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戏当然是《红楼梦》的重头戏,林妹妹和宝姐姐,宝玉到底喜欢谁?

长弓视听


在所有人心目中,估计钗黛合一是最为理想的结婚对象。既能和你吟诗作赋,做一个熨贴心灵的解语花,又能督促你上进,做一个你生活上的贤内助。

可宝玉就是宝玉,他要的是两人之间心灵上的慰籍。在世人都嫌弃的木石和世人都喜爱的金玉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宝玉非常尊重个性,尊重意志,从第三十一回"撕扇子做千金一笑"中对晴雯说出了那段经典的对待物品的态度:“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就是爱物了。″其中主要意思就是″使人各得其情,各遂其欲。″万不可使身外之物左右人的意志。在封建社会,宝玉拥有的这种平等,民主的思想是大逆不道的。属于时代叛逆者。

拥有这样思想的宝玉只能选择真挚纯洁、自由不羁,同时也具有反抗精神的黛玉,他对黛玉的爱是建立在同情、关切、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的。而对处处维护封建礼教的殉道者——宝钗他只是敬而远之。


听风轩主


林语堂曾经说过,男人几个月没有见过女人,见到老母猪都觉得秀气。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告别人们,我不是假道学。

表面上,这部书所讲的,也是人们所看到的,即所谓的“木石姻缘”与“金玉良姻”之争,其实一个姻字已说明了问题,因为姻字的意思是,结亲的男家,指夫或夫之父。缘字可争,而已结亲,怎么争?像现在一样,也搞第三者插足啊?或就如某些人认为的,一妻多妾?根据书中所写,林黛玉有可能退而求其次,为人作妾吗?虽然作者也说此书是“大旨谈情”,但是,不要见到一个情字就认为这部书所写的就是爱情,因为这是一部有背面的书,从表面所谓的爱情当中走出来,知道此书与爱情根本就不沾边,距离读懂此书也就不远了。

先从不合理处着手,不单今人有《婚姻法》,历朝历代对此都十分重视,《大清律例·户律·婚姻》明文规定,娶同宗五服亲者,杖一百,娶缌麻以上亲者,各以奸论,除去处以流放、绞、甚至斩刑外,还判离婚。贾母在“掰谎记”中曾经说过,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了,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男人,满腹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这说明贾母还是知道王法的。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不懂,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辈难道不知道?封建官僚,民之父母,不通晓律法怎么为官?况且律法是官员考核中——皇帝都提倡,并且此为治民理政的依据,应该是最重要的一项。

在书的背面,此情指的是性情,即情的性质,而情的性质有性灵、性空等诸说。所以,这是一部需要悟的书,而在目前的“曹家门儿”里,或索隐派的诸多杂说中——他们所起的作用,就是凝固人的思想,只有跳出圈子,才能得到智慧,才能看到书的背面,所以,此书中所谓重头戏的爱情,在书的背面根本就没有,所以,贾宝玉无论喜欢林多一些,还是喜欢薛多一些,都与爱情无关。他在第二十一回中曾续《庄子》曰:焚花散麝,而闺阁人始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衰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则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则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在这里,钗黛四人并列,而林见恋爱二字并没有使人们印象中的“小性”,反倒留一绝句以劝,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吗?所以宝玉对钗黛二人之情可思,有悟才能解此书。

多谢,欢迎批评。


脂砚正堂


这个话题有点老生常谈。贾宝玉当然是喜欢林黛玉,对薛宝钗,贾宝玉只是把她当亲戚,当姐姐。可以从以下几点说明。

一,贾宝玉把林黛玉绣的荷包时时刻刻都贴身戴在身上。贾宝玉大观园试对之后,贾政的小厮找贾宝玉要赏钱,贾宝玉给小厮每人一吊钱,小厮嫌不够,把贾宝玉身上佩戴的东西都拿走了,贾宝玉外面还有一个荷包也被小厮拿走了,但林黛玉送给他的荷包,贾宝玉贴身戴着。这时候两人就已经在开始两心相许。

二,贾宝玉和林黛玉更亲近,挠胳肢窝、躺在床上讲故事,一起葬花,一起读西厢等,贾宝玉从来没有跟薛宝钗有任何很亲近的行为。贾宝玉看过一次薛宝钗戴元妃送的红麝串,看见薛宝钗的手肌肤丰泽,要是林黛玉的手是这样,贾宝玉就会摸,哪怕让林黛玉打一顿,但是薛宝钗,贾宝玉不会摸。

