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和後金軍各有多少兵力?幾則史料可以看出

明亡清興的歷史進程中,薩爾滸絕對是關鍵一戰,後金和明第一次在戰場正面硬鋼。明朝集結全國之精銳,打算再來一次犁庭掃穴,沒料到薩爾滸一戰精銳盡喪,後金就此徹底坐大,明朝再也沒有了剿滅這股力量的機會。

通常認為,薩爾滸明軍兵力佔據絕對優勢,又是全國精銳,只要發揮正常,戰勝剛崛起的後金應該問題不大。就算明軍最終失敗,只要能讓後金遭到較大損失,以後金的體量無法承受,也能使努爾哈赤傷筋動骨,延緩崛起的勢頭。

薩爾滸之戰是個複雜的過程,明朝失利的原因有很多。不過從兵力上看,這其實是一場兵力相當的戰役。

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和後金軍各有多少兵力?幾則史料可以看出


明軍兵力

對於薩爾滸明軍的兵力,有好幾種說法,在《武皇帝實錄》裡的說法是二十萬,號稱四十七萬,《滿文老檔》裡也是同樣說法;又有認為明朝四路大軍總共有十二三萬左右;在《三朝遼事實錄》裡的記載則是88550多人。

說法不一,明軍具體的兵力,可以從明朝史料裡找到。

在明朝王在晉的《三朝遼事實錄》裡,有這樣的記載:

各路除麗兵外,主客出塞官軍共八萬八千五百五十餘員名,陣亡道鎮副協參遊都司通判守備中軍千把總等官共三百一十餘員名,並印信一顆,陣亡軍丁四萬五千八百七十餘名,陣失馬騾駝共二萬八千六百餘匹頭只,今陣回見在並招集官軍共四萬二千三百六十餘員名。

如果根據王在晉所說,薩爾滸明軍出征的將士88550多人,陣亡的有一半多,戰敗後還能召集到的明軍有42360多人。

在《明神宗實錄》裡,兵部尚書黃嘉善在奏疏裡記錄了兵力征調的情況:

(萬曆四十六年六月甲寅)遼東全鎮額兵不過六萬,除城堡、驛站差拔外,實在僅兩萬餘,又各有防守之責。今合薊鎮援兵僅三萬餘,選調宣大、山西、延寧、甘固七鎮兵馬一萬六千,薊鎮各營路兵丁數千,遼鎮召募新兵二萬,通共未滿八萬。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遼東額定的兵力原有六萬,但能用的機動兵力只有兩萬多,其他都有防守或其他任務。

為了準備作戰,遼東新招了兩萬多士兵,宣大、山西、延寧、甘固七鎮調來了一萬六千多士兵,薊鎮又調來數千兵力,這樣九邊重鎮能出戰的兵力一共是八萬不到。

八萬不到的兵力,還要兵分數路,兵部尚書黃嘉善也覺得兵力單薄,所以還要增兵,計劃是讓劉挺徵調西南土司兵馬二萬多助戰,“今劉挺議調各土司馬步兵丁通共二萬有奇”,但這個計劃並沒有實現,最後徵調到的漢土官兵是9829名,“ 然其中有不得不裁者... 並可免調,以省煩屑,總計徵調漢土官兵共九千八百二十九名。”

這樣加起來,明軍的總數就是九萬左右,這與《三朝遼事實錄》中王在晉的記載比較接近。

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和後金軍各有多少兵力?幾則史料可以看出


但是到了明軍出征後,在三月初楊鎬發回北京的奏疏中又說“昨之主客出口者者僅七萬餘”,這個人數是指的出關參加作戰,又比九萬少了不少,這是怎麼回事呢。

因為援兵沒有全部抵達,抵達的援兵也沒有全部出關作戰。

在萬曆四十六年六月江西道御史薛貞的奏疏中就說:調到援兵皆伏地哀號,不願出關。

楊鎬也說“援兵皆大減原數”,除了抵達的援兵數目不足,在明軍出征前,甘肅路的援兵還沒有趕到,這幾個因素加起來,導致出征的明軍只有七萬多人,再加上葉赫部和朝鮮的僕從軍,明軍的實際參戰兵力也不超過十萬。

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和後金軍各有多少兵力?幾則史料可以看出

那麼後金的兵力有多少呢?


同樣根據楊鎬奏疏中所稱“奴酋之兵,據陣上共見,約有十萬”,這個說法是否準確,我認為應當是可信的。

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明朝官員曾打探後金情報,上報給萬曆的數字是“奴酋精兵約六萬餘”,這是根據八旗制度推算出來的,在當時大致準確。

不過薩爾滸之戰是萬曆四十七年的事,時間已經過去了四年,這四年裡努爾哈赤東征西討,除了繼續統一女真,明朝的撫順、清河等都被他攻佔,擄走了不少人口,實力得到很大擴張,和四年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戰前,遼東巡撫周永春的奏疏裡說:聞奴兵驍勇貫戰者約有五、六方,擄掠中國民兵亦有二三萬,總之不下八九萬。

戰後,朝鮮派出鄭忠信出使建州,他回國後向朝鮮國王報告:

後金其兵有八部,二十五哨為一部,四百人為一哨。...一部兵凡一萬二千人,八部大約九萬六千騎也。

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和後金軍各有多少兵力?幾則史料可以看出

對於努爾哈赤來說,薩爾滸是決定命運的一戰,必當全力以赴,八旗本來就是軍事和生產多功能合二為一的組織,生死存亡的關頭,努爾哈赤必定要進行總動員傾巢而出。按照八旗的制度,“八旗子弟,人盡為兵”,沒有特殊情況的,都有服兵役的義務。另外,八旗子弟就是當時的奴隸主,他們又各有家奴,這些人也是軍事力量,如

“如軍卒家有奴四、五人,皆爭偕赴,專為搶掠財物故也。”。

所以,以八旗精兵為基礎,加上兵將的家奴以及其他可以動員的力量,如在界凡築城運石的人夫一萬五千也直接參加了戰鬥,後金軍在十萬上下是可信的。

除了楊鎬,熊廷弼在努爾哈赤建國稱汗時也說過“今賊改元,計兵已近十萬。”

《三朝遼事實錄》中也有記載:

時奴兵日盛,每與八子登山,密謀計定,碎髮疾如風雨,兼與宰媛合眾,近十萬。

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和後金軍各有多少兵力?幾則史料可以看出

從以上史料來看,薩爾滸之戰中,明軍的兵力和後金差不多,都在十萬左右。明軍是勞師遠征,兵分數路,各部配合又很不默契,葉赫和朝鮮的僕從軍戰鬥力又不足,而後金是主場作戰,熟悉地形,努爾哈赤調度有方,根據明軍的弱點做出針對性部署,集中兵力各個擊破,贏下了這場事關國運的大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