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村醫都在忙些啥?

特約撰稿人:向暖


疫情之下,村醫都在忙些啥?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艾青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之兇猛,讓全世界都始料不及,很多基層衛生人原本以為可以借春節來臨緩一口氣,卻因為疫情的突然來臨而瞬間任務在肩。


他們沒有彷徨,而是顧全大局,在社區防控的崗位上譜寫了一首又一首愛崗敬業、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讚歌。


疫情之下,村醫都在忙些啥?

村醫老王:

21天,1198人,每天每人測兩次體溫


2020年1月26日(正月初二)晚23:45,村醫老王突然接到衛生院院長的電話,院長表示,臨近鎮有一名從武漢返鄉的居民已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該患者曾與王醫生所在村的1個村民有過接觸,疾控中心要在第一時間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讓村委會和王醫生協助配合。


縣疾控中心、衛生院工作人員來時已經是27日的凌晨,由於村口實施封閉管理,車輛無法直接開進去,只好停放在村口。村委會主任、王醫生在裡面開車接他們進村入戶進行流調和消殺。


經調查,這位村民承認與患者有過短暫接觸,當時對方戴著口罩。與患者接觸後,他到村子一家白事家中弔唁過,接觸的人較多。


疾控中心認為他與確診患者並非密閉環境,且接觸時間也很短,不過為了保險起見,對他實行居家隔離、醫學觀察14天,每天早晚兩次檢測體溫,進行家庭環境消毒。


村委會要實行交通管制,封閉各大村口,對村組環境進行全面消殺,號召全體村民宅在家、不聚集、連續測體溫14天。


後來,縣設立了集中隔離點,衛生院派專車將這位密切接觸者送至集中隔離點。經過14天的醫學觀察,他們解除了隔離返回家中,王醫生又繼續跟蹤觀察。


在對村民14天的體溫監測中,疾控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為全村每戶免費發放了一個體溫計,以方便村民測量體溫。


老王每天監測村民體溫,常常從早上統計到晚上睡覺前,有些村民常常忘了測體溫,他就不厭其煩地講監測體溫的重要性。


14天,1198人,每天每人測兩次體溫,竟然無一人體溫異常。後又延長至21天,全村村民體溫也都正常。


如今,村子的醫學觀察期已經過去,但王醫生依然在按照衛生院的安排部署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絲毫未敢大意。


疫情之下,村醫都在忙些啥?

張醫生:最大的心願是

村子裡不發生一例新冠疫情


張醫生的醫療技術在群眾中是有口皆碑。疫情來臨後,他和愛人、女兒都積極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與村幹部一道開展摸底排查武返人員,進行居家隔離、體溫監測、戶內消毒等,按照衛生院的安排開展健康教育、政策宣傳等工作。


他每天通過村委會的大喇叭、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宣傳,引導居民減少外出機會,保護易感人群。


為了取得最佳效果,他加大大喇叭播報頻次,反覆循環播放防控公告,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除了利用以上宣傳方式外,還和村幹部懸掛條幅、對過村車輛人員測量溫度等方式加強宣傳防護知識,全力守護自己的轄區。


為了減少暴露機會,村委會號召村民“不出門、不聚集”。幾天以後,很多村民家中蔬菜吃完了,買菜也很不方便。


於是,他便和家人商量,拿出15000元交給村委會,由村委會聯繫購買蔬菜發放給居民,每戶發放新鮮蔬菜30斤,逐戶發放,不漏掉一個家戶,解決了群眾的燃眉之急,得到村民的一致讚揚。


他說:“只要大家吃好、喝好,不隨意出去買糧買菜,就減少了暴露的機會。村子裡不發生一例新冠疫情,是我最大的心願!”


疫情之下,村醫都在忙些啥?

李醫生:發熱出院患者管理


2月下旬的一天,有一位村民到村衛生室就診,患者有“發熱、咽痛”現象,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患者及家人都很害怕,李醫生一邊安慰他們,一邊與鄉鎮衛生院聯繫,很快衛生院安排的專車就將患者送到縣醫院發熱門診。


在縣醫院經過化驗室、ct等相關檢查,排除了新冠肺炎,住院5天后,體溫正常了,咽喉也不痛了,隨即出院回村。


按照疾控中心的安排,發熱患者出院後還將進行14天的醫學隔離觀察,李醫生又協助疾控中心、衛生院對患者家庭進行消殺、體溫監測等工作。


在這期間,患者的父親對李醫生說:“現在村裡人都說我娃患了傳染病,看見我遠遠地躲開,弄得我們一家人現在都不知道怎麼面對村民”。


針對這個情況,李醫生耐心做患者父親的思想工作,他說:“村裡人也是害怕傳染病,咱現在要接納疫情及因疫情帶來諸多不便的現實,理解採取防控舉措的必要性。同時,還要轉換角色、換位思考、不埋怨、不抱怨,理性包容周圍發生的人和現象”,通過他的解說,患者一家心情輕鬆了很多。


此外,他還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公示縣精防中心心理諮詢援助電話,對村民進行心理衛生知識宣傳,不要歧視患者及其家屬,疏解不良情緒。


以上幾位醫生工作經歷,是全國數以百萬計村醫中最常見的工作縮影。他們除了開展宣傳、監測體溫、摸排管理武返人員、密切接觸者、同乘、縣外返鄉人員外,還協助上級部門開展消殺、流調、信息上報、發現發熱患者及時上報、指導村民環境消毒、為村民開具健康證明等工作。


他們身兼多職,猶如七十二變的“孫悟空”, 包治百病的“萬金油”,哪裡有需要就到哪裡去,工作痕跡貫穿了基層疫情防控的全過程。


疫情防控,關鍵在治,基礎在防。村醫和廣大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在各級黨委、政府、衛生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夜以繼日、默默付出,悉心為群眾服務,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保障群眾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什麼我甘願付出,因為我知道肩上的責任。為什麼我總是眼含熱淚,因為我深愛我腳下的土地和相濡以沫的鄉鄰!


這就是我們村醫的醫者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