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时候多陪伴孩子好还是孩子上学多陪伴孩子好?

ANGLE2003


这个问题真不好回答,要结合自己的情况。

一、小时候为了陪孩子不去上班,对孩子是有好处,就怕等孩子大了,工作不好找。去上班而少陪孩子,职业生涯会有更多机会,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冷落孩子是一定了。

二、总体看来,父母都上班,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来接送,是常见情况。如果能采取这样的方式,家里经济更有保障,问题是父母能不能在工作之余关心孩子的成长,如果完全撒手不问,隔代教育还是可能会有问题。如果被迫一方在家看孩子一方出去挣钱,一段时间内家里经济可能比较吃紧,这时候两个人要做好沟通,不然容易产生矛盾,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对年轻父母来说,陪孩子和挣钱要兼顾,如果很难同时顾得好,偏重哪一方,两个人一定要商量好


狂飙的单车


从我的经历而言,小时候多陪伴孩子好处多多,尤其是0到三岁的孩子。我在我家大宝满百天的时候离开去北京读书,当时真的是很不想离开,但是公婆和我之间的矛盾加上老公不给力导致我严重的产后抑郁,每每有自杀的倾向,家里呆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我只得躲到学校。火车在风雪交加中前行,我的泪流了一路,真的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听老公讲,大宝在我离开的那天晚上哭了一夜,嗓子都哑了。我很想回去,但回去恐怕我只有自杀。读博期间,我一边学习一边治疗产后抑郁,回去的次数比较少,大宝每次见我先是怯生生的然后亲热再然后黏着我不让走,后来我都是趁他睡着悄悄离开,等大宝两岁多时他已经习惯了分离,因为姥姥照顾他近一年,剩下半年多的时间是奶奶照顾的,假期是我带的,有时我上课急了找不到人带就让邻居照看一会,这么多的人在他生命里进进出出,他严重缺乏安全感,从几个月时他就紧紧抓住一个蓝色的小棉袄,无论白天黑夜都抓着,无论到哪里都带着,睡觉坐车吃饭等这个小袄必须在身边。另外就是我们走在路上,他每次都紧紧的抓住我的手,幼儿园也是每次都坐在角落里老师提问也不敢举手,他的表现让我很后悔,后悔自己太自私把孩子给耽误了,从他三岁起我就努力找一切时间陪他。怀二宝时,别人都劝说让大宝跟奶奶睡,减轻我的负担,我问他时他说他要跟着妈妈,我就坚持把他放在身边,给他讲有个小朋友要来和他成为好朋友,结果大宝很开心,不知不觉间把小袄给忘记了,而且开始有意识的保护我,但他的不安全感依然存在。二宝时,我不在乎周围人只在乎孩子,从出生到他现在两岁多一直在我身边,虽然不论白天晚上的照顾很辛苦,而且经常要给他喂着奶给大宝辅导功课,但二宝特别自信满满,走路做事独立性特别强,特别会撒娇卖萌。

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成年人的性格缺陷都能在儿童期的创伤经历中找到答案,所以给孩子一个健康幸福的童年就是给孩子最大最好的礼物,我真的建议孩子小时候多陪陪他。上学后的孩子帮他建立好各种学习习惯,孩子就真的不喜欢你的过多陪伴。多陪陪幼年时的宝宝,毕竟他们黏你的时光只有那么几年。


黄黄66336


这个问题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心理学是有专门答案的。

如果家长有时间和精力,可以陪伴孩子到12岁。

如果时间、精力不允许,非要取舍,六岁之前,或者起码三岁之前,要陪伴孩子。

孩子上了小学,家长可以选择去上班。

第一,我们常说孩子的安全感,正是来自三岁前他和妈妈的关系。

三岁前,孩子没有客体稳定性与情感稳定性。

什么意思?

客体稳定性,就是一个物品,在不在眼前,其实这个物体都客观存在。但是三岁之前的孩子不知道,所以你去厕所,他不让你关门;或者他喜欢你拿一本书遮住脸,跟他躲猫猫;因为他认为看不到你,你就不存在。

这时候如果妈妈离开孩子两周(14天)以上,孩子内心就会留下创伤。

情感稳定性,就是父母对他的爱是永恒的。你会不会发现孩子三岁之前经常会说:妈妈不爱我了…或者问:妈妈还爱我吗?

