能力如何,大家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毅力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同样,没有坚强毅力又如何能考上研呢?勇气可嘉但毅力不足的学生,在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有所松懈。但有的同学却能一直坚持下去,全力以赴。那么,对于毅力不同的学生而言,目标院校的报考难度选择上也必然会有所差别。如果你有哪怕是几分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毅力,就尽管去报考名校、热门专业吧!

21学科英语考研: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看这些

3、自己想去的城市

  在考研择校是,地区是很多考研人都会考虑的因素。是选择南方的学校还是北方的学校?是选择一线城市还是离家近的城市?看看目标城市能否匹配自己的理想,看看自己是否适应目标城市,这样,再确定自己想去的城市。确定好自己想去城市之后,再来确定目标院校就容易多了。

  二、外部因素

  根据想报的专业和想去的城市,查找可以报考的院校,判断一个目标院校好不好考,同学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计划招生人数

  通常来说,院校专业目录里会有计划招生人数这一项。招生人数越多,录取几率也会相对增大。选择院校时,应查看近几年的数据,这样会更保险。学科英语考研er要及时关注目标院校官网。

  报考人数

  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可以明确自己要复习到什么程度、考到多少分才可能超过别人,成功考上。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再结合自身情况,就容易选择合适自己的院校。如果遇到某些院校不公布报考人数,那同学们就只能参考招生人数了。

21学科英语考研: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看这些

实际录取人数

  复试完毕后从录取数据中可以得知实际录取人数,结合去年公布的招生计划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

  有时候对比计划招生人数,你会发现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这是出现了扩招情况,实际录取人数多于计划招生人数。所以可以分析一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

  报录比

  专业的火爆程度能够直接通过报录比反映出来。许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甚至可以达到20:1。这是名校热门专业真实考情的反映。

  推免人数

  如果某个学校推免人数超过50%,那就意味着留给统考生的名额不多了,竞争也会异常激烈。名额少了,考研的难度将会剧增,如果确定报考,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要留意招生计划里面是否包含推免生,如果有包括推免生,就要用当年计划招生总人数减去推免的人数,剩下的名额一般就是统考招收的名额。如果推免生占了大半名额,就要慎重报考。当然有的院校招生计划是不包含推免名额的,这个一定要看清楚。

  复试分数线

  复试线是最直观的数据,复试线越高,考研难度越大。此外,复试线还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这时候你一定要明确你报考的是哪个学院的那个专业。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21学科英语考研: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看这些

复试比例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 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被刷。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 1.5, 甚至1: 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第二,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最终成绩计算方式

  这个数据用于分析出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初试成绩会占到总成绩70%、50%的都有,甚至有仅占30%和20%的,这可以帮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初试和复试的比重决定了复试的重要性,如果复试比重较高,那么就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在对比不同学校考研难度的时候,还要横向考虑专业课试题难易度的差异,还有些学校不公开真题试卷,所以还要多方权衡。

  时光荏苒,稍纵即逝。建议同学们不要花大把的时间在院校的纠缠上,多思无益。你在这思来思去的时候,人家都过了好几轮单词、看了好几个月的书了。初试,成绩之外都是浮云。有这功夫,不如老实学习。尽早确定自己的目标院校,尽早开始备考,加油!

21学科英语考研: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看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