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穷爸爸》:从中国传统义利观出发,看西方财商教育


《富爸爸穷爸爸》:从中国传统义利观出发,看西方财商教育

《富爸爸穷爸爸》首次出版于1999年4月,仅用半年时间,就在美国创下了100万册的销售佳绩。至今,已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发行,总销量超过2900万册。

之所以能在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除了其别具一格的叙述方式外,更在于《富爸爸穷爸爸》结合时代背景,提出了新颖的财富观和人生观,造成了对人们思想上的冲击。

在书中,清崎有两个爸爸,“穷爸爸”是他的亲生父亲,一位高学历且教养良好的政府官员,“富爸爸”则是朋友的父亲,一位高中都没毕业却励志从商的企业家。

令人诧异的是,清崎的亲生父亲拥有别人羡慕的工作和薪水,却在中年时面临破产。而朋友的爸爸凭借自己独特的理财观念,成为了整个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于是,清崎决定向“富爸爸”请教关于金钱的秘密。最终,在他的指导下,清崎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富爸爸穷爸爸》:从中国传统义利观出发,看西方财商教育

可以说,《富爸爸穷爸爸》不仅是一本很好的财商启蒙书,更是一本人生励志书。书中,作者用充满激情的语言,鼓励人们勇于面对人生的挑战,实现自我价值。正因为如此,《富爸爸穷爸爸》在2000年登陆中国后,连续18个月蝉联全国图书销售排行榜榜首。

本书的作者是日裔美国人罗伯特·清崎,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曾参加过越南战争。退伍后,他成立了一家公司,在经历了3次大起大落后,终于实现了财富自由。随后,他退出公司管理层,将精力投入到教育和投资领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可以说,作者传奇的经历,很好地印证了《富爸爸穷爸爸》中的观点,增加了可信度。

本文将结合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对《富爸爸穷爸爸》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并探究其现实意义。

1. 人应当先立志,而后立业

书中,富爸爸对清崎的帮助除了在理财观念上的启发外,更重要的是在于对他精神上的激励。他告诉清崎要勇于去面对人生的风险,财富不仅仅指资产上的富有,更是一个人心灵上的富足。在成为富人之前,先要拥有一颗“富人的心”。

因为资产的数字瞬息万变,强大的内心才是一个人不断攀登的源动力。

《富爸爸穷爸爸》:从中国传统义利观出发,看西方财商教育

一、比赚钱更重要的,是为自己赋能

《富爸爸穷爸爸》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当清崎连续为富爸爸工作了三个星期后,他开始抱怨每个小时只能拿到10美分的报酬,富爸爸笑着对他说:

“你最好改变一下观点,停止责备我,不要认为是我的问题。如果你认为是我的问题,你就会想改变我;如果你认为问题在你那儿,你就会改变自己,学习一些东西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清崎遇到的问题,正是当下许多人面临的困境。

他们抱怨工作的辛劳,老板的苛刻,却从未想过自己的能力是否能与期待的薪酬匹配。

资本市场向来是公平的,当你拥有的技能难度越大,越稀缺,你所具有的价值就越高。所以与其抱怨工作,不如反思自身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书中还指出了另外一种现象:一些人工作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钱。

人生漫长,安于当下的工资只能满足你眼前的温饱,却无法创造更多的机遇,也无法抵御未来的风险。

《富爸爸穷爸爸》:从中国传统义利观出发,看西方财商教育

前阵子,故宫检票员集体失业的事情上了新闻。

故宫每天大约要售出8万张门票,原本全部由一百多名售票员负责。就在几个月前,故宫决定将人工售票改为网上售票,导致这些员工全部失业。

有人认为故宫的做法不体恤员工,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道理:时代在不断更迭,你不想办法提升自己,就只能被社会淘汰。

金钱能够给人带来安全感,却也能让人安于现状丧失斗志。你在关注一份工作所能带给你的薪酬的同时,也要关注它能否给你带来竞争力的提升。只有不断为人生赋能,才能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和长远发展的底气。

二、正视欲望,才能掌控人生

在书中,富爸爸告诫清崎要避开人生的陷阱:贪婪和恐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欲望。

它们会使人凭借本能行事,放弃理智和思考。

举例来说,当一个人通过劳动赚取了回报后,在消费欲的驱使下,他花掉了这笔钱。接着,由于对贫穷的恐惧,他再次去努力工作。如此循环往复,一直被眼前的情绪控制着,没有长远的打算。

