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潮流寫照,你們對《星球大戰》一無所知!

前言

"你對力量一無所知!"

是不是感覺這句話很熟悉,不用多想,這是一句網絡流行用語。但這句話的原版出處,只要一說幾乎無人不曉,無人不知!

這句話源自《星球大戰》中的西斯尊主達斯·維達所言"你對原力黑暗面一無所知"。

至今為止《星期大戰》已經拍攝了九部正劇兩部外傳,還有一部電視劇《曼達洛人》熱播。相比於《哈利波特》的八部正劇來說,《星球大戰》還多了兩部外傳。

伴隨著《星球大戰》持續熱度而來的,是一個疑問。

時代潮流寫照,你們對《星球大戰》一無所知!

從第一部《星球大戰》開始到現在,《星球大戰》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一個宇宙,以及一個系列品牌電影,其中有蘊含著哪些文化要素呢?

八部正劇兩部外傳,說的只是《星球大戰》的電影。其衍生品包括了動畫、小說、漫畫及周邊產業。

依託著電影正劇和衍生品,《星球大戰》為科幻迷們構築了一個宏大的世界,劇中人們的命運跌宕起伏,角色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

從第一部《星球大戰》電影上映到現在,已經過去了43年之久。"星戰"已經不再是一部單純的電影,而是已經演變成了一個品牌,一個產業鏈和一個"星戰"世界!

在"星戰"電影、小說、漫畫、遊戲四個的共同構造下,"星戰"的世界已經變得真實且複雜。

時代潮流寫照,你們對《星球大戰》一無所知!

這是我做的一個圖片,上面除了兩部外傳之外已經標註所有《星球大戰》電影。不過'新希望'、'帝國反擊戰'、和'絕地歸來'拍攝時間較早,所以在電影畫質上不是那麼好。

如果按照這個順序觀看,前傳三部曲之後會覺得'新希望'等三部有一個落差。

所以還是從'新希望'開始看的好,前傳三部曲可以留到最後。這就像可以先看完《指環王》再看《霍比特人》一樣。

不止是《星球大戰》的電影多產,在其遊戲方面也作品多多。

以《星球大戰》電影的遊戲就有《星球大戰:原力釋放》、《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II:西斯領主》、《星球大戰:黑暗力量》、《星球大戰:帝國的陰影》等等不下六十個。

時代潮流寫照,你們對《星球大戰》一無所知!

遊戲《星球大戰:原力釋放》

可以說,遊戲彌補了"星戰"電影上的劇情缺陷,更深層次的挖掘了"星戰"文化。也為"星戰"世界的構築打下了良好基礎。

依託著電影、遊戲、小說三位一體,《星球大戰》不僅是商業上的成功,也成了一種精神象徵,更成了經典文化。

(一) 、"星戰"內涵

想要了解《星球大戰》解讀"星戰"文化,就要從它的誕生於成功開始。

最早的一部"星戰"電影便是《星球大戰:新希望》,這部電影1977年第一次上映就引起轟動。

到了現在已經歷經四十多年的歲月洗禮,仍舊熱度不減。可見《星球大戰》系列是多麼火熱。(以下將"星戰"遊戲與電影都統稱為,"星球大戰系列")

《星球大戰》可以說是跨時代的科幻鉅作,不管是那個時代還是這個時代都是如此。甚至,我們可以用偉大一詞來形容這部影片。

因為這不只是一部簡單的科幻電影,如果只是普通的科幻電影,那麼"星戰"也無法成為一種文化,也無法稱之為偉大!

時代潮流寫照,你們對《星球大戰》一無所知!

20世界60年代的美國,各種運動層出不窮。

"星戰"拍攝於20世紀的60年代,這是一個特殊時期。

當時美國剛剛經歷了政治動盪,各種文化思想層出不窮。比如"黑人運動"、"校園和平運動"、"反戰運動"、"嬉皮士運動"等等新思想衝擊著美國文化。

《星球大戰:新希望》便是在各種運動思想的衝擊下應運而生,它內在核心想要表達的也是在多種族,多宗教,多政治體系下的文明共存。

也對當時世界人類發展做出了反思以及對全球一體化的展望。

(二)、"星戰"誕生

最早的一部"星戰"系列電影叫做《星球大戰4:新希望》,在上映之時這部電影就叫做《星球大戰》,也沒有拍攝續集的打算。

時代潮流寫照,你們對《星球大戰》一無所知!

《2001太空漫遊》劇照

而在"星戰"之前,也有過好幾部探索類型的科幻電影,如:《2001太空漫遊》、《五百年後》、《奇愛博士》、《黑星球》等,這些電影都極大影響了《星球大戰》的最終成型。

當然,有人說《星球大戰:新希望》的故事脈絡,來源於日本黑澤明所導演的《暗堡裡的三惡人》。為了證明這件事情,我看了一遍《暗堡裡的三惡人》。

現在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們,沒錯!

在整個《星球大戰》第一部中,除了故事背景是科幻太空之外,其故事架構都與《暗堡裡的三惡人》雷同。

而在"新希望"故事發生的沙漠行星,則有著科幻小說《沙丘》的影子。(科幻小說《沙丘》也已被改編成了電影,有興趣的可以去觀賞一下。)

按照現在的眼光看來,《星球大戰:新希望》簡直就是一隻"縫合怪"。但就算這樣一隻"縫合怪"在出現之後,就橫掃了當時的美國影壇,並引發轟動效應!

