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先早已教會我們,如何讓世界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大家好,我是小豬妹看電影,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的史詩級紀錄片——“旅行到宇宙邊緣”(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2008)

由Handel Productions於2008年製作發行的一部科普紀錄片《旅行到宇宙邊緣》,由伊爾·阿巴斯執導,奈基爾·海貝斯編劇,亞歷克·鮑德溫、西恩·帕特維擔任主演。

我們的祖先早已教會我們,如何讓世界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該片通過哈勃空間望遠鏡記錄的影像展示了遠距離天體的科學和歷史。從人類登月開始,到檢閱太陽系,再到星雲,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從我們的銀河系,一直講到宇宙大爆炸的原點。

劇情簡介

影片從離最近的月球開始,一路探索太陽系到銀河系以至人類所認知的宇宙的“邊緣”。細緻呈現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神奇地貌,超越尼爾·阿姆斯特朗遺留在月球的足跡,同時影片也詳細展示恆星如何誕生、宇宙的終極命運、其他行星上的生命、以及最神秘也最駭人的現象:黑洞。

我們的祖先早已教會我們,如何讓世界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尼爾·阿姆斯特朗遺留在月球的足跡

月球——月球距地球只有25萬英里(40萬公里),坐宇宙飛船需要3天,貧瘠、荒蕪的月球看起來就像一個遺棄的戰場,但是驚人的熟悉,那麼近,就像我們幾乎沒有離開家,尼爾·阿姆斯特朗的第一個腳印,看起來就像在昨天留下的,那裡沒有能夠改變腳印的空氣,這些足跡會存在數百萬年。

我們的祖先早已教會我們,如何讓世界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金星

金星——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大小與引力與地球相仿,那些耀眼的雲層是由致命的硫酸構成,金星的大氣充斥著二氧化碳,有毒的空氣、難以忍受的壓力、還有炙熱 ,溫度接近900度(500℃)。多呆一會 ,我們會被腐蝕、窒息、壓碎和烤焦,任何東西都無法在這裡生存,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留住了太陽熱量,金星正在燃燒。

我們的祖先早已教會我們,如何讓世界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金星

水星——晚上會到零下275度(-170℃),正午則超過800度(400℃),燒焦再被冰凍。相對體積來說,小小的水星具有強大的引力,它就像一個裹著薄薄岩石層的大鐵球,這是一顆大行星留下的核心。

我們的祖先早已教會我們,如何讓世界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日珥——太陽的電磁活動迸發出巨大的炙熱氣體環狀物

太陽——如果太陽熄滅了,8分鐘後我們才會知道,太陽大到可以裝下100萬顆地球,表面溫度超過1萬度(5000℃),它的核心溫度達到數千萬度,太陽的電磁活動迸發出巨大的炙熱氣體環狀物(日珥),釋放的能量超過一千萬個火山,當它噴發的時候 就會露出下面溫度較低的部分形成太陽黑子,太陽黑子比周圍溫度低一些,太陽黑子同樣巨大,超過地球大小的20倍,但是總有一天,太陽的燃料會耗盡,太陽死去,地球也會隨之死亡。

我們的祖先早已教會我們,如何讓世界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彗星

彗星——彗星被太陽的熱量蒸發,產生綿延數百萬英里的彗尾,這裡冰冷徹骨。它來自深太空的冰凍垃圾,但你看這些蒸汽、間歇泉和塵埃,這是太陽正在融化彗星的冰凍核心。

我們的祖先早已教會我們,如何讓世界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火星

火星——這個讓我們充滿遐想的星球,是否真的像許多科幻大片裡面描述的那樣,有生命跡象?是否真的存在外星生物?這裡是有空氣,但實在太稀薄了,我們根本無法呼吸,更重要的是,由於沒有臭氧層的保護,我們必須直接面對紫外線的傷害,這太殘酷了,你就算把防曬霜當面膜塗也是徒勞,紫外線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刺穿皮膚。這裡也有水,但是極低的溫度導致它只能以一坨冰塊的形式存在。這裡還有暗湧的火山,我們根本不能接近。