三,贾宝玉处处关心林黛玉,有好吃的、好玩的、林黛玉喜欢的,贾宝玉都忘不了和林黛玉分享。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就没有这样的行为。元妃省亲之后,端午节给大家送礼,她送给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礼物一样,贾宝玉很吃惊,以为搞错了,还特意去查看礼单。贾宝玉叫丫鬟把自己得的礼物让林黛玉挑选,林黛玉不挑。

四,外面传言金玉良缘之论,搞得贾宝玉和林黛玉都不痛快,两个人都哭,贾宝玉气得脸发黄,眼眉都变了,下死手砸通灵宝玉,只是通灵宝玉砸不坏。连袭人和紫娟都跟着哭。林黛玉见贾宝玉砸通灵宝玉,急得连刚吃下去的药也吐了。值到贾母、王夫人到来,大家才安静下来。

金玉良缘之论,让贾宝玉和林黛玉无法修成正果,两人都得病,越病越重,病根都是一样的。贾府容得下薛宝钗中午坐在正在午睡的贾宝玉的床边,绣贾宝玉的肚兜,容不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真情,生怕两人越轨,暗中严防死守。

五,林黛玉如果真的回家,离开贾宝玉,贾宝玉会真疯。薛宝钗何去何从,贾宝玉无所谓。紫娟骗贾宝玉说林家来人要接走林黛玉,贾宝玉急疯了,直到紫娟承认骗他,贾宝玉才安静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才完全康复。

六,薛宝钗给林黛玉燕窝,林黛玉感动得不得了,贾宝玉听闻林黛玉吃了燕窝有好转,但是心口却发酸。贾宝玉听在心里,直接找贾母王夫人要燕窝,此后,林黛玉每天都能吃到贾府的燕窝。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关心细致入微。

七,贾宝玉向林黛玉表白过,贾宝玉叫林黛玉放心,林黛玉知道贾宝玉要说什么,转身走了。贾宝玉最真实的表白被袭人听到。所以袭人向王夫人建议,要提防贾宝玉和林黛玉有不才之事,提出要想办法把贾宝玉搬出大观园的建议。

虽然贾宝玉最真情的告白,林黛玉没有听到,但她全部知道。贾宝玉病中叫晴雯送给林黛玉一条旧手帕,林黛玉领会贾宝玉的心意,在手帕上题诗三首,并一直珍藏。

八,贾宝玉当着薛宝钗的面,骂薛宝钗,说她“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这句话骂得够狠,薛宝钗只要有一点点自尊,都会放弃贾宝玉,但薛宝钗不达目的不会罢休。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丝毫不用怀疑。大观园里虽然有薛宝钗的身影,虽然大家都说说笑笑,虽然薛宝钗暗中给贾宝玉做鞋,但贾宝玉的心里只有林黛玉。






牡丹梅花鑫森淼


宝玉在脂粉堆里长大,喜欢很多人,其中包括男人和女人。这种喜欢并非风流,而是喜欢天底下一切的美好,不同滋味的美与情,他都能情真意切地去欣赏,去守护。这和许多男子是不一样的,红楼里的大多数男子是不懂女儿红妆之美的,也看不到女子的风情所在,只是把女人当做自身的附属品,或是当做妻妾,或是露水情缘,并没有从心底里爱慕怜惜。警幻仙子称这种感情为意淫,与现今意义不同,宝玉能看到不同女子身上的可爱,如同惜花一样,在其身畔流连忘返,徘徊艳羡。宝玉在女子一生的短暂花期中占一个重要位置,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也只有宝玉,有惜花之心,正因为知晓,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所以为天下女子的凋零伤神悲戚。

红楼里百花怒放,争奇斗艳。宝玉和宝钗,黛玉是一对纠缠不清的三角恋情。可以这么说,宝钗是宝玉命中注定在一起的人,而林妹妹是宝玉心里的朱砂痣白月光。毫无疑问宝玉跟黛玉两个人心心相惜情投意合,黛玉一生的眼泪都是为了宝玉而流。虽然宝玉喜欢扎在女人堆里,但真正给了他爱情滋味的,是林妹妹。两个人拌嘴打闹也好,有缘无份也好,都是跌入爱情的模样。

