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的精华所在是什么?

砖家聊电影


四个字,专业精神。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的可圈可点的美术设计,另一方面是导演选角和制作上的不妥协,俩方面合一可能就是前几年流行的一个词儿,工匠精神。这,或许就是这部电影的精髓所在。

毋庸置疑,这部电影上映前所有的讨论都集中在原著作者刘慈欣身上。毕竟,大刘在那个时间段里确实是横跨文学、科幻、影视剧等多个行业的流量担当。不过,实话实说,即便《流浪地球》有刘慈欣,吴京这样的金字招牌,再加上达叔这样的老戏骨参演,口碑如果在上映后崩的像《上海堡垒》一样的话,估计照样扑街。

到底是什么支撑起这部中国硬科幻的底气呢?

我觉得是导演的专业精神,再加上坚持和勇气。郭帆是名不见经传没有什么名气的导演,履历不长不短,可有两个与这部电影气质极度契合的点不得不聊,就是郭帆导演是一名漫画家和平面设计师。

有一说一,《流浪地球》在剧本层面相比原著是单薄了的版本,这也无可厚非,台词和表演上没有过于出彩的地方,但是相比于国内某些流量小生,看起来基本没什么违和感,这其实非常影响观影体验。大ip、大制作不配流量明星做主演,这基本上都是在考验导演和出品人的勇气。台词的话,时隔一年多了,除了北京第三交通委的调侃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了,但这部电影仍然会被大多数观众牢记的是电影中大气磅礴,充满想象和科幻美感的画面。乍一看没什么,但是细品下来,尤其是货比三家时你就会发现,这部电影直追好莱坞大片的地方除了刘慈欣埋在故事里的宏大世界观外就是这丰富细腻的画面表现力了,美术设计在这部电影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最后,我个人觉得《流量地球》这部电影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多年挣扎在流量与特效泥潭之中的国产大片指了一条不大不小的明路。感谢他们,同时也希望国内电影人能多拍几部好电影,2020注定是困难的一年,中国加油,中国电影加油。

2020年3月

这里是君无戏言

我们下个电影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