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塞露为啥用起来会“上瘾”?


开塞露为啥用起来会“上瘾”?

一说便秘,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用开塞露啊!”

那么,问题来了——

  • 经常用开塞露会产生依赖性吗?
  • 为什么用了开塞露,孩子依然便秘?
  • 除了开塞露,孩子便秘到底该怎么办?

好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看逄药师的讲解吧~

开塞露为啥用起来会“上瘾”?

逄 毅

北京崔玉涛育学园诊所药房主任

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的逄毅,曾就职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北京和睦家医院,后被育学园诊所聘为药房主任,被就诊的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逄药师”。十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使她熟悉各类药物的药效、药理及不良反应等。2012-2014年,逄毅曾参加北京药学会主办的“紫禁城国际药师论坛”,担任国外讲者的同声传译工作,并作为主题讲者进行报告演讲。

开塞露的上瘾,不是我们想的那种“上瘾”(因为一点都不嗨),但是使用不当,确实会造成依赖。

原因呢,我们就今天好好讲一讲。

01先说一说儿童出现便秘的原因

麻麻说,孩子便秘?不就那些原因吗?天太热了、吃的太多了、喝的水少了、没吃水果和蔬菜……

药师说:不,你错了。宝宝便秘可能的原因主要有:

饮食不足,进食太少

长期饮食不足,可致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瘦弱,蠕动无力,继而引起便秘。

饮食结构不当

开塞露为啥用起来会“上瘾”?

小孩子爱吃肉、蛋、奶,极少吃水果,甚至不爱吃蔬菜,也不爱喝水。而不爱吃蔬菜、水果,就会造成膳食纤维摄取不足。

可你知道吗,

这部分纤维素是大肠定植的益生菌的食物,益生菌可以通过分解纤维素产生水、酸、甲烷等物质,这些物质即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又可以增加大便水分而避免干结。

一旦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就会造成肠道蠕动刺激减少,粪便长时间的停留在肠道中,又会加重水分被肠道过度吸收,导致粪便干结、坚硬,难以排出。

精神因素

宝宝在有便意的时候贪玩(或者其他不便因素)造成不能及时排便,这种情况下,排便意识被反复抑制,有可能造成肠道排便反射敏感度降低,使大便积于肠内,水分被吸收后变得干燥而排不出。

如果这种情况总是得不到解决,宝宝因为多次经历过排便困难、肛裂疼痛等,就会害怕排便,于是有了便意就拖延,造成越拖越便秘,越便秘越害怕排便的恶性循环。

02便秘到底能不能用开塞露?

目前市售的常见开塞露有两种制剂:一种是甘油制剂,另一种是山梨醇、硫酸镁制剂。

两种制剂成分不同,但原理基本一样:利用甘油或山梨醇的高浓度(即高渗作用)软化大便、刺激肠壁,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反应,再加上其具有润滑作用,能使大便容易排出。

开塞露为啥用起来会“上瘾”?

开塞露为啥用起来会“上瘾”?

这里建议家长:

如果必要情况下需要使用开塞露,请首选“甘油制剂”。原因是相对于另外一种制剂成分,甘油制剂对肠道的刺激较为温和。

03为什么长期使用开塞露有危害?

原因很简单:开塞露对肠道是有非常强烈的刺激作用

经常使用开塞露,会让肠道对正常排便刺激的反应能力变得迟钝,排便能力减弱,直至消失

用的次数久了,还容易对开塞露产生心理依赖,小孩子容易因为畏惧自己使劲排便可能产生的疼痛感,而产生不用开塞露就不愿意排便的心理。

严重的甚至是已经有了便意,也不愿意自己主动用力去拉。

另外,开塞露的开口管大部分较为坚硬(或尖锐),在使用过程中稍不留意还可能会划破肛门,有发生感染的风险。

04儿童出现便秘该用什么药?

其实,对于偶然出现的便秘,如果宝宝已经很想排便了,但是因为排便困难造成哭闹,那么用一次开塞露还是没有问题的。

如何正确使用开塞露:

  • 如果是非常小的宝宝,建议家长用注射器将开塞露吸出来,扔去针头,只用注射器头塞入肛门,推入开塞露,然后捏住肛门口,保持3~5分钟后,让宝宝排便即可。
  • 如果是较大的儿童,可以自己坐便的,家长可以将开塞露的“长把儿”(就是给药器部分)先用开塞露液或儿童身体乳液涂抹,这样可以避免干涩,将开塞露塞入肛门,推入药液后,等待5~10分钟后,让儿童坐便即可。
开塞露为啥用起来会“上瘾”?

但是孩子如果反复出现便秘,那么我们应该主动找到引发便秘的原因,而不是纯粹依赖药物。针对便秘原因,分别解决:

  • 比如增加纤维素的摄入,但是蔬菜水果的食用方法最好是简单处理,直接吃,而不是榨成汁,因为蔬菜汁水果汁损失的恰恰是最需要的纤维素;
  • 学龄儿童有时缺乏足够的活动,胃肠蠕动不足,那么可以考虑适当的增加运动量,并同时保证合理的水分摄入;
  • 小宝宝需要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可以考虑每日固定时间训练使用坐便器等来养成学习排便信号,即使没有真的排便,但孩子学会理解排便信号,有便意的时候就会表示出来,这样也能避免便秘的发生。

如果除了便秘,发现孩子已经出现了营养不良、肛裂、痔疮和直肠脱垂等问题,一定要尽早去医院查体诊治,争取做到早期治疗、早期预防,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便秘”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