宝钗是个随分应时的人,随局势而走,会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舞台。她和宝玉在一起,完全是天意,是两大家族促和的结果。爱情与权势相比,对她来说太过廉价。宝玉和黛玉求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宝钗只要当家主母的位置,只要她是宝玉的正妻,做到她该做的,宝玉喜欢谁,怀念谁,她都能做到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用圆滑世俗来形容她,恐怕不妥,但宝钗极为聪明,毋庸置疑。情之一字,毁人不倦,害人不浅。无爱方的长久,宝钗深谙此道,聪明绝顶。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了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不由得人道一句,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既然给了他们二人相悦的心,为何不能成人之美?林妹妹的早逝让宝玉的后半生的梦破碎,一生的眼泪,一世的哀苦,都还了前世的灌溉之恩。开辟鸿蒙,谁是情种,都是为风月情浓。世间情爱,不过如此而已。

有人用一首诗来形容红楼,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丝轻丝渺似波。月不长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伊多。

琉璃化污泥,彩云易散去。人世间的事,大都难求一圆满,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才是人间常态。总是世事无常,天意弄人。当事过境迁之后,才发觉少年时光如飞去,光景不再,当年的小窗独坐,轻笑细语,已回不到旧时模样,旧时光。


血雨银蝶舞惊鸿


当然是林妹妹。

首先,宝黛初见的时候,宝玉对林妹妹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而且当时宝玉对林妹妹的印象非常好,在他眼里林妹妹是个“神仙似的妹妹”。当然这不排除黛玉本就美貌,气质如仙,不过宝玉把黛玉比作“神仙”,可见他对黛玉的好感超过了一般的美女。

他们二人刚见面,宝玉就一口气问了黛玉好几个问题:妹妹可曾读书?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妹妹的表字是什么?妹妹可有玉?林妹妹说自己没有表字,宝玉立刻就给他送了个“颦颦”,当听说林妹妹没有玉时,更是生气地砸玉。

所以,宝玉和林妹妹是一见钟情,第一次见面就如此融洽,为后面的深厚感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宝玉与宝钗初见时却没有这样的场面,后面宝玉虽然也垂涎于宝钗的美貌,但是当他看到宝钗雪白的酥臂,也只能心里感慨:“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许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表明宝玉对宝姐姐生不出来男女感情,只是单纯地赞叹她的美貌。

其次,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宝玉是把黛玉放在心尖尖上的。

林妹妹送给宝玉的东西如香袋等,宝玉是贴身带着,藏得严严实实,从来不肯送给他人。

两人的关心非常亲密,黛玉一进贾府两人就形影不离。

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而且对于林妹妹的感情,宝玉更是魂牵梦绕,已经到了“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的地步。

无论是林妹妹的身体还是林妹妹的内心,宝玉都非常上心,在乎林妹妹的感受。林妹妹身体较弱,爱咳嗽,常常失眠,于是宝玉就把这件事记在心上,时不时地问她:“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林如海去世后,宝玉的反应是这样的:

凤姐向宝玉笑道:“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宝玉道:“了不得,想来这几日他不知哭的怎样呢。”说着,蹙眉长叹。

宝玉自然是希望和黛玉天天在一起,现在黛玉的父亲去世了,宝玉如愿以偿,可是他并不开心。因为他知道黛玉多愁善感,现在父亲去世,自然是伤心得不得了,可见比起能否与黛玉待在一起,他更在乎的是黛玉是否开心。所以,他对黛玉的爱已经到了急黛玉之所急,伤心黛玉伤心的事情。

宝玉对黛玉非常包容,常常迁就她。两人吵架的时候,宝玉是这样对林妹妹说的:

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

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

从侧面反映出,在日常的相处过程中,宝玉一直是处处让着林妹妹的,生怕她受了委屈。

而以上这些情节,在宝玉与宝姐姐相处的过程中,是不怎么看得见的,更多是宝姐姐流露出对宝玉的关心与感情。

再次,宝玉和林妹妹的情缘是前世注定的。

黛玉原本是西方灵河畔的绛珠仙草,宝玉是赤霞宫的神瑛侍者。前世神瑛侍者常常用甘露灌溉绛珠仙草,让绛珠仙草得以修成女体。神瑛侍者下凡历劫,绛珠仙草随着他降世为人,用自己一生的眼泪偿还他的灌溉之情。所以林妹妹与宝玉的感情早在前世就占得了先机,而宝姐姐则没有这样的优势。

