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擦亮“金字招牌” ——仙作品牌發展紀實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仙遊紅木人從最初簡單模仿明清傢俱起步,承襲先輩技藝,同時以高超的榫卯工藝,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髮展壯大仙作產業,使仙作成為仙遊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木雕工藝漸成規模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仙遊民間手工藝人還處於零散做工階段,以師帶徒,走街串巷、上山下鄉,為群眾製作生活必須的木製品。早期,仙遊地區木作工藝區分為“大木”和“細木”。受當地民風民俗影響,民間木雕藝人把仙遊的國畫藝術與精湛的木雕藝術融為一體,雕刻多種山水、人物,飾以黃金裝飾在床、櫥、桌、椅等木傢俱上,精緻美觀。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仙遊商業開始萌芽,木雕工藝也逐漸形成規模。1958年,縣民政局民政科在柳坑創辦“仙遊縣福利雕刻廠”,這是仙遊第一家國營性質、較成規模的木雕廠,年產2600件木雕,產值1.9萬元。1971年,榜頭公社在靈山創辦了榜頭工藝廠;1973年度尾雕刻廠創辦。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仙遊有不少鄉鎮都辦起了工藝廠,僅度尾鎮就有工藝一廠、工藝二廠、工藝三廠,工人最多時達到數百人。也是在這段時期,出現一批淘金客開始下海經商,遊走於閩南、臺灣、東南亞、美洲等地,承接寺廟修建的工作。他們從海外各地帶回名貴木材,同時不斷向外輸出仙遊特色的精美工藝品和仿古紅木傢俱。

多措並舉擦亮“金字招牌” ——仙作品牌發展紀實

▲海峽藝雕旅遊城內客戶洽談(餘立凡 攝)

據介紹,早期,仙遊民間雕刻工藝多為製作實用傢俱,材質也多為普通實木。到了上世紀80年代,榜頭、度尾一帶的民間手藝人將成熟的雕刻工藝嫁接於紫檀、花梨、酸枝等高端材質之上,“紅木傢俱”的概念逐步形成,且衍生出佛珠、擺件、茶具、人物像及天然巧雕根藝等工藝小件產品,仙作在近代的雛形也由此萌芽。

仙作傢俱名聲鵲起

1985年之後的十多年間,仙遊民間手工藝者紛紛自立門戶,湧現出個人辦廠潮。榜頭鎮壩下、紫洋、仙水、溪尾、東橋、泉山、象塘等村,先後辦起木雕廠,生產仿古傢俱、茶具、人物像、屏風及天然巧雕根藝精品等產品銷往國外。這其中,榜頭壩下作為紅木古典工藝傢俱的生產基地更是聲名鵲起。

2006年,仙遊榮膺“中國古典工藝傢俱之都”後,產業更是開始迅猛發展,“中國仙作紅木傢俱產業基地”“中國古典傢俱收藏文化名城”“全國紅木古典傢俱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 “中國紅木傢俱質量創新提升縣”等稱號接踵而來,“仙作”古典傢俱製作技藝也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特別是201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設的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世界中式古典傢俱之都”稱號,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古典傢俱產區。

2018年,全縣工藝美術產業產值、稅收、企業數、規模企業數、從業人員均比2006年成倍增長,其中,產值400億元,是2006年20億元的近20倍。仙作紅木古典傢俱高端產品佔全國市場的80%以上,仙遊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木雕生產基地之一。

調整轉型逆勢突圍

近幾年,全國紅木產業都處於調整轉型期,“仙作”產業近兩年與以前相比也增長放緩,但總體仍穩中有增。與此同時,仙遊縣委、縣政府開始著力推進工藝美術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全力打造全球工藝美術行業具有話語權的第一品牌。

為鼓勵企業提振信心、引導產業集聚發展,仙遊進一步完善出臺了《關於推進工藝美術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仙遊縣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工藝美術產業轉型升級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惠企政策,對工藝美術產業轉型升級重大事項,採取“一企一策”“一園一措”“一事一議”專題研究解決。相繼成立了福建省古典工藝傢俱協會、福建省紅木電子商務協會、福建省紅木工藝品協會等,通過加強對會員企業的管理、引導和規範化服務,促進古典工藝傢俱產業轉型發展。

2018年5月28日,福建省仙作運營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通過全面整合產業鏈研發設計、傢俱製造、營銷、物流、評估、鑑定、保險、供應鏈金融、品牌保護、售後維權等環節,推進資源共享、行業細分、抱團發展、降低成本、服務提升,引導仙作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多措並舉擦亮“金字招牌” ——仙作品牌發展紀實

▲仙作代表——千工拔步床(唐偉攝)

據瞭解,為進一步加快全縣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靠前服務,強化要素保障,主動為企業解難題。縣財政設立“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資金投入不少於500萬元。

產業集群強勢崛起

2019年以來,仙遊已組織100多家企業分別參加了7場大型展銷會,達成意向合同3.2億元,成交2.6億元。該縣大力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各類經貿洽談和展覽展銷活動,每年都舉辦中國(仙遊)紅博會、仙作中國行、仙作紅木文化周等活動。

人才,是支撐產業發展的基礎。仙遊大力實施工藝美術產業“雙百雙千”人才培育工程,開展工藝美術職稱和技術等級評定活動,舉辦和組織“仙作杯”、“海峽藝雕杯”等職業技能競賽,促進一大批技術能手和工藝美術師脫穎而出。同時,落實人才引進激勵機制,促進各地技藝人才不斷流入聚集,目前仙遊已成為全國各地雕刻藝人、木工能手聚集的“高地”。

目前,仙遊全縣現有國家級工藝大師18人、省級工藝大師136人,市級工藝美術師571人,工藝設計人員1008人。同時,全國各地一流的木雕藝人、能工巧匠雲集仙遊,高峰期外來從業人員達5萬多人。整個產業共註冊商標1600多件,現有集體商標1枚(仙作)、中國馳名商標6個、省級著名商標55個、省名牌產品53個。擁有創新產品外觀設計專利2000多項,近幾年在“百花獎”“山花獎”“爭豔杯”大賽和國內各類展覽展銷中屢屢獲獎,共獲得金銀銅獎2500多個,居全國縣域前列。

來源 :《當代品牌》2020年第1期

多措並舉擦亮“金字招牌” ——仙作品牌發展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