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用愛與責任築起健康之門

建陽:用愛與責任築起健康之門

眼下,建陽區抗“疫”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回顧這一個月來在建陽集中醫學觀察隔離點的工作生活,醫療隊員們頗有感慨。“那是一段艱辛卻也充滿感動、歡笑的時光。我們隊員來自建陽區各鄉鎮衛生院,大家從素不相識到最後成為並肩作戰的好友,我們收穫了友情。與留觀人員短暫的相處中,我們也獲得了理解與支持,倍感欣慰。這是一段苦中有樂、淚水中有歡笑的時光,值得一輩子銘記。”19日,南平市第二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黃坑衛生院黨支部第一書記、建陽區醫療志願服務二隊隊長王雪玲對記者說。

逆行吃“苦”,苦中得樂

“為了更好地阻擊疫情,現需要組建一支建陽區醫療志願服務隊,請各單位號召醫院醫護人員志願報名。”1月底,建陽區發出組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隊”的通知。得知這一消息,建陽各鄉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紛紛踴躍報名。縱然深知有被病毒感染的風險,但他們沒有猶豫和退縮,懷著必勝的信心,投入防疫工作。

2月19日,王雪玲告別了父母、同在醫院上班的愛人和正在讀高二的兒子,入駐建陽集中醫學觀察點,擔任二隊隊長一職。為了更好保護自己,救治他人,王雪玲邀請南平市第二醫院感控科主任葉麗芬到觀察點授課,制定了各項的規章制度及考核標準,對隊員進行嚴格的理論及操作培訓。一段時間以來,王雪玲常加班加點到深夜,常常工作結束飯菜早已冰涼,有時一頭紮在工作裡甚至忘了吃飯。當勞累了一天的戰友們已經進入夢鄉,她還在燈下為一天的工作做總結,為明天的工作做安排。

成果來自於辛苦和汗水。書坊鄉衛生院的“90後”小夥翁鑫,每天要背上15公斤的噴壺,在細密的消毒噴霧下仔仔細細地對醫學留觀點的內部環境進行消殺,一輪工作下來,汗水早已浸溼了衣衫,臉上留下了口罩深深的印痕。莒口鎮衛生院的柳雲真在志願服務隊擔任臨時“辦公室主任”,要處理各類繁瑣事務,如各項工作制度的優化,觀察點工作人員的監督考核、各項報表整理彙總、防控業務培訓、來訪人員接待、後勤保障工作等。大家勸她要多注意休息時,她總是笑著說“這點辛苦算不了什麼,能為建陽區的防疫工作貢獻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我感到很自豪、很快樂”。

隔離,隔不了愛與感動

在隔離區開展醫療服務,其工作是艱苦的,但志願服務隊隊友們總是能苦中作樂,收穫工作、生活的美好與感動。

獲得留觀人員的理解和認可,是他們最開心的事。“謝謝你們,因為疫情,我們只能隔著口罩見面,不能看清彼此,希望下次見面時,我們能摘下面罩,相擁致謝。”——這是一位留觀人員發給王雪玲的微信內容。這位留觀人員是一名在日華僑謝女士,她說,此次的隔離經歷,讓她和她的孩子們知道:有一種安全感,叫我是中國人,做中國人真好。

妻子身懷六甲,家中還有位待照顧的小兒,而漳墩鎮衛生院的劉青華還是毅然加入了隔離區志願服務隊。每天,他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深入到留觀人員的居住場所中,為居住在這裡的人送飯、監測體溫、觀察室及周圍環境消殺、醫療廢物處理及轉運、治療區消毒……短短數日,他就與留觀“客人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他的細心、耐心,深受眾人好評。大家感慨:疫情下,大家都居家自保,你們卻不顧風險耐心照顧我們,你們醫護人員才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

隔離區,隔離的是病毒,但隔離不了愛。建陽區回龍衛生院副院長廖久生擔任二隊後勤保障組組長,被隊員們親切地叫作“老黃牛”。二隊大多是“娘子軍”,在生活上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這門開不了,那邊漏水了。只要他在,都是隨叫隨到。重活、髒活都搶著幹,宛如一個大哥哥關懷著一群小妹妹。後勤工作瑣碎繁雜,廖久生總能做到井井有條,他說:你們服務觀察對象,我來守護你們。

變身插花師,為留觀人員送去自制的野花花籃;為留觀人員慶生;盡其所能為留觀人員解決生活需要……志願服務隊隊員們用愛與責任築起了健康之門,譜寫出了疫情防控中最美的詩篇。“我是一名黨員,帶頭髮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團隊為戰勝疫情貢獻力量,是我們的使命和職責所在。”王雪玲說。(徐陸鋒)來源: 大武夷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