《孟子》里写道:“食色,性也。”

人生来就有欲望,成功的人生并非消灭了欲望,而是学会做欲望的主人,将它化为人生的动力。

聪明的人不压抑自己的欲望,而是学会与其相处。他们能够用冷静的思考代替本能的冲动,为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资本回报率高于劳动回报率,是阶层固化的主要原因

《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西方社会资本回报率远高于劳动回报率以及平均的实际经济增长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全世界普遍存在。

通俗来讲,就是利用资本进行投资的回报率要高于付出劳动来获取收益的回报率。这样一来,资产越来越集中在富人手中,导致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富爸爸穷爸爸》:从中国传统义利观出发,看西方财商教育

清崎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书中写道:“富人买入资产,穷人买入负债。”

因此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比提高消费能力更重要的,是认清什么才是真正的资产。清崎认为,真正的资产绝不仅仅是银行的存款,而是指那些能为你带来更多收入的财富。

而对于低资产人群来说,首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劳动回报率,获取更多的积蓄,这样才有后续的其他可能。

至于提升劳动回报率的办法,则离不开前面所说的两点。只有不断为自己赋能并合理控制欲望,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阶层的跨越。

2.将西方的“财商”与中国的“情商”结合,才能取财有道

一些人在阅读《富爸爸穷爸爸》时,感到书中的观点缺乏可行性。究其原因,最主要是没有从中西差异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首先是历史文化不同,导致的金钱观上的差异。

在古代,官本位思想一直在中国社会占主流地位,而西方则以商本位思想为主导,这一点可以追溯到两者的文化起源处。

《富爸爸穷爸爸》:从中国传统义利观出发,看西方财商教育

古代中国地大物博,发展的是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思想盛行。古人对社会地位的排序一直是“士、农、工、商”,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这导致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羞于谈钱,觉得读书做官才是正道。

而西方不同,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海上贸易发达。海洋文明的发展,离不开财富的支撑。因此在西方,资本是一切的基础。他们对商人身份更加认可,对金钱更加崇拜。

其次,中国人向来提倡“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观点,对于收入更倾向于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西方人更多的是保持着“活在当下”的观念,将收入用于享受生活。因此中国的储蓄率要远高于西方,而西方人的生活看起来更“潇洒自在”。

时代在变化,但传统文化带给人们的固有思想难以消除,这当中的一些观念,造成了中西方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

理解这一点,是看懂《富爸爸穷爸爸》的前提。

其次是义利观不同,导致的价值观上的差异所谓义利观,就是人面对道义和利益时的一种价值选择。

《论语》中写道:“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

这是中国重义轻利价值观的典型体现。

在中国古代,儒家“先义后利、见利思义”的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到了现代虽然有所改变,但其影响依旧存在。

这导致了国人在追求利益时更考虑道德追求,大家对“集体主义”、“舍己为人”等精神更为尊崇。

《富爸爸穷爸爸》:从中国传统义利观出发,看西方财商教育

先前《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破产”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

当时清崎靠写富爸爸系列,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他决定找一家网络公司为其推广课程。在课程结束后,清崎却决定不付给网络公司任何费用。当法院判决清崎的公司应当分利2300美元给网络公司时,清崎直接宣布公司破产来保护他的财产。

这件事印证了他所写的理论:以企业的形式拥有一项技能或资产,你会享受更多好处和保护。

但这种摒弃道义的做法,在中国显然会遭到大众的鄙弃。而一家产生道德危机的企业,很可能会遭到抵制,难以翻身。

这就是义利观的不同,导致中西方在处理问题时采取不同的策略。显然在中国,企业家必须要具备更高的社会与国家责任感。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吸收《富爸爸穷爸爸》中财富观点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国本土的义利观。

3.财商教育与励志教育结合,才能避免“穷人思维”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在中国畅销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弥补了国内财商教育的短板。学校教育往往以应试为主,教授的是学科知识,却没有教大家如何成为一个“致富者”。因此很多人在看到这本书时感到如获至宝,仿佛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但是在应用书中观点时,由于认知的局限,不少人的方法出现了偏差,存在盲目性。这当中最典型的,就是带有“穷人思维”的教育方式。

