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风采】土木工程学科:张爱林

 编者按: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学校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8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筑学、土木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育精英良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完善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全层次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5200余名研究生。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320余人,他们始终坚持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潜心教学、匠心育人,成为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即日起,学校在校报、校园网、官方新媒体推出“博导风采”专栏,展示学校博士生导师的科研方向、研究特色和育人成果,敬请关注。

  学生创新的引领者——博士生导师张爱林教授

【博导风采】土木工程学科:张爱林

  张爱林,男,1961年3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北京学者,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北京市高层和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工程中心主任。师从王光远院士、赵国藩院士,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在大连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美国康乃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现代钢结构体系创新与优化设计。

  教育情怀,创新育才。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土木工程概论》《材料力学》《高层建筑结构》《钢结构》《结构优化设计》《工程结构可靠性》《现代预应力钢结构》等课程。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60余人次获全国钢结构创新竞赛一等奖两次、全国互联网+大赛铜奖等。已培养博士、硕士130名,其中两名博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名硕士获得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名博士生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在现代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体系创新方面,建立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优化设计理论,解决几何与性态变量协同优化难题,发明大跨度预应力弦支穹顶、整体张拉索穹顶及装配式脊杆环撑索穹顶等新体系和新型节点,完成了典型新体系模型试验,解决了相应重大标志性工程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突破了国际上无法实现大跨度的核心技术瓶颈,建成世界上首个大跨度(93米)弦支穹顶、国内首个大跨度(72米)索穹顶,以自主创新、刚柔并济、轻盈优美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及标准规范,引领了我国预应力钢结构的创新发展。

【博导风采】土木工程学科:张爱林

【博导风采】土木工程学科:张爱林

  在现代高层钢结构体系创新方面,建立基于整体稳定约束的空间刚架结构优化设计模型和方法、高层钢结构动态可靠性评定实用方法、高强螺栓装配节点钢结构体系设计方法。从2011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工业化装配式高层钢结构新体系研究,相继研发了装配式斜支撑法兰连接钢框架、桁架梁方钢管柱装配式钢框架、带Z字形悬臂梁装配式钢框架、芯筒式全螺栓连接装配式钢框架、预应力自恢复功能减震装配式钢框架等快速装配式新体系,突破了传统的竖向构件焊接连接约束瓶颈,成果成功应用于一批典型示范工程,实现高强螺栓现场快速装配建造,无污染、无垃圾,绿色施工,节能环保,推动传统建筑行业向高质量工业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博导风采】土木工程学科:张爱林

【博导风采】土木工程学科:张爱林

  把学术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创新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自行研制的首台3200米钻机前开口井架、北京奥运会羽毛球比赛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鄂尔多斯伊旗体育中心、全运会盘锦体育中心、成都博物馆、首师大附中北京副中心校区教学楼等多项重大重点工程。获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近百篇。主编我国首部《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规程》、《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技术规程》,参编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通用规范》等。1998年、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和一等奖、华夏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博导风采】土木工程学科:张爱林

【博导风采】土木工程学科:张爱林

  张爱林教授荣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北京创造”科技领军人物、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钢结构杰出贡献人物、科技奥运先进个人、奥运工程建设标兵、希腊理论与应用力学学会荣誉会员、俄罗斯联邦理论与应用力学委员会拉赫马图林Rakhmatulin奖章等荣誉。现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香港和澳门金属结构协会顾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作为团长率中国钢结构协会代表团分别访问日本和英国钢结构协会并作学术报告。《科技日报》、《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DISCOVERY频道专题报道张爱林教授的自主创新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