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社區民警倒在抗疫一線 社區群眾同事倍感惋惜

<article>
武漢社區民警倒在抗疫一線 社區群眾同事倍感惋惜

圖為,吳湧生前獲得的榮譽 王輝 攝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社區民警倒在抗疫一線 社區群眾同事倍感惋惜

中新網武漢3月24日電 (楊槐柳 馮威 王輝 徐金波)24日,武漢市公安局礄口公安分局漢正街利濟所所長祝志超像往常一樣,在早上點名時間逐個念著每個民警的名字。當他習慣性地念到花名冊上的吳湧時,會議室裡一片寂靜,隨之一片嘆息。大家似乎還沒有接受這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連續堅守60天的民警,卻在2天前突然離世的事實。不管是派出所,還是被封控的社區,以及下沉幹部、社區群幹、安保隊員、志願者,大家似乎格外覺得少了點什麼。

社區缺了個好幫手

被按下“暫停鍵”的武漢,近期逐漸重現生機。3月22日下午4時許,利濟派出所民警劉曉旭透過虛掩著的寢室門,發現同事吳湧躺在床上,被子一角掉到地上。“老吳,你冷不冷啊?”吳湧沒應聲。劉曉旭走過去試著一摸,吳湧的手腳冰冷。一個噩耗頓時傳來——“51歲的片警吳湧因公犧牲!”

“雖然他比我大14歲,但一直合作默契,他走了,我真的缺了個好幫手。”24日,仍舊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武漢市礄口區共和社區黨委書記熊恆超說,“之前說好今天的事我倆一起去跑,現在只剩我一個人,忙得心裡空落落的。”

熊恆超介紹,吳湧2008年到該社區擔任片警,面對社區商住混雜的亂象,吳湧不分晝夜進行摸排,為社區的防火、防盜、防騙、矛盾糾紛調解花了不少心思。該社區共有2485戶,5889人,各種市場門店近3000家。日常市場開業,每天流動人口多達兩三萬,市場近年未發一起火災,12年沒有重大刑事案件。

武漢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吳湧更是擔當抗疫先鋒。轉移社區的新冠肺炎病人是最危險的事。每當此時吳湧總說:“我是黨員民警,有危險,我先上!”共和社區共有69名“四類人員”,他們全部通過感化、勸導的方式收治隔離到位,沒有一起因此引發的矛盾糾紛出社區。

武漢實施社區封控管理後,吳湧每天帶著安保隊員們檢查社區的封控硬隔離擋板,挨家挨戶地檢查門店有無違規開門營業,有無火災隱患。同時,忍著腰椎間盤突出的劇痛,各個門棟挨個爬一遍,肩扛手擰,給居民們送愛心菜、送愛心魚。

3月22日一早,他來到封控口卡值守,碰到幾個想違規出去蹓躂的居民,便耐心地上前勸解。中途,一個居民到所裡報案,他返回所裡接待,從此就再也沒能回到社區。

熊恆超說,吳湧是身體很棒的人,而且喜歡鍛鍊,誰都沒有想到他倒在了抗疫一線。

武漢社區民警倒在抗疫一線 社區群眾同事倍感惋惜
圖為,吳湧生前工作地點 王輝 攝

居民少了個貼心人

“我家茶几上,還擺著吳湧前幾天幫我買的水果,香蕉、梨子、蘋果、奇異果等,品種這麼多,可我現在怎麼吃得下。”原共和社區居委會支部書記、72歲的趙淑華老人講起吳湧便落了淚。

社區封控,趙淑華下樓到社區領物資,回回碰到吳湧。“趙書記,買這麼多菜啊,不好擰,你再有什麼需要,跟我講,我幫你弄。”吳湧都會關心她。

3月18日,趙淑華和吳湧開玩笑說,家裡什麼水果都沒了。誰料,下午兩點半左右,“嘭!嘭!嘭!”有人敲門了。趙淑華正納悶是誰,一開門,吳湧樂呵呵地站在門口,手裡還擰著個鼓鼓的大袋子。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吳湧當天抽中午休息時間,幫老人買了這些水果。“疫情期間,您要提高免疫力,保重健康最重要!”他的暖心叮囑成為他們最後的交流。

“他對居民真是細心、貼心。”趙淑華說, 1月份疫情剛剛發生時,由於社區還建樓沒有正規的物業公司,電梯沒及時消殺,本不是吳湧份內事,一聽聞消息,他馬上落實。

安保隊裡有個隊員吳喜生,一家三口收入有限。吳湧管安保隊工作上嚴厲、生活上卻關懷備至。瞭解到吳喜生的情況,他特事特辦,同意吳喜生白天務工謀生,晚上參加安保隊巡邏,兼顧兩邊,多掙點錢緩解家庭經濟困難。

吸毒人員成成(化名)被他親手送進強戒所戒毒。成成當時討厭死這個抓他的警察。等到戒毒期滿,成成被接回社區時,原擠住一處的父母的老房子已拆遷,他的住房生活都遇到困難。萬萬沒想到這個曾經令他討厭的警察主動幫他跑低保,又陪著他辦公租房手續。2019年,成成順利拿到公租房資格時,第一時間對湧說,我要好好戒毒報答您。

電梯壞了,他找人修;殘疾老爹爹出不了門,他主動詢問所需;老黨員生病在家,他自掏腰包擰著水果去探望……軍威市場管理員伍偉發現,抗疫以來,吳警官和志願者在一起幹活不分彼此,有時候他忍不住勸吳警官少乾重活累活,但吳湧卻說:“大家都可以做,我為什麼不能做,我要帶頭做。”

警隊裡少了個實幹家

“交給他的任務,從來不講條件,以最快速度完成。”易永剛是利濟派出所分管戶政工作的副所長,吳湧的頂頭上司。

掌握人員基本情況是片警的基本功。2019年武漢市全面展開“一標三實”(標準地址、實有房屋、實有人口、實有單位)工作。易永剛介紹,漢正街地區人員聚集複雜,不下一番真功夫,這裡房屋、人員根本查不清。吳湧迎難而上,天天白天晚上泡在社區,尤其是晚上抓住6點至9點黃金時間,上門登記核查房屋和人口信息。所裡集中驗收,吳湧沒有懸念地成為工作樣板,門牌號碼安裝率、正確率最好,各類需要關注的人員信息,他入腦入心。

“所裡工作有困難,他不聲不響就頂上來。2018年,刑偵隊出差辦案,因為案子涉及團伙,人數多,情況複雜,刑偵隊人手不夠。時間緊,臨時調人不好調,吳湧聽說後,立即收拾好行李,跟著刑偵隊出發了。”易永剛說,“所裡少了一個這樣的實幹家,是個大損失。”

於雷與吳湧同時從警校畢業參警,同時到利濟所,同時當管段,還一起到黨校報名學習行政管理本科課程,彼此就像個複製版本,友情深深。於雷說:“他話不多,做事多,勤懇、內斂、規矩,是我學習的好榜樣。如今這個榜樣走了,警隊也是個損失。”

1989年警校畢業的吳湧,從警31年,幹部履歷表上清晰地記著,連續6年武漢市優秀公務員,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7次受到嘉獎。(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