大人会觉得很搞笑,我是你爸你妈当然爱你,可是孩子并不知道你对他的爱是永恒的,他需要一遍遍确认。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离开孩子,孩子会怀疑你对他的爱,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值得被爱?

这样的孩子敏感胆小,没有安全感…

第二,三岁之前,孩子和妈妈建立的关系,形成一种模式,以后成为他的人际关系模式。

如果三岁之前,他无法和妈妈建立一种稳定的关系,他内心会有很多的焦虑,未来和其他人打交道,也不敢深入。

第三,三岁之前孩子会度过无数个敏感期,而妈妈对孩子相对包容有理性,与老人对孩子的完全溺爱不同。妈妈的育儿观也会更跟得上时代。

所以三岁前,如果完全把孩子交给外人,或者交给老人。孩子上小学时,妈妈想管,发现已经晚了,因为孩子的习惯,孩子的部分心理发育,已经呈现了某种固定模式。

所以三岁前是最应该陪伴孩子的关键阶段,如果家长时间精力有限,就要把这些用在刀刃上,一定在三岁前多陪伴孩子。

我是心理咨询师莲君 ,为你的的教育加点阳光💕


亲子故事莲君说


每一个家庭的条件都不一样,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幼儿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多陪伴孩子。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

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陪伴的概念,事实上陪伴是远远不够的。家长更应该在陪伴的过程中,有效的培养孩子的各种核心素养,比如孩子的意志力,专注力,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等。而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是可以融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的,没有必要刻意的去上什么培训班,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够在家庭中有效完成的。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学科思维的重要时期。

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是有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基础的学科思维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有意识的从低年级阶段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这些核心能力,那么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必然可以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在学习上也不需要家长操太多的心。事实上到了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很多的家长辅导孩子就明显的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好孩子基础的学习能力就显得极为关键。

但是很多的家庭可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家长当中有一个人全职出来照料孩子,那么尽量找一份相对比较平稳的工作,能够及时的上下班,下班以后及时的陪伴和培养孩子这些核心素养和基础的学习能力,也是完全可以的。一般来说,无论孩子在幼儿园还是小学,白天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所以,上班不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致命影响。

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长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的安排。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当中,要积极的去学习国际前沿的现代家庭教育知识,有效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智慧,从而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不至于缺席最重要的时刻。


学习力教育视点观察


三岁以前,妈妈尽量陪伴孩子,占据孩子内心的情感位置。三岁以后,孩子的情感上,就形成了依赖,如果这个人不是妈妈或者爸爸,后续是很难很难改变的。

我孩子四个多月的时候,我就回去上班了。我当时就认为,反正孩子还这小,啥也不懂,谁看着都是一样的。于是把孩子交给了奶奶。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就发现孩子有什么委屈,有什么事情,最先想到的人是奶奶,而不是我,小时候,这种情感的培养,是陪伴孩子一生的基调,很难改变的。

此外,好多习惯都是在孩子三岁养成的,例如:孩子吃饭的习惯,大概一周岁左右开始吃饭,大部分奶奶带大的孩子,都是喂大的,孩子自己根本不动手。妈妈带大的孩子,会有更好的习惯。

有句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觉得有道理。其实,好多习惯,三岁就养成了,会影响孩子一生。

所以,我建议三岁之前陪孩子为主,三岁之后,继续打拼事业。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祝宝贝健康成长!


