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州:這位駐村幹部把貧困戶當親人

“回龍有山甜柑子,汪家有片土李子,小芳扶貧有法子,親爹給她捉雞子”,這是開州區長沙鎮市級貧困村回龍村主任賀世偉為駐村扶貧幹部、區政協社情民意信息中心主任譚雅芳編的“段子”。

自2018年2月主動申請成為駐村工作隊員以來,她用心、用情、用力幫扶貧困村民,把扶貧足跡深深印在了老百姓的心裡。


貧困老人的“好閨女”

回龍村8組年近80歲的陳英來老人,雖有最低生活保障,各項扶貧政策均已落實,但最大的問題是老伴去世了,子女都不在身邊,常年一個人生活。細心的譚雅芳把幫扶重點放在了對老人生活的關心和照顧上,時常前往噓寒問暖。

駐村不久,得知10月28日是陳英來老人的生日,譚雅芳特意買了菜,約駐村隊員一同前往給老人過生日。大家一起動手,譚雅芳親自下廚,很快一桌豐盛的飯菜就擺到了桌上。吃著可口的飯菜,看著這群無親無故的工作隊員,陳英來禁不住熱淚盈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譚雅芳雖然十分繁忙,但再忙也沒有忘記對陳英來的關心。她第一時間送去口罩和消毒液,叮囑他沒事不要出門,遇到問題給自己打電話。

2月20日,譚雅芳正在陳英來家附近的防疫卡點執勤,陳英來提著一隻大紅公雞來送給她,譚雅芳說什麼都不肯接受。“不收就是看不起我,我也不再認你這個閨女了!”老人把公雞硬塞到譚雅芳手裡,扔下這句話就回去了。譚雅芳立即拿出200塊錢,交給一旁的村幹部,讓其幫忙帶給老人。村幹部告訴譚雅芳,這隻公雞是陳英來用攢下的錢特地從鄰居那兒買的,“看來他真是把你當親閨女啦!”


帶給“親妹妹”的好消息

“雅芳妹妹呀!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大兒子考上萬州的職高啦!”2018年8月3日,譚雅芳接到了長沙鎮馬鞍村村民劉天兵的電話。這份考上“職高”的欣喜萬分,只有譚雅芳最清楚、最能感同身受了。

劉天兵一家是譚雅芳幫扶的第一個貧困戶。譚雅芳至今還清楚地記得三年前第一次到劉天兵家裡看到的情景——劉天兵左眼失明,母親罹患宮頸癌,老婆先天聾啞,兩個兒子一個剛上初中,一個還在讀小學。不光經濟條件不好,連家裡的衛生狀況都差到落不下腳。聽說譚雅芳是區政協派來的幫扶幹部後,劉天兵便開始不停地訴苦。

“有生產生活上的困難,更缺少走出貧困的信心和動力。”通過連續幾次的走訪,譚雅芳漸漸摸清了劉天兵一家的情況,幫扶思路也在腦海裡逐漸清晰。

幫助申請最低生活保障、聯繫扶貧資金購買黃桃樹苗並請村裡的種植能手劉延峰到地裡做技術指導……在進行有形幫扶的同時,譚雅芳還經常用一些勤勞致富的事例來引導、激勵劉天兵。隨著幫扶的深入、生產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劉天兵也變了——種地越來越勤奮,一有空就到周邊打短工掙錢,主動參加種養技能培訓,還當上了村裡的環保員。左鄰右舍對他刮目相看,大家都說:“自從來了幫扶幹部,劉天兵簡直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劉天兵的大兒子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還染上了不良習慣,鄰居和同學對他都很排斥。譚雅芳深知,孩子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希望,決不能讓他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譚雅芳一面做鄰居、同學的思想工作,為他的轉變創造良好外部環境,一面加強對他的引導,送他文具和勵志書籍,給他講成長故事,給他講父母、老師和自己對他的信任和希望。為及時掌握他的思想和表現,譚雅芳幾乎每週都會跟學校老師聯繫。

付出終有收穫,不到一年,孩子就改掉了壞習慣,學習也更加努力了。雖然譚雅芳又有了新的幫扶對象,但她與劉天兵一家的聯繫卻從未中斷,她早已用真情和汗水,把自己變成了劉天兵心中的家人,必須第一時間分享喜悅的“親妹妹”!

“做好扶貧工作其實也很簡單,你只要不把幫扶對象當外人,他就一定會把你當親人。”說到三年多的扶貧路,譚雅芳感慨良多,“作為一名年輕的政協幹部,能夠為家鄉的脫貧攻堅出一份力、盡一份責,能夠讓幫扶對象的日子越過越好,得到他們的真心認可,想起來還是蠻自豪的。”

(作者 李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