我們的祖先早已教會我們,如何讓世界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木星

木星——體積十分巨大,大到什麼程度呢,保守估計至少比地球大1000倍吧,大到甚至可以裝下太陽系其他所有行星。由於體積巨大,它的引力正在把其他小行星撕裂!如果在這裡著陸,我們會直接被捲入時速高達數百英里的颶風,消失不見。就算有幸躲過一劫,閃電雷暴也會讓我們隨時喪命。

精美製作

1.通過空間和時間的概念過渡來表達敘述。在一開始,當從地球出發的時候,敘述是空間性的。從地球到月球再到金星、水星以及其他行星。在出太陽系的時候,空間距離開始由英里(mile)替代為光年(light year),這是一個有時間感的空間概念,“英仙座,距離地球100光年遠,所以在此可以聽到100年前的廣播。”在出銀河系後,空間概念逐步過渡為時間概念。在空間上逐步向宇宙邊緣靠近的時候,也就是在時間上逐步向宇宙起源靠近。我們離開地球越來越遠,在旅程結束的時候,我們所在的地方是135億年前。這種敘述實在太精彩了。

我們的祖先早已教會我們,如何讓世界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2.看到的都是動畫。影片從離我們最近的月球出發,從太陽系一路探索到銀河系,再到人類所認知的宇宙的“邊緣”。不可思議的是,所有你能看到的圖像,都是用CGI動畫技術(計算機合成圖像,即三維動畫)製作的。美國拍起科普紀錄影片來,一點都不比BBC遜色。

我們的祖先早已教會我們,如何讓世界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推薦原因

一部好的電影,是藝術和商業的完美結合,那些美好的畫面、迷人的配樂、展現關於生命的勇氣、愛、夢想或創造的故事,都是我推薦的標準。

當看到無數顆太陽被一個超級黑洞逐漸拉伸、撕扯、破碎然後被吞噬,對此我們該說些什麼,如何表達這一刻的感受?解說詞是,“我們要祈禱”,背景音樂是祈禱時的宗教音樂。回顧整部紀錄片會發現,從離開地球開始,宗教音樂就一直是主要的背景音樂。

為什麼一部科教影片伴隨著重要的宗教元素。因為進入宇宙就知道除了神我們無所依靠。人太過僭越自己的界限,忘記自己的本分。這種本分在人類純潔的早期曾經有過,在面對無所可知的自然,就會具備這種“應當”的謹慎。科學使得人類忘記了這些,自然似乎被踩在工具理性的腳下,於是狂妄就橫行了。然而當再一次面對茫然無知的時候,宗教性的謹慎仍舊,這就是為什麼在無數顆太陽行將崩潰的時候我們要祈禱。

我們的祖先早已教會我們,如何讓世界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因為恐懼而祈禱。我們的祖先就早已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完善的生態智慧。

世界上有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老子。其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科學家名叫李約瑟,他撰寫了一本書《中國科學技術史》,他認為道家思想是中國科學技術的根本。道家對自然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以和西方的亞里士多德的希臘思想相媲美。我們都知道,希臘思想最後都變成了科學的根源。與老子所推崇的方向和主張很多都是相同的,可以成為中國科學的基礎。

我們的祖先早已教會我們,如何讓世界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日本有一位物理學家,他是日本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名叫湯川秀樹。他也很感慨,“中國古代的科學,如果能沿著道家的軌道一路走下來,也許就會順利的開展出來”。他深深體悟到道家的意義。

我們的祖先早已教會我們,如何讓世界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被稱為當代新道教的代表人物,他說,“如果在這些傳統的學術當中,能遵循道家所提供的最深刻,最完善的生態智慧,那這個世界就會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我們的祖先早已教會我們,如何讓世界自然循環、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