最后,林妹妹和宝玉是灵魂伴侣,林妹妹非常懂宝玉,宝玉也很懂黛玉。

宝玉厌恶仕途经济学问,当别人都劝他好好读圣贤书,督促他上进,以将来能在官场上呼风唤雨,唯独黛玉从不在宝玉面前“说混账话”,所以林妹妹就成了宝玉的知己,待她与别人不同。

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众人见他如此疯颠,也都不向他说这些正经话了。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话,所以深敬黛玉。

由此可见,林妹妹在宝玉心中的知己地位,是他自己亲自盖章了的。而宝钗则是不断劝导宝玉立身扬名的人,所以让她感叹好好的女儿竟“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而且后来就连香菱学诗的时候,宝钗也是见缝插针地教育他,“你能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试问,这样的宝姐姐,宝玉怎会爱得起来,只能将她如同山中高士一样远远地敬着,亲近不起来。

同样反过来,宝玉对黛玉也十分理解。黛玉写了一首《桃花行》,宝玉看着看着就“滚下泪来”,而且一下子就猜出是林妹妹的诗作。众人问及原因时,宝玉是这样说的:

宝琴笑道:“你猜是谁作的?”宝玉笑道:“自然是子稿。”宝琴笑道:“现是我作的呢。”宝玉笑道:“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所以不信。”宝钗笑道:“所以你不通。难道杜工部首首都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宝玉笑道:“固然如此说。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由此可见,宝玉对林妹妹的内心十分了解,也非常懂她心中的悲苦。而对于宝钗,宝玉似乎永远无法读懂她,对她的思想言论一直是不认同的。

所以,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精神上,宝玉心中的天平一直是向林妹妹这边倾斜的。因此,在宝黛钗三人的感情中,宝玉一直喜欢的是林妹妹。


蝴蝶沧海


“《红楼梦》中,林妹妹和宝姐姐,宝玉到底喜欢谁?”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红楼梦》中,宝玉的情感是分不同阶段的,大的方面来说是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的宝玉还不懂爱情,对于家里的姊妹看做和兄弟是一样的。对黛玉也只是因为从小耳鬓厮磨,所以才比其他姊妹更为亲近。这个时候的宝玉看黛玉,颇有点哥哥看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妹妹的感觉。

这个时候来了一个端庄大方,又温柔漂亮的宝姐姐,宝玉被吸引了。所以在这个阶段,宝玉表现出来是更喜欢宝钗(只是喜欢不是爱),所以这一阶段黛玉也常常因为宝钗和宝玉吵架。

第二阶段:

《红楼梦》原文第二十九回有这样一段话:

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

从这一段话我们就可以知道,宝玉真正喜欢上黛玉是在共读西厢之后,也是从这以后,宝玉才逐渐的通过相互试探,真正的爱上了黛玉,所以才在动情处说出了心里的话(偏偏被袭人听去了)。

再后来宝玉赠帕与黛玉后,两个人也相互彻底明白了对方的真心,从这以后,他们再没有吵过架,从此宝玉心里就只记挂黛玉一个。我们从《红楼梦》里可以看到,宝玉常常风雨无阻的要去潇湘馆看黛玉,对黛玉的饮食起居病情都非常关心。

宝玉与黛玉是前生就注定的缘分,所以才有‘木石前盟’。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相爱,更是互为知己。这就是为什么宝玉后来和宝钗结婚后才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之叹。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宝玉喜欢欣赏不少女孩子,但始终只爱黛玉一个。


四夕读名著


宝玉当然喜欢黛玉,宝钗是要教育人的,没有人喜欢跟说教者在一起。

宝玉曾暗讽宝钗丰腴,虽是随口一说,但这是人的心理投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玉对宝钗不滿,平日里不表现出来,一有事脱口而出的嘲讽,才是他对宝钗真正态度。

按现在的话说,我要的是媳妇,不是讨一个妈回来。

宝钗就是个“妈”,所以宝玉根本不喜欢她。


西行降魔


林妹妹,一生的知己与亲密爱人


牡蛎人生


林黛玉


云阳视点


用量子纠缠理论解释,木石前盟纠缠的是宝玉和黛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