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丨我劝你别活得太“干净”,该恶的时候恶,该拒绝就拒绝

心理学丨我劝你别活得太“干净”,该恶的时候恶,该拒绝就拒绝

我想你一定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状况,一个有一些联系,但不怎么重要的人来到你的面前,非常殷切的想要你帮他做一些事情,但你听了他的诉求之后内心十分拒绝。那这时候的你一般会怎么选择呢,是直接拒绝,还是勉强自己同意?

心理学丨我劝你别活得太“干净”,该恶的时候恶,该拒绝就拒绝

我一直都觉得真诚的做自己很重要。但现实中,我们真的能那么坦诚么?

"老师,现在马上过年了,但我真的很烦,一点也不想回家。"

"嗯,是因为家里逼婚么。"

"那倒没有,结婚这点家里倒不着急。我现在在外面自己开公司嘛,效益慢慢起来了,家里人也蛮支持我先以事业为重的。本来过年是挺开心的,但现在每次回家,不是这个亲戚叫吃饭,就是那个亲戚喊着聚一聚。一开始也没想那么多,谁喊都去了,可谁知聊着聊着、吃着吃着,就是变成了想麻烦我办点事。有想让自家孩子去我那上班的、有想我帮忙参考一下投资的,还有直接想让我投资的。本来都是自家人,没多想也都多少帮衬一下。谁知去年过年又是这样。去又不想去,躲呢,人家就说看不起。搞得好像我在外面辛辛苦苦挣钱是为他们服务一样。跟老婆抱怨两句,老婆居然说我太无情无义了。现在这又要过年了,真是要把我愁死了。"

"嗯,朋友你提到了'不想去,不能躲',那为何不见你提到拒绝这个选项呢?"

"拒绝?那一个个都是长辈、都是直系亲属,连'不给面子'都用上了,我哪儿能拒绝呢。拒绝了以后还想不想安宁了,老师,你可别开玩笑了。"

"我并没有想要开玩笑。我只是觉得,眼前的你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违心的去,二是从心出发的拒绝。选择违心的话,就必然让自己难受,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就需要承担一些非议。选择权始终在你的手里。在这里,我觉得为什么你不能拒绝,只能违心的原因,应该稍微探讨一下。"

心理学丨我劝你别活得太“干净”,该恶的时候恶,该拒绝就拒绝

如果类似的情况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选择呢,是想去了去,不想去不去、压根拒绝不去,还是选择委屈委屈自己,在看似热烈实则煎熬的酒局、茶局中,一边表面赔笑,一边内心叹气?

我想选择最后一种的可能性比较大吧。毕竟,也就如这位朋友所说的"那都是长辈",不去就要背上一口"不给面子"的黑锅。

而相对于这些朋友,我可能就要被人说"不懂人情"、"冷血"、"不尊重长辈"、"不重视朋友了"。因为大概已经有快1年的时间,我连周末也都在家。平时如果有亲戚、朋友邀约,除了必须要去的,我一律都以自己要做的事情为重。可就在刚刚,我给一位之前频繁联系,后来慢慢没什么联系的朋友打了电话,但收获到的并不是冷淡,而是"久别重逢"式的喜悦。

是的,我想你也知道,一些真正的朋友,是不可能因为一段时间的不联系,就把互相给淡忘了的。

心理学丨我劝你别活得太“干净”,该恶的时候恶,该拒绝就拒绝

为什么在这里牵扯到自己,一方面是想要传递出,保持适度的距离,其实能够协助你分辨究竟谁会选择理解你,进而长久的留在你的生活中;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让你看到,为了重要的事,与他人保持相对的距离,这未必会让自己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是的,尴尬的境地。刚刚故事里的朋友,就是不希望、不想、害怕自己陷入"被亲戚疏离"、"被家人误解"的尴尬境地里,所以才失去了说不、拒绝的勇气。只能被动的煎熬,只能夹在自己真实想法与对方诉求之间,独自生着闷气。

我想,我的经历,可能会带来一些"即便在必要的时候说不,自己生活也不会真的变很差"这样的可能。但想让这份可能变成信念,甚至变成支撑你面对生活、面对非议、面对不被理解的力量,可能还需要有一些深入的思考。

心理学丨我劝你别活得太“干净”,该恶的时候恶,该拒绝就拒绝

为什么我们会没有勇气说不呢

就像刚刚提到的,选择权始终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我们有权选择拒绝、有权选择交流达成共识,当然,也有权选择被动违心的接受。

我觉得因为怕"陷入尴尬境地",然后只能选择违心,这样的说法有些不够准确。毕竟生活中也确实有能够说"不"的人,以及我们自己也有说的出"不"的时候。

这里我们就一起来简单梳理一下流程:

