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

Love阅读


读书是一种兴趣,也是一种生活,在曾经那个互联网还不够发达电子产物还不普及的年代,我也是经常会一个人抱着一本书坐在阳台上借着温暖的阳光遨游在书本的世界,而在我读过的书中,我认为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主要内容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没有过多复杂的故事情节,主要就是讲述苏联入侵捷克以后,以主人公医生托马斯、摄影爱好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弗兰茨等人爱恨纠葛为线索来表现捷克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情绪。整部小说并不是像传统小说那样依靠故事情节而吸引读者的,而是通过生活的情节把我们带入哲理的思考中。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蕴含的哲理

这部书蕴含的最大的哲理就是对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以主人公托马斯的爱情事迹来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托马斯是一个不甘于随大流生活的人,一直拒绝媚俗即使在追求爱情时也是这样,但是他又不愿承担责任,因此当他放弃责任得到自由的时候,生命变得如此之轻,也变得如此空虚。在作者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自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我们会因为一直追求生命的价值而变成追求过程中奴隶,所以这种追求的本质是没有太多的意义的。

给我带来的影响

坦白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度压抑的想放弃,在作者看似简单的描写生活下掩藏着深深的心灵触动,让我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重新的思考。

我们的生命到底是应该轻还是重?我本来也像主人公托马斯一样,希望生命是轻的,我渴望自由对责任没有概念,但是读完书我发现不仅仅是托马斯不能承受这样的轻,我也一样,尤其是当自己也有了家庭有了需要呵护的人这份使命感更让我觉得我不能承受那样轻的生活,所以我选择了让生命变得厚重一些,当我们义不容辞的抗起生活扛起责任的时候,才会发现生活真的爆发出强有力的动力。但是话又说回来,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不同,对待生命的价值观不同,所以选择也不一定相同,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把生命定义的那么明确是轻还是重,生命是一个过程,我们应当去享受在追求生命过程中带来的美好和满足。


识海泛舟


以前的我,自卑、敏感、爱抱怨。自卑到什么程度呢?走在路上从来都是低着头,没有自信面对周围的美好;与人沟通交流时也不敢同人正视,会一边说话一边低头卷衣角。敏感、爱抱怨就更不必多说。可以断定的是,我以前是一个极消极极悲观的人。

某一个下午的时刻,我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叫做《十定律》的书。那时带着新鲜与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也根本想不到它在后来会对我的人生有如此大的影响。

《十定律》一书讲述了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发生与遇到的各种现象。比如:为什么世界上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为什么一块面包会导致百年老店倒闭?为什么你担心出错的地方必然会出错等等。九位大师对这些现象不断进行研究与总结,最终形成本书。

为什么说它对我的人生影响之大呢?它对我的人生影响到底体现在哪里呢?当时的我没太大感觉。在时间的潜移默化中,我才看到自己一点点的改变,正是这些小小的改变,才让我拥有了与以前不一样的人生。

前述说过,我以前敏感、自卑、爱抱怨,想法也极其悲观。整个人生充满一种黑暗与阴郁的色彩。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总觉得各种不好的事情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也总觉得自己身上没有任何一点值得人喜欢的地方。

后来读到《十定律》中的吸引力法则,读到布鲁斯·麦克莱兰对“吸引力法则”的概括: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读前章的时候还不太理解。

我长得不好看,当然会自卑;我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不能给自己提供好的生活与学习的环境,当然会觉得不幸。可是这些是客观存在的,怎么会是我自己想的呢?

直到后面读到作者对吸引力法则的阐述,才明白自己的状态与样子都是自己吸引过来的,都是自己的消极思想造成悲催与悲哀的自己。

我非常喜欢也非常信奉书中的一句话:只要你脑海中想象它们的样子,你的思想就会持续地发射对应的频率,不断地发射带有磁性的信号,然后就会把相似的东西吸引回来。

后来我慢慢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开始去读书、开始去写日记、开始去运动、也开始去热爱与欣赏周围的一切,用微笑面对所有。

一次偶然的机会知道班里的学习委员也极爱读书,那时找他借了很多书来看。《小王子》、《偷影子的人》、《追风筝的人》、《罗生门》、《傲慢与偏见》、《飘》等很多外国名著,一本接一本地找他借,仿佛他手里有无数的藏书。

同他交流的时候,感觉他整个人在发光,心情是快乐的,内心是明亮的,眼睛里透出来的也是满满的自信。跟他借书看的那段日子是我大学最富有最单纯的时光,只一味沉浸在书里,吸取书中的养分与精华。

后来在卖书的地摊上看到一直特立独行的猫《挺住,意味着一切》、刘同《谁的青春不迷茫》,也从这时候开始知道这两位作家,也慢慢了解接触他们的作品。也是因为他们我才慢慢走上写字的路。

