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用爱与责任筑起健康之门

建阳:用爱与责任筑起健康之门

眼下,建阳区抗“疫”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回顾这一个月来在建阳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的工作生活,医疗队员们颇有感慨。“那是一段艰辛却也充满感动、欢笑的时光。我们队员来自建阳区各乡镇卫生院,大家从素不相识到最后成为并肩作战的好友,我们收获了友情。与留观人员短暂的相处中,我们也获得了理解与支持,倍感欣慰。这是一段苦中有乐、泪水中有欢笑的时光,值得一辈子铭记。”19日,南平市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黄坑卫生院党支部第一书记、建阳区医疗志愿服务二队队长王雪玲对记者说。

逆行吃“苦”,苦中得乐

“为了更好地阻击疫情,现需要组建一支建阳区医疗志愿服务队,请各单位号召医院医护人员志愿报名。”1月底,建阳区发出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队”的通知。得知这一消息,建阳各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纷纷踊跃报名。纵然深知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但他们没有犹豫和退缩,怀着必胜的信心,投入防疫工作。

2月19日,王雪玲告别了父母、同在医院上班的爱人和正在读高二的儿子,入驻建阳集中医学观察点,担任二队队长一职。为了更好保护自己,救治他人,王雪玲邀请南平市第二医院感控科主任叶丽芬到观察点授课,制定了各项的规章制度及考核标准,对队员进行严格的理论及操作培训。一段时间以来,王雪玲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常常工作结束饭菜早已冰凉,有时一头扎在工作里甚至忘了吃饭。当劳累了一天的战友们已经进入梦乡,她还在灯下为一天的工作做总结,为明天的工作做安排。

成果来自于辛苦和汗水。书坊乡卫生院的“90后”小伙翁鑫,每天要背上15公斤的喷壶,在细密的消毒喷雾下仔仔细细地对医学留观点的内部环境进行消杀,一轮工作下来,汗水早已浸湿了衣衫,脸上留下了口罩深深的印痕。莒口镇卫生院的柳云真在志愿服务队担任临时“办公室主任”,要处理各类繁琐事务,如各项工作制度的优化,观察点工作人员的监督考核、各项报表整理汇总、防控业务培训、来访人员接待、后勤保障工作等。大家劝她要多注意休息时,她总是笑着说“这点辛苦算不了什么,能为建阳区的防疫工作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我感到很自豪、很快乐”。

隔离,隔不了爱与感动

在隔离区开展医疗服务,其工作是艰苦的,但志愿服务队队友们总是能苦中作乐,收获工作、生活的美好与感动。

获得留观人员的理解和认可,是他们最开心的事。“谢谢你们,因为疫情,我们只能隔着口罩见面,不能看清彼此,希望下次见面时,我们能摘下面罩,相拥致谢。”——这是一位留观人员发给王雪玲的微信内容。这位留观人员是一名在日华侨谢女士,她说,此次的隔离经历,让她和她的孩子们知道:有一种安全感,叫我是中国人,做中国人真好。

妻子身怀六甲,家中还有位待照顾的小儿,而漳墩镇卫生院的刘青华还是毅然加入了隔离区志愿服务队。每天,他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深入到留观人员的居住场所中,为居住在这里的人送饭、监测体温、观察室及周围环境消杀、医疗废物处理及转运、治疗区消毒……短短数日,他就与留观“客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的细心、耐心,深受众人好评。大家感慨:疫情下,大家都居家自保,你们却不顾风险耐心照顾我们,你们医护人员才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

隔离区,隔离的是病毒,但隔离不了爱。建阳区回龙卫生院副院长廖久生担任二队后勤保障组组长,被队员们亲切地叫作“老黄牛”。二队大多是“娘子军”,在生活上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这门开不了,那边漏水了。只要他在,都是随叫随到。重活、脏活都抢着干,宛如一个大哥哥关怀着一群小妹妹。后勤工作琐碎繁杂,廖久生总能做到井井有条,他说:你们服务观察对象,我来守护你们。

变身插花师,为留观人员送去自制的野花花篮;为留观人员庆生;尽其所能为留观人员解决生活需要……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用爱与责任筑起了健康之门,谱写出了疫情防控中最美的诗篇。“我是一名党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队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是我们的使命和职责所在。”王雪玲说。(徐陆锋)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