收到邀约——对邀约对象进行判断——根据判断选择去——到达约定之地——就餐或闲谈——对方讲述真实诉求——对诉求进行判断——感受到压力——碍于压力产生纠结——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考虑到对方身份——考虑到可能产生的结果——压力增加——被迫同意

这时候你也看到了,让我们难以做出决定的,不是对方的身份、事件本身、我们不想出现的"尴尬境地",而是压力的不断增加。

这让我想起来,曾经应朋友之约到某传销里面去"学习"的经历。课程中呢,他们也是不断的用"你考虑好,别到时候做的决定让家里人知道后,认为你是'家族的罪人'"来给人施压,让人在面对不了压力的时候,不自觉的屈服于压力,进而听他们的。

所以,这时候重要的是这样几个问题:

1、 哪些因素促使我们面对的压力不断增加(内外部因素);

2、 哪些因素使我们难以面对压力(内部因素)。

心理学丨我劝你别活得太“干净”,该恶的时候恶,该拒绝就拒绝

促使压力变大的原因

01融入社会

我想你肯定经历过被孤独感包围的时候,并且当时的你,内心肯定也满是恐惧与不安,想要尽快找一个突破口、想要尽快找一个人进入到自己的生命中,来协助自己面对这些。

是的,在自然与客观面前单个的我们是非常渺小的,所以我们需要他人、需要大众。而在大众之上又形成了社会。

大众与社会都是自带力量的,而面对大众我们总是弱势的一方、无助的一方。

作为弱势的一方,面对诸如"自家人要照顾自家人"、"要尊重老人"、"不照顾自己人就是自私"等社会观念的时候,自然没有那么大的底气去反抗、自然会因为这与内心的真实想法有抵触,而产生巨大的压力。

心理学丨我劝你别活得太“干净”,该恶的时候恶,该拒绝就拒绝

02一个完美的社会我

社会作为一个集体、一个整体,为了保证自己能够顺利运行,它需要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够达到它的标准、尽可能的按照它的规律运行。那么,对于不能适应的、不符合标准的,就会将其淘汰掉。所以,社会是具备排他性的。

而为了保证生存、获得安全感,我们会不自觉的想要融入社会。

这时候,大众认同的一些观念与规定、一些我们依赖的人的要求与期待,便成为了我们需要达到的标准。

就像孩子为了“不被父母抛弃”,便很在意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即便内心中并不是非常愿意,也还是不自觉的活成了"好孩子"。慢慢的我们开始长大,也不自觉的为了"融入社会",在成长过程中演化出了一个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社会我"。这个“社会我”见人微笑、在长辈面前保持礼貌、在领导面前成熟稳重,可真正独处的时候却是另外的样子。

我要生存,就需要成为一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家人眼中的好成员",要被亲戚认同、要被他人接受,而并不是我们天生就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大多数时候,我只能委屈自己顺从他们。

这时候,他们的要求便对我造成了压力,而同时维持一个好的"社会我"、一个干净的"我",这本身也是压力。

心理学丨我劝你别活得太“干净”,该恶的时候恶,该拒绝就拒绝

03真正需要承担的代价

"尴尬的境地",我想是很多人都想要避免的。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与亲戚的关系越来越差、自己陷入道德的泥沼,任人批判。

于是,我们不自觉的认为"尴尬的境地"是需要避免出现的。而为了避免自己承担这么沉重的代价,自然也就只能屈从于他人或社会诉求了。

就像曾经听朋友讲的一个故事,一位60多岁的老父亲,非逼着儿子给自己买老年车。儿子觉得父亲上了年纪,就没同意。可父亲不乐意了,就到处说儿子不孝,然后弄的邻里都来为老父亲说情、都来说他的不是。最终实在受不了,就给老父亲买了老年车。

我想你能明白为什么儿子有担忧,以及担忧什么。而好巧不巧的是,没过多久老父亲出了点小车祸。而这时候那些个来"教育"他的人,都闭了嘴。

在这个故事里,"尴尬的境地"就是被很多人教育。为了避免它出现男主选择了顺从,结果却需要承担老父亲出车祸的代价。

相对于前面的"尴尬境地",我觉得后者才是真正的代价。或者说,我们承担"尴尬境地"这个代价,是为了避免车祸这个真正代价的出现、是在承担"真正为父亲着想"这个责任。

再换个角度,我们选择拒绝一些不必要的应酬,然后才能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让自己成长。如果为了避免"被人说自私"、"被人疏远",而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应酬上,那最终自己可能落得一个"好名声",但可怕的是,最终也只是落得一个"好名声"。

生活,不会因为你有一个"好名声"而善待你。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朋友虽然口碑不错,但总是得不到重用、生活质量始终下滑的原因吧。