后来整个人变得比以前自信多了,什么事情都往积极的方面想,也很少再有抱怨。

想想这中间的变化,吸引力在起着强大的作用。

而且大学有一段时间,我想什么,生活就给予我什么。我的水壶坏了,一直没去买,想着学长学姐毕业在即,到时候可以买他们的水壶用用。结果有一天,室友拎回来一个水壶,边进门边说:“欣,你不是缺个水壶嘛?这个是我学姐给我的,给你用。”我当时听到乐坏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想什么来什么,只要想法足够强烈。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我们对一切都保持积极的态度,就会理所当然地把那些积极的人、正面的事情和好的环境都吸引到身边来。

吸引力法则也告诉我,当你对一件事情极度渴望,并努力去做时,你就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吸引力法则同样告诉我,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圈子与层次,那就要很努力很努力地提升自己,只有你自己变得厉害了,牛逼了,你才会遇到一批更厉害更牛逼哄哄的人。因为优秀的人都是在同一个跑道上遇见的。同磁同振,同质相互吸引,讲得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自己,过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那么从现在开始起,把一切事物都往好处想吧。为了自己的梦想,脚踏实地去努力吧。你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


爱旅行的创业男孩


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我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相约星期二》。如果要说人生之书的话,这无疑会是第一本。



他讲述的是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已时日无多的教授在辞世前的十四周内,每周二与自己的学生相约,一起度过一堂人生哲理课的故事。


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我高二那一年。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这是第一本影响了我,让我对人生、爱与死亡有所思考的书。


书中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的恩师与作者之间的这场心灵对话,让我看到第一次看到人面对死亡时的豁达,看到了关于“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思考,让我体会到:在面对可预见而不可改变的消逝时,人最应该坚守住的是什么。我领悟到的是爱和接受。


有句话不是这么说过?我们都应该学会如何告别。正是因为这本书从那时候给予我的影响,让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当我目睹至亲的离世、年幼女儿的重病时,我都没有轻易后退,我乐观坚强地度过每一个时刻,我始终坚信只要还有一线生机,我都不会放弃。正因为这样坚定的相信,我在那段特殊时期成为全家人的心灵支柱。


我认为,从源头来说,是这本书给了我力量,让我不再那么害怕面对死亡,让我知道人生在世最该珍视的是什么,让我知道如何向珍爱的生命告别。


【爪子手帐】

①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②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作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我是毛茸茸小爪子,一个不断提升自我、学习修行的大码妈妈。欢迎关注我@小爪子的修行手帐 ,一起分享成长心得。谢谢你的点赞与关注。


小爪子的修行手帐


《史记》。

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展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在《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中,司马迁对于战国诸侯间微妙复杂的利害关系反复和予以演示,以七国争雄为背景展开了广阔的画面。苏秦、张仪准确地把握了当时形势的特点,抓住了机遇,相继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成为当时的倾危之士。陈平年轻时就胸怀大志,足智多谋,适逢秦末动乱和楚汉相争,大显身手,屡献奇计。他设计离间项羽和范增,使楚霸王失去“亚父”这位谋士。荥阳被困,他令二千女子夜出东城门迷惑楚军,刘邦得以出西城门脱险。是他暗示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以稳定形势,又是他建议刘邦的伪游云梦泽而借机擒韩信。刘邦在平城被匈奴围困七日,又是陈平出奇计化险为夷。陈平所献五计,无一不是关系到刘邦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天下的兴衰安危。陈平这位谋士的形象,也就在驾驭历史风云的过程中日益丰满。《史记》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或卑琐、或伟岸;有的先荣后辱,有的先辱后荣;有的事业成功,人生幸运,也有的虽然事业成功却命运悲惨。司马迁既把他们写成重大事件的导演、演员,又把他们写成重大事件的产儿,通过描写、叙述他们对时势、潮流的顺应与抗拒、对历史机遇的及时把握与失之交臂,以如椽巨笔勾勒出历史和人生的壮廓画面,点出其中蕴含的哲理。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有多种类型。按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而论,有些悲剧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这类悲剧人物是历史的先行者,行动具有超前性。尽管他们的主张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条件还不成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的甚至付出生命。推行变法的吴起、商鞅,主张削籓的贾谊、晁错,都是这类悲剧英雄。还有一类悲剧人物尽管死得非常壮烈,但他们的悲剧性不是体现了无法实现的历史必然要求,而是他们相信旧制度的合理。田横兵败之后不愿意投降汉朝而自杀,其随从和东海五百义士也相继殉难,涌现出的是一个悲剧群体。从本质上看,田横所要维持的不过是诸侯称雄、列国割据的局面,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田横相信已经过时的制度仍然是合理的,并为之而奋斗拼搏,这就决定了他必然成为悲剧人物。《史记》中许多反抗中央朝廷的诸侯王,都属于这类相信旧制度合理性的悲剧人物。《史记》中的悲剧人物按其品格划分,又有完美型和缺失型两类。《赵世家》中为保护赵氏孤儿而付出巨大牺牲的义士公孙杵臼、程婴,《刺客列传》、《游侠列传》中的刺客游侠,都是具有高尚品格和献身精神的英雄,他们的所作所为几乎无可挑剔,是把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完美型的悲剧英雄。还有一些悲剧人物的品格存在明显的弱点,由这些弱点而导致的失误最终毁灭了自身。但由于他们终归是英雄,所以其毁灭也是悲剧性的。这类缺失型悲剧英雄以项羽为代表,他生前战功赫赫,死得慷慨壮烈,他的弱点也暴露得非常明显,自身没有意识到本身的缺欠。