Veeyn


我是ivan妈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条件允许的话还是要一直陪伴。

给你讲一个我的列子:我的孩子(是个男孩子)在一周岁后我就去上班,孩子由我父母在带,因为这是我们两个家庭里第一个孩子,外公外婆特别疼爱,我妈妈有时候在他犯错误的时候也会批评,但没有正确引导他改正,晚上回家相处的时间也不多也没有及时发现他身上的小毛病,到了孩子7岁我就自己接回来自己带,我才发现孩子身上的小毛病特别多,

1、特别爱哭,一说就哭个不停(到现在10岁了,有时候孩子这样)

2、做事拖拖拉拉(一个作业半小时他能解决,他要拖到一个小时,到现在四年级了还是一样)

3、爱插嘴(现在慢慢改了)

......虽说我们去工作是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很多小毛病在小时候未能改正到大就特别难改,孩子交给别人带,未必在生活上的小事上发现孩子的问题,父母自己带的话,发现问题会及时纠正,而且我们会更容易发现孩子的小问题。

再说说在孩子上学的时候,再去上班吧,如果条件不允许的,可以找一份早点下班的工作,虽然现在托管很多,可是托管很多为了让孩子能早点完成作业,甚至拿答案给他抄,而且托管的很多是不同班同学,考试有早有晚,有的托管老师甚至会把考过的考卷给没考的孩子做,所以寄在托管的孩子平时考试都感觉考得不错,可是到期中期末就有差别,如果说带回来自己教,家里老人很多都不会,所以说孩子上学的更需要家长在,最起码我们也会认真去教,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条件允许父母最好多多陪伴。希望我的回答你给带来帮助


ivan妈妈


如果有条件,无论任何时候,都要陪伴孩子。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培养孩子,不仅仅为了生命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参与一段生命成长的过程!陪孩子在一起的快乐童年,好难得好珍惜,一晃眼当他是个小伙子的时候,会发现现在的淘气捣蛋到长大后都是幸福和回忆。陪伴孩子成长,就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乐时光,是一件多么值得我们感恩的事情啊!

养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12岁之前的陪伴尤其重要。无论生活多么艰辛,跟孩子在一起,对他的性格的培养都是再好不过的。会让孩子懂得一家人不离不弃,亲情第一位。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信任,完全取决于爸爸妈妈的影响。

人的一生很短,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孩子这么幸福。作为生命的延续,孩子是上天给予我们的厚礼。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份殊荣,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好好陪伴孩子长大,比给孩子留下一座金山银山更重要!你陪我小,我养你老!


野蔷薇半夏


1⃣️


奥特曼卡片凯旋麟来


每个家庭的条件不一样,根据自己现实条件来调配,生活要继续,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凡事都要懂得取舍。有条件的当然都需要,每个阶段给孩子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小的时候,父母可以见证孩子的成长,性格上肯定是不会那么孤僻,虽然小孩长大了可能会忘记,但是性格修养是从小需要培养的。上学了,小孩有自尊心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我记得我小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每次回家的时间都不确定。我每次放学回家就很兴奋希望妈妈能回来,能吃到妈妈做的饭菜,一次次的失望没让我放弃。走到家门口悄悄的看一下家门有没有打开,如果打开了那妈妈是回来了,那种心情现在都无法忘记。记得有一次我手上关节处长了个脓包,妈妈回来照顾了我半个月,我心里就一直想要是一直生病就好了,妈妈就会一直陪着我。我现在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一直都没上班,一直都是带着孩子和老公在外面务工。生活苦没关系一家人在一起就好。


昊睿宝妈


我认为孩子从出生到小学六年级毕业这段时间都是非常需要父母陪伴的,这个时间段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孩子1-3岁,是与父母建立爱、亲密与安全的极关键期,母亲的哺乳、拥抱、抚摸和亲吻无可替代。孩子在切断脐带的那一刻起,由于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孩子的心理状态是极其恐惧的。 母亲对孩子细心敏感的照顾,无时无刻的拥抱、抚摸,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熟悉的环境和心跳,让孩子感到爱与安心。


孩子4-10岁,是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权威、信用和值得依恋的关键期,而依恋就来自于陪伴,藏在你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个瞬间里。 陪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游泳、一起画画、一起旅行,孩子对你的亲密、依恋、信任就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

在孩子生命最初的这关键几年,得到父母正常的爱与陪伴的孩子,大多更有安全感,心智比较健康。 从小得到父母精心养育的孩子,也往往更容易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更顺畅地接纳父母对自己的教育。 如果孩子与父母不亲近,亲子关系不好,孩子表面服从,内心却朝相反的方向使劲,再好的教育也是事倍功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