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 作者:蘸心波
  • 為感動而寫,為如此“明星”深深致敬。


戰“疫”明星錄 | “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這一回,

我們為"白衣戰士"流了太多的眼淚。

默默看著他們 ——

一個個在厚重防護服下喘息、拼命 ……

一個個直面著陰險毒霧中的生離死別 ……

恐怕早已欲哭無淚!


戰“疫”明星錄 | “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厚重防護服下的堅守


就像一位醫生說的:"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說這話的正是張繼先醫生。她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還是湖北"疫情上報第一人"


張醫生五十出頭,個子小巧,戴一副老式眼鏡,有一雙清澈發光的眼眸,疲憊裡顯出溫和。看似柔弱的她,如何打響這一場發現"毒魔"的生死時速之戰?就讓我們走近她的世界,去見證她的奇蹟。


戰“疫”明星錄 | “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張繼先醫生


2019年12月26日上午,一對老夫妻互相攙扶著來到張醫生的診室,這二老是從醫院附近的小區走路過來看病的。張醫生從老人手中接過胸部CT片,一看,皺起的眉頭幾乎要凝固。

" 張醫生,您看我們這個是什麼病?" 大爺焦急地詢問著。

一時出神的她好像沒有聽見,滿心想著的卻是發燒、咳嗽、肺部白白的一片。太多的白細胞了,炎症過於明顯,這哪裡是普通肺炎呈現出的結果?


戰“疫”明星錄 | “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警覺的張醫生立馬請老兩口叫來他們的兒子,雖然他們的兒子沒有任何症狀,但一照CT,發現肺部已經有了異常的損傷。

更讓張醫生感到震驚的是,這一天,醫院還來了一位病人,同樣的發燒、咳嗽,同樣的肺部表現,這位病人是來自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一位商戶。

一家三口,同樣的肺部改變?這很顯然是傳染病導致的結果。加上中間來的那位,總共四人,同樣的肺部改變,很可能是同一種病毒所致。張醫生又給這些病人做了甲流、乙流、合胞病毒等相關檢查,都是陰性,排除了流感的可能。


戰“疫”明星錄 | “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高明的醫生,如同敏銳的警探,往往會從病毒的蛛絲馬跡中發現重大線索。

12月27日,張醫生將這四人的情況向業務院長、醫院院感辦和醫務部作了彙報。醫院立馬上報給江漢區疾控中心。

接下來的病例,更堅定了張醫生的判斷。12月28、29日兩天,門診又陸續收治了3位有同樣症狀的病人,而且都來自華南海鮮市場。才短短几天,就收治了7個一樣的病人,只是病情的輕重不同,其中4個全來自華南海鮮市場。"這肯定有問題。" 張醫生判斷。她馬上向醫院報告,同時建議醫院召開多部門會診。


戰“疫”明星錄 | “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張醫生正查看病人肺部CT影像


12月29日下午1點,醫院迅速開展了集體研討會診,對這7個病例逐一分析,在場專家一致認為:這種情況非同尋常,必須高度重視。夏文廣副院長立即決定:直接向省、市衛健委疾控處報告。


當日是星期天,湖北省、武漢市衛健委疾控處接到報告後,立即指示由武漢市疾控中心、金銀潭醫院和江漢區疾控中心組成的專家組,正式入駐張醫生所在的醫院,開始流行病學調查。


傍晚,那7位病人要轉院到武漢市傳染病定點收治醫院 ——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那二老的兒子卻堅決不轉院,他相信張醫生,拒絕由其他醫生治療,最後是另外6位病人轉了院。到元月7日那天,二老的兒子病癒出院。

其實,張醫生之所以這樣敏感,源於她深厚的專業功底。1989年,她從武漢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從醫生涯已超過30年。


戰“疫”明星錄 | “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張繼先醫生的學生照


十七年前,張醫生也是抗"疫"前線的戰士!那年她37歲,是武漢市江漢區專家組成員,負責每天下午到各個醫院排查"疑似"病患。從那會兒起,她就明白了什麼叫公共衛生事件,什麼叫群體事件。醫生看病,首先要詢問對方的住址、職業等重要信息。可以說,非典時期的鍛鍊,成就了張醫生今天的職業敏感。


效率就是生命,張醫生的行動和上報幾乎同時進行。自打收治那一家三口起,她就在醫院設立了隔離病房,並要求所有呼吸科醫護人員佩戴口罩。之後,醫院批給了呼吸科專業的N95防護口罩。張醫生說:"我們只有進入隔離病房才戴N95,到其他區域還是戴普通醫用口罩。"


戰“疫”明星錄 | “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隔離病房中查房


同時,張醫生又囑咐科室同事在網上訂購了30套細帆布的白色工作服,12月31日,這批被張醫生視為"防護服"的工作裝被寄到了科室。大家把這"防護服"穿在了白大褂或護士服裡面。張醫生覺得,不管怎樣,多穿一層,對自己防護好一點。


戰“疫”明星錄 | “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有人問她,為什麼不申請上報,等待統一配發?張醫生說,因為網購發貨快。


這一套厚帆布的"防護服"直到元月22日鍾南山院士明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能夠人傳人,才完成它們的使命。這一天,醫院給他們配備了三級防護服。


戰“疫”明星錄 | “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張醫生穿上防護服,準備進入病房


如今我們再來回望,這些清醒又果敢的判斷,確實極大地減輕了以人命來計算的慘痛代價。除了對人做好防護,張醫生當時還對醫療物品做出了針對性規定,即隔離區內的所有醫療用品均不可與其他病人的混用。


戰“疫”明星錄 | “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病人的病號飯,得從隔離窗口送進病房


為了避免二次感染,她還把醫療廢棄物全部單獨處理。在疫情暴發後,病患大量湧入醫院,醫療物資嚴重短缺和防護規範準備不足,導致大量醫護人員被感染。“白衣戰士”,不幸成為抗"疫"戰場上犧牲最慘烈的群體。

恰恰相反,張醫生所在的團隊,無一人感染。


戰“疫”明星錄 | “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接下來的日子裡,疫情發展到了白熱化階段。床位沒有了,口罩沒有了,防護服沒有了,忽然有一天,一位老人沒有了!就在她的科室,在她不斷地救治下,付出了所有努力,卻沒能留住老人的生命。她哭了!撕心裂肺的哭 ……

戰“疫”明星錄 | “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疫情中,數次流淚的張醫生

病人太多,醫護人員太苦。睡眠極度不足,身體極度透支。張醫生痛苦地說:" 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話音剛落,她又一頭扎進病房裡。是啊,還有一個更大的戰場在等著她,容不得她有一絲馬虎,這分明是和死神賽跑,去爭奪每一次生的希望。

不知何時才能終結的疫情,彷彿一個特別漫長的夜晚,醫療從業者好比公共健康的" 守夜人",每一刻都得保持頭腦清醒、嗅覺靈敏。


戰“疫”明星錄 | “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感謝有您:張繼先醫生


在如此長夜裡,張醫生隱隱聽到了"炮響",便積極上報,實在難得。試想,如果是一次誤判,承擔責任的就是她,但凡差一絲一毫的勇氣都做不了這個決定。為此,張繼先醫生的預警,在醫療系統這個主戰場內部,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戰“疫”明星錄 | “戰士”把眼淚流光,也要繼續逆行爭先!

張醫生匆忙背影


就是這樣,張醫生打響了一場發現"毒魔"的生死時速之戰,並且還在進行中。

如此戰 “疫”,見證了一位“白衣戰士”的奇蹟 —— 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也要逆流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