那么你看,不去承担真正的代价,只顾着关注表象,那压力增多,也是自然的状况。

心理学丨我劝你别活得太“干净”,该恶的时候恶,该拒绝就拒绝

哪些因素使我们难以面对压力

01干净

这里的干净,并不是指长的干净或者衣着干净,而是指没有任何缺点、没有任何污点、非常优秀、非常完美的人。

我想每个人都能理解这里的逻辑,并且可能也都曾想过成为这种满身是光的人。可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只有优点。

所以,当我们想要去维持一个非常好的"社会我"、一个温良纯善完美干净的我时,我们就在排斥自己的缺点、在让自己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而如果“我”只能干净,那有一些东西就面对不了了,不是么。

心理学丨我劝你别活得太“干净”,该恶的时候恶,该拒绝就拒绝

02顺从

从认知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一次逃避、每一次不直面、每一次逃跑,其实都在变相的加重内心的恐惧、焦虑,加重正在面对的问题。而且逃的多了,就成了习惯,内心也形成了"出现这种情况我只能逃"的刻板印象,并且只要一联想到正面对的东西或将要面对的东西,压力就变的更多。

那么,在我们碍于压力一次次选择顺从的时候,我们下定决心做正确选择的勇气就会越来越少。

本来我们只是想避开一些东西,谁成想却因为这种努力,而让面对的问题越来越难以面对、越来越难以解决。

看样子,我们只能只是“干净”的。

心理学丨我劝你别活得太“干净”,该恶的时候恶,该拒绝就拒绝

03对自身恶的排斥

虽然不能说刚刚那位朋友不给老父亲买车,就一定能避免未来的事故。但他做了他能做的事情、承担了该承担的非议,即便意外发生了,至少内心里不会产生"因为我的不坚持,才让父亲遭遇这些"这样的想法。

那么这时候当初的坚持,是对父亲的忤逆、是自身的恶,但同时也是尽职尽责保护父亲的努力。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并没有看到"以恶为表现的善",所以不自觉的想要避免自己表现出"恶",进而产生自我压抑。

说到这一点,也让我想到了大学时代的一个故事。

那时候是下午从校外回学校,我坐在学校里面三人一排的观光校车上。左边是一个男孩,右边是一个样貌出众的女孩。

我承认,在当时我也想多看女孩两眼,可我只是在用眼角悄悄的看。没错,我担心被她看出来我在偷看、我担心她认为我是一个低俗的人。但当我扭正了头,却发现我左边的男孩一直侧着头,直直的看着女孩。

当时我的内心里还在嘲笑他,"这么明显"。可现在想来,也许并不是他太过明显,而是他的心中没有恶意,单纯的只有对美的欣赏,所以才能那么直白的看着。

是的,我们对恶的压抑、排斥、否定,其实就是在排斥自己,其实就是活的不够坦然。而不坦然不是天生的,是我们为了保持完美的"社会我"而故意为之的。

故意,便等于我们在给自己施加压力,而太多的故意也就使得压力变得难以面对,不是么?

心理学丨我劝你别活得太“干净”,该恶的时候恶,该拒绝就拒绝

现在你也看到了导致压力越来越大、自己没勇气说不的原因,那也许你会有这样一些想法:

1、 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缺点是我的一部分,我需要接受这个"有缺点的自己";

2、 我的缺点,有时候也是我的优点,而只有当我的缺点存在,我的优点才会存在;

3、 有了我的缺点,我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4、 我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自己,所以也需要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自己;

5、 可能我身上的一些缺点、棱角、弱势,会不被人接受,但我自己需要接受它们;

6、 在需要展现恶的时候,就应该将恶展现出来;

7、 人是善恶相间的,善留给适合的人、恶赠与应得的人。

心理学丨我劝你别活得太“干净”,该恶的时候恶,该拒绝就拒绝

改变自己"没勇气说不"的状况,需要认知能有所改变,也需要一些具体的努力。

认知在刚刚我们已经提到了,而关于具体的努力,也有一些方向分享:

1、 不要轻易向外界的压力屈服,该贯彻自己的时候,请不要退缩;

2、 识别"尴尬情景"背后的真实代价是什么;

3、 自己的行为与努力,应以真实代价为目标,不要过分纠结表面代价;

4、 不要过分的将自己的缺点藏起来,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成为自己灵魂上的负累;

5、 展现真实的自己,这确实可能让我们遭遇一些挫折,可经历挫折的打磨后,这份真实才能成长、才能强大;

6、 不要逃避挫折,没经历过挫折洗礼的安逸,其实是空中楼阁。

心理学丨我劝你别活得太“干净”,该恶的时候恶,该拒绝就拒绝

你需要干净,你也同样需要恶,你觉得呢?

感谢你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