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他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他为众多悲剧人物立传,寄寓自己深切的同情。他赞扬弃小义、雪大耻,名垂后世的伍子胥,塑造出一位烈丈夫形象。他笔下的虞卿、范雎、蔡泽、魏豹、彭越等人,或在穷愁中著书立说,或历经磨难而愈加坚强,或身被刑戮而自负其材,欲有所用。所述这些苦难的经历都带有悲剧性,其中暗含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跪射俑


《沉思录》

这本书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写的一部哲思类的书。此书不像是一位皇帝留给后人的治国安邦之策,而更像是一个人在拥有皇帝这一身份之外,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他是一位凌驾于众人之上的皇帝,一直在皇宫里生活。然而他却从欲望、浮夸、奢靡、激情的生活之中摆脱出开来,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常常自省、思考。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影响就是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而带来的共鸣。

引用其中的一段话:“每日清晨对你自己说:我将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欺骗的人、嫉妒的人、孤傲的人。他们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不能分辨善与恶。”


王小树小童鞋


《故事会》不是最深刻,不是多好看,而是对人生影响最大,没错,就是它。

很小时候我姐姐她们在外面打工,每年过年回家时除了带回来的糖果和新衣服,还有一摞书,里面有青年文摘,故事会,金点子,知音之类的杂志书籍。我刚刚识字那会就开始看,喜欢上了阅读尤其喜欢故事会和青年文摘,我的课外知识总是比同学们强些。慢慢地不爱学习就爱看书,里面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不怪我啊!接着看小说,恐怖小说,爱情小说,武侠小说,张爱玲的,郭敬明的,小妮子的,韩寒的,饶雪漫的,通通不放过,从此人生就走上了看小说的不归路啊

说到底,还是从小时候那一本故事会开始的


路边姑娘不要采


我之前对读书并没有什么感觉,就是消遣时间用的,而且我之前多半都是看小说杂志,很少去读真正的在文学史上占据地位的书。

让我彻底沦陷在书的海洋,抛弃了之前只为消遣看书的想法的书是《追风筝的人》。

我当时看的时候只是想提高一下自己,谁曾想看完之后就彻底沦陷了。

逢人就给他推荐这本书,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就算是把我带进另一个世界领域的钥匙。

这本书我读了好几遍,对书里的内容还有那些佳句到现在也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是因为这本书喜欢上了阅读,从阅读中感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也认识到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

我感觉读书之后整个人就不一样了,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多了很多个。

要不是当初读了《追风筝的人》,我感觉我不一定会爱上读书,会彻底沦陷。


吃糖葫芦的山楂


---卡尔维诺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会被一颗炮弹炸成两半,一半拥有你的光明美好,一半拥有你的阴暗险恶?两个你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一个被人称颂,一个被人厌恶,但两个你过得都不幸福,,,

其实现实中的我们总是对一切残缺的事物和不足都抱有着一丝同情,或者是一种不甘。然而卡尔维诺在小说中用梅达尔多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是完美无缺的,有时候残缺就是完整。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人的一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前一刻与后一刻,我们难免会将自己分成两半甚至更多,难免会因为自我的分裂而茫然无措或一意孤行。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重新理清思绪,像梅达尔多一样自我完成统一,做真正的自己!



时不知归calm


(飘),刚刚初中毕业,在广东打工的时候看见这本书,没有钱买,为了看它,每个礼拜天都去书店里看,直到看完,以后的岁月里有机会又复读了好多次,在这本书里见识了和我人生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很佩服女主面对事情的态度:是的,没有什么事情是大不了的,不要逃避,勇敢面对一切,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你好小唐糖


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是真不懂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