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区农业农村局严把“两个节点”抓实“四改技术”促万寿菊产业提质增效

沾益区农业农村局严把“两个节点”抓实“四改技术”促万寿菊产业提质增效

春“分”得意,农事繁忙。眼下正值春种作物播种、种植的大好时节,也正是沾益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万寿菊育苗的最佳节令。沾益区农业农村局严把“两个节点” 、抓实“四改技术”,落实技术指导服务,促2020年万寿菊产业提质增效。

沾益区农业农村局严把“两个节点”抓实“四改技术”促万寿菊产业提质增效

严把育苗、移栽节令节点。节令不等人,万寿菊常规育苗节令要求在3月15日结束,苗龄在35—40天进行移栽;漂浮育苗在3月20—25日结束,苗龄在30—35天开始大田移栽,有水源保证的在4月底移栽结束,抗旱移栽在5月10日全面移栽结束。

沾益区农业农村局严把“两个节点”抓实“四改技术”促万寿菊产业提质增效

严把移栽标准。严格落实扩行降株要求,每亩栽植1600—1800株,采取150—160厘米下线,株距55—60厘米,充分挖掘万寿菊单株生产力。

沾益区农业农村局严把“两个节点”抓实“四改技术”促万寿菊产业提质增效

抓实“四改”技术。重点从节令、培育适龄健康壮苗、适时抗旱移栽保苗、扩墒降株、提沟培土、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环节狠抓落实,解决万寿菊生产“重栽轻管”的问题,有效提升单产效益。改进万寿菊专用肥配方,调整万寿菊专用肥配方中氮、磷、钾养分含量,肥料含量由原来的25%(9:6:10)调整为40%(15:10:15),实行一次性施足底肥,延长肥效,减少后期追肥。改进整地理墒种植模式,由原来的起垅打塘种植改为平地打塘种植,待万寿菊移栽成活后,株高在50厘米左右,统一进行提沟培土,做到沟无杂草、下雨墒无积水。改进万寿菊种植密度,实行扩墒降株,由原来的亩栽2000株降为1600——1800株,根据地力,墒距统一为160—180厘米,株距55—65厘米,充分挖掘万寿菊单株生产力。改进病虫统防技术,苗床期统防病虫两次;移栽大田后,6月间以重点统防斑潜蝇、叶枯病、病毒病为主,7月至9月万寿菊鲜花每次采摘后,统防叶枯病和叶面肥(磷酸二氢钾),以延长花期。

沾益区农业农村局严把“两个节点”抓实“四改技术”促万寿菊产业提质增效

区农业农村局通过2019年在炎方乡松韶村委会、白水镇下坡村委会做的2组万寿菊中耕管理对比试验表明,万寿菊高产与中后期管理相关性强,万寿菊分枝期进行提沟培土、每采摘一次鲜花,进行病害统防和叶面肥喷施,比农户习惯种植可多采4次鲜花,炎方乡松韶村委会最高单产达2940千克,单株生产力达1.64千克;白水镇下坡村委会最高单产达3404千克,单株生产力达2.8千克,2组试验平均单产在2700—3400公斤,比农户习惯性种植增产1063—1121公斤,增幅在32.9—39%,扣除成本亩增收2300—3000元,增收效果极为显著。

沾益区农业农村局严把“两个节点”抓实“四改技术”促万寿菊产业提质增效

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局将在万寿菊生产的全过程,根据农时,深入田间地头,做好万寿菊适龄健康壮苗培育、大田抗旱移栽、中后期管理标准化技术上进行培训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以狠抓万寿菊标准化技术为突破口,引领万寿菊产业提质增效,最终实现鲜花收购4.5万吨,产值达4500万元的目标。

通讯员:蔡奇林 卢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