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2020年初,一場疫情的襲來讓中國大地尤其是武漢地區按下了暫停鍵。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奮戰,越來越多的地區已經清零,加之春暖花開,大家都已按捺不住內心小小的衝動,紛紛走向戶外,感受美好春光。身在南京的我,也出去溜達了一圈,去感受有著民國氣息的春風。

在南京,說起民國一條街,想必大家飛入腦海的一定是頤和路了。頤和路公館區以寧海路環島為中心,有200多座民國時期政府要員的宅第公館,是中國擁有民國公館最多的地區,也是南京民國建築特色景點之一、南京重要近代建築群,被譽為“民國建築博物館”。

以前住在大方巷,向西走到頭就是頤和路。每當九、十月份,全城桂花飄香的時候,走在公館區更是令人迷醉,彷彿穿越了時光,回到了幾十年前。滄桑鉅變後依然保留的如此完整,是民國粉的打卡聖地。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民國小別墅

民國時期,南京作為首都,留下的印記可不止頤和路這一塊,今天分享的是另一條有著民國記憶的路-大馬路+江邊路。

大馬路

大馬路位於南京市下關一帶(下關區已在幾年前合併到鼓樓區),弧形大致南北走向(見下圖紅色箭頭),北到江邊,南接商埠街。是洋務運動的產物,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時任兩江總督張之洞下令修築大馬路,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拓寬。

自晚清開始,由於大馬路毗鄰商埠碼頭,成為通往南京城內的主要幹道,車輛往來如織,運輸業的發展帶來經濟的繁榮。大馬路曾是南京市最繁華的商區之一,中國近代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和重要的開埠通商活動都發生在這裡。故南京有“南有夫子廟,北有大馬路”的說法。

當時國家積貧積弱,被洋人用大炮打開了國門,長江邊上的重鎮南京也成了外交、通商的前線。作為緊靠長江的下關、大馬路更是當時繁華活躍的前沿陣地。

行走路線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紅色箭頭是大馬路方向,藍色箭頭是江邊路方向。(原諒我粗糙的作圖)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從大馬路與惠民路的交叉口進入。整條大馬路儼然成了一個停車場,馬路兩側停滿了汽車。一度讓我以為走錯了地方。復行一小會兒,豁然開朗,終於有了一點“曾經”的味道。如下圖,馬路右側的破敗樓房,顯然不是近期才有的建築。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大馬路儼然成為了一個停車場

換個角度,看的更清楚一些,下圖。淡綠色的穹頂,對建築不太懂的我,第一感覺像是歐式城堡一般。左右也沒有說明,當時不知道該建築曾經用作何處。而後查了資料才知道,這是江蘇郵政管理局舊址。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江蘇郵政管理局-來自網絡查詢的結果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鏡頭再拉遠一些,看的更全面。

再往前小几步,一個更加氣派的建築映入眼簾。如下。現在掛的牌子是“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 長江下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這棟樓曾經是中國銀行下關分行所在地。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非常有特色的水文局辦公地

走到水文局,大馬路也快到頭了。處在大馬路和江邊路交叉的是一棟更大的建築,如下。格子窗、小陽臺,典型的民國風格。

這棟樓現在是“南京下關歷史陳列館”。不過由於疫情的影響,現在還不能進去參觀。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小陽臺很有特色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南京下關歷史陳列館

走到江邊路,現代的氣息映入眼簾。為了方便市民健身、遊覽。沿著江邊路建了一條“健身橋”。類似天橋,上面可以健走、慢跑、欣賞長江的風景。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二層小橋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二層小橋

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上橋下橋的通道或者樓梯。這個小橋一直沿著江邊直到很遠...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上下橋的旋轉樓梯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上下橋的旋轉樓梯

雖然一直在南京工作生活,對於長江並不常見到。或者是做火車北去跨江時得窺一二,或者是健身騎自行車跨過一次長江大橋,在橋上欣賞過一番。今天可是真真的站在長江邊上,看著稱之為“天塹”的長江。

多少個南渡的朝代或本身生長於斯的朝代,靠著長江的存在,又苟活了許多年。長江又有多少次阻擋住了來自北方南下的鐵騎。孫中山說過,“天下大勢,浩浩湯湯(shang),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長江,擋得了一時,擋不了大勢。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照片遠處可見威武雄壯的南京長江大橋

沿著江邊路向北走去,路邊可見一些有年頭的建築,應是南京招商局舊址。如下。現在是深業華東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這辦公,會不會有一種穿越的感覺呢?

應該不會有,主要是辦公,都是忙碌的,哪還有工夫想著穿越呢。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地產公司的辦公樓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雖是週末,但路上的車也不多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一排小平房,訴說著自己的前世今生。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小平房還在,但是內裡已經都空了,貌似正在裝修,以後不知道會用作何圖。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下圖是民國海軍醫院舊址的南門,現在貌似成了類似售樓處的所在。希望這一片未來能夠好好開發,保留特色,保留記憶。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沿著江邊路拐個彎,來到了鐵路輪渡棧橋舊址

當年可沒有長江大橋,凡是要過江的火車都需要用輪渡接駁過來,所以往日的下關是無比的繁華。記得之前看過一個紀錄片,講的就是長江火車輪渡的故事。輪渡也制約了鐵路的運力和效率,直到新中國成立,南京長江大橋完工,才真正是“天塹變通途”(出自毛主席的詩詞《水調歌頭 游泳》,講的是武漢長江大橋,在此引用)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水調歌頭 游泳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鐵路輪渡棧橋舊址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本來想看下介紹,學習歷史知識,結果一片空白,應該是讓遊客自己去領悟的吧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鐵路輪渡棧橋舊址

橋頭還有個二層小樓,應是當年鐵路工作人員辦公所在。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鐵路輪渡棧橋舊址

向遠處看去,長江大橋與鐵路輪渡棧橋舊址對比。我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在遠處看著你,有種前世今生的既視感。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遠處的長江大橋

最後一站,下關火車主題公園

幾節真火車,北京-南京西。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下關火車主題公園

遊玩的人也多了起來,但是大家還是很自覺的戴著口罩。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下關火車主題公園

暢遊南京大馬路+江邊路,感受民國風情(多圖預警)

下關火車主題公園

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全國上下,經受住了這一輪疫情的考驗。中華民族從來都是有一種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神話故事中的夸父追日、后羿射日;歷史故事中的鯀治水而死,兒子大禹接班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事蹟。這種精神一代代的深入到每一個華夏子孫的血肉裡。面對長江天塹用輪渡,而後飛架南北的長江大橋...

春日燦爛,願祖國上下早一日摘去口罩,享受美好的年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