《富爸爸穷爸爸》:从中国传统义利观出发,看西方财商教育

一、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父母的“穷人思维”

古人说寒门出贵子,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日后大多有出息。但事实是,家庭条件越好,父母学历越高的家庭,越容易培养出人才。

穷和富,最大的差别不是财富,而是格局和眼光。父母的“穷人思维”,才是妨碍孩子成长的最大阻力。

“咱们家穷,你跟别人比不了。”

“咱家没关系,一切都只能靠你自己。”

父母的肺腑之言,导致了孩子发自内心的自卑,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不如别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导致的固步自封,认为自己没有翻身的机会。

穷人思维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定义,但一般都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吃过贫穷的苦,所以认为世道艰难,比起精彩多样的人生,更希望拥有安逸的生活。二是见过的世面少,导致不相信很多事情发生的可能。

从情理上讲,父母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错,但越是这样教育孩子,越会让他们失去信心。那些成功的例子明明摆在眼前,却认为注定与自己无缘。

不要让一时的穷,限制了对人生的想象,更不要只盯着眼前的窘迫,忘记了未来美好的可能。

二、健康的心灵,才是翻身的资本

“穷人思维”并不是批判穷,也不是说没钱就是原罪。这里的“穷”,指的是心灵上的贫瘠。

财富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取,但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健康的心灵,将一辈子堕落在社会的底层。

电影《神秘巨星》里,尹希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印度家庭,渴望成为一名歌手。印度社会重男轻女,父亲别说支持尹希娅的梦想,就连让她上学,都十分不乐意。

可尹希娅的母亲一直支持女儿的梦想,不惜忍受丈夫的打骂,受尽了委屈。

最终,尹希娅成功了,她完成了对自己人生的救赎,也给母亲带来了幸福。

《富爸爸穷爸爸》:从中国传统义利观出发,看西方财商教育

如果梦想是富人的专有,那要努力和奋斗还有什么意义?

人这一生,风云际会,只要不放弃,就永远有机会。

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穷人思维,就看他能否对生活充满希望,是否相信努力能够改变命运。

只要心怀美好,穷人也一样富有。

三、穷人的孩子,也要“富养”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子女共同用力的结果。

所谓的“富养”,并不是指给予孩子优渥的生活条件,而是用正确的方式,带给孩子心灵上的财富。

穷人家的父母,请给自己的孩子多一点期望,给他们向上飞翔的自由。他们能做到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在教育的过程中,以下几点建议,值得参考:

1.多说鼓励的话。父母三两句鼓励的话,会让孩子信心大增,取得更大的进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给他积极的信号,让他快乐成长。

2.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孩子的价值观是很容易扭曲的,所以千万不要在他们面前流露出对金钱的错误态度,不要攀比,更不要哭穷。你要告诉孩子,一个人的人品和金钱无关。不管贫穷或富有,只要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生活,都值得被尊重。

3.对于孩子的想法,表示尊重并给予一定试错的机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想法和想做的事。这其中有很多是父母不能理解的,但不要野蛮地直接制止。不妨在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做做尝试。做的好,你们会发现孩子一项新的天赋。就算做的不好,用事实来教育孩子,也比粗暴的语言效果好得多。

金钱,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但绝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

父母们不必为了家庭条件对孩子怀有歉意,更不要因此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采取极端的态度和方式。

歌德曾说过:“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比起大富大贵,孩子们更需要的是温馨的家庭氛围、亲人的陪伴、父母的信任和支持。

所以,真正好的财商教育,必定具备励志性,同时还要带有家庭的温暖。

《富爸爸穷爸爸》:从中国传统义利观出发,看西方财商教育

结语:

《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为我们开启财商教育提供了启发,对实现财富自由给予了指导。虽然已时隔20年,但其中的道理依然受用。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对作者意思的曲解,不要将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正当的利益追求能够催人奋进,过度的执着则会使人作茧自缚。

在这一点上,中国本土的义利观恰恰给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两者之间,好比道与术的对应关系。

《富爸爸穷爸爸》教会了人们赚钱之术,中国的义利观则阐述了经营之道。

庄子曾说:“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

再精明的“术”离开了“道”的规范,也是无根的浮萍,经不起风浪的侵袭。因此在学习书中的理论的同时,更要保持文化自信,坚定道德传承。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实现了精神上的富足,才能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机遇,推动物质财富的增长,把握住人生中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