(三)、"縫合怪"

事實上,最早的《星球大戰》就是一個"縫合怪",這麼說是有原因的。

前文已經說了第一部"星戰"的故事構架與黑澤明的《暗堡裡的三惡人》雷同,只不過一個是某國的戰國時代,而"星戰"是未來的太空時代。

時代潮流寫照,你們對《星球大戰》一無所知!

兩者的相似程度這裡不再枚舉,因為兩部片子的故事基本是一樣的。而《星球大戰:新希望》中的光劍絕對,很大程度也是受了某國武士道的影響。

當然也不完全是武士道,在以後的續作中《星球大戰》成功的將武士道轉變為了歐美崇尚的騎士精神

另外《星球大戰;新希望》以及後來的兩部同時期的"星戰"電影(即《星球大戰》正劇三部曲),也有著濃重的美國西部色彩。

西部元素在這部電影中也隨處可見,像是遊俠漢·索羅便是西部元素的體現。打牌的酒吧,見錢眼開卻又堅守心中底線,在困難中的積極進取等等一些列都屬於西部元素。

這種西部科幻元素一直被"星戰"系列所保留,直到現在的《曼達洛人》中也一直存在。牛仔文化其實也代表了當時美國的主流文化之一。

時代潮流寫照,你們對《星球大戰》一無所知!

最近熱播的《曼達洛人》

說西部元素只是這部系列電影的文化元素之一,是因為片子中還有一種我們所熟知,在以後的美國電影中經常出現"個人英雄"主義元素。

"個人英雄主義"幾乎成為了美國電影的標配之一,"個人英雄主義"也是美國的核心文化。最大的體現就是崇尚自由,自我決策以及維護自己的尊嚴,並且保證這種權利不被踐踏。

除了"個人英雄主義",《星球大戰》正劇三部曲中還有一個重要元素便是"成人童話"元素。

落難的公主,出生底層卻有一身本事的主角,騎士一般的消滅邪惡去除獨裁,讓公主重歸美好,方方面面無一不透漏著"成人童話"元素。

隨後的"星戰"電影中,又引入了光明與黑暗,背叛與被背叛,墮落與救贖,愛情與離別等眾多因素,也讓"星戰"世界越來越變得豐滿。

(四) 、正劇三部曲之後的多元化

如果說"星戰"正劇三部曲是個"縫合怪",那麼後續的作品之中《星球大戰》則成功成為了多元文化平臺。

"星戰"所表現的不在是狹隘的"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對當時所遇到個各種問題進行了隱喻與反思。

在前傳三部曲講述的是安納金的成長與墮落,最終成為西斯尊主,銀河共和國也朝著帝國獨裁轉變的故事。

時代潮流寫照,你們對《星球大戰》一無所知!

安納金·天行者,日後的"黑武士"、"西斯尊主"

其中就隱含了對美國的霸權主義的擔憂與思考,安納金作為絕地武士時是"個人英雄主義"的代表,可隨著事情的發展安納金墮落了,從光明走向的黑暗,也代表著個人主義轉變成為了獨裁主義。

前傳三部曲拍攝於1999-2005年之間,這也是美國霸權主義開始興起的時間。(1999-2005幾年中,M國先後發動數次中東戰爭,看上去雖然是正義的,看其實不過是霸權主義的體現。)

到了《星球大戰》後三部曲(《原力覺醒》、《最後的絕地武士》、《天行者崛起》)則將重心放在了女權崛起男女平等之上。

在《星球大戰》正劇三部曲中,其中的女性角色完全就是花瓶與背景般的存在。但在其後的後三部曲中,女性在電影中的地位提升到了主角的層度。

像是在《星球大戰》正劇三部曲中,女性角色屈指可數。萊亞公主作為安納金的女兒,具有極高了原力操控天賦,可她卻無法操控光劍,這難道不是一種諷刺?

可在《星球大戰》7和8中,雷伊作為一名女性則成為了電影中的絕對主角。加上當時的"ME TOO"運動,都預示著美國女性對於平等的渴求。

時代潮流寫照,你們對《星球大戰》一無所知!

雷伊,《星球大戰》7、8裡的絕對主角

對於當時美國思想文化的真實寫照,也是"星戰"系列背後所蘊含的現實隱射。從最初的"嬉皮士"、"西部文化"到後來的隱射"霸權主義"與"女性平等",其實就是美國進40年了的文化轉變過程。

總結

如今的《星球大戰》已經成為了一個文化標識,於其它影片不同,它反映的不是特定一個時期的思潮,是持續的時代反思。

不同時期的觀眾都在電影中找到自己時代的影子,也能找到不同時期的文化寫照。"星戰"的主體也並非單一的,而是多元化的融合。

如我國古言所說的"兼容幷蓄","星戰"系列反應的不止是單一的時代文化,更是將各種文化之間的衝突融入在一塊,尋求一種"和睦"的共存方式。

在全球一體化進程加速的今天,"星戰"系列電影以其獨特的文化韻味,散發出迷人的感染力和認同感。

時代潮流寫照,你們對《星球大戰》一無所知!

"星戰"創造的另一經典形象"帝國士兵"又稱"白兵"

"星戰"系列電影已經創造了一個40年奇蹟,只要"星戰"系列電影還能夠順應時代潮流而動,那在下個40年裡它必然依舊是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