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以后,少数民族的加入,由“分食制”演变成“合食制”


日本和欧美进餐时,都是分食制,而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最深的就是唐朝,比如和服、唐刀(包括现在的倭刀也有影响)以及饮食习惯。而我国为何会改变分餐制变成合食制呢?

目前网上大家较为赞同的是因为家人或朋友围聚在一起热闹,可以增加彼此双方情感,同食一盆食。其实不然,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是分餐制,直到后来南北朝时期,文化冲突融合慢慢发展过来的。你可能会问唐朝不就是在南北朝之后吗?为什么不受影响?

魏晋南北朝以后,少数民族的加入,由“分食制”演变成“合食制”

日本现今的分食制如同老祖宗们吃饭的时

《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就曾有记载,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为了广招门客,礼贤下士,与所有宾客饮食一样,包括穿着。某天,一位侠士莫名而来,作为主人的田文前来招待这位门人,顺便认识下。宴请时,天已黑,恰巧有下人挡住了烛光,这位新来的门人以为,他们吃的不一样,于是愤怒而起准备离开,此时孟尝君将自己食物端到眼前,这位侠客羞耻不已,觉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刎谢罪。可知他们是分食,而且食物是放在食案上,大家跪坐而食。

我们现在所说的"筵席",是"延"和"席"分开的,其实都是席子,席地而坐,将食物放在食案上。在《后汉书.逸民传》就有记载隐士梁鸿每次外出工作回来后,妻子都会将烹制好的食物,放到食案上,举至眉前,以示尊敬。孟光的举案齐眉,成为了他们夫妻相敬如宾的千古佳话。

魏晋南北朝以后,少数民族的加入,由“分食制”演变成“合食制”

南北朝文化以前,人们所用的餐桌椅和现今的差距很大,日本如今使用的较为吻合。低矮的食案是适应席地而坐的习惯而设计的,从战国到汉代的墓葬中,出土了不少实物,以木料制成的为多,常常饰有漂亮的漆绘图案。汉代承送食物还使用一种案盘,或圆或方,有实物出土,也有画像石描绘出的图像。承托食物的盘如果加上三足或四足,便是案,正如颜师古《急就章》注所说:"无足曰盘,有足曰案,所以陈举食也。"

以小食案进食的方式,至迟在龙山文化时期便已发明。考古已经发掘到公元前2500年时的木案实物,虽然木质已经腐朽,但形迹还相当清晰。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些用于饮食的木案,木案平面多为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长约1米,宽约30厘米上下。案下三面有木条做成的支架,高仅15厘米左右。木案通涂红彩,有的还用白色绘出边框图案。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礼"和"乐"等了周朝时期开始实行,所以在用餐时,也是完全有划分,而且食物均等分配。

到了西晋王朝灭亡后,生活在北方的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族陆续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他们的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

魏晋南北朝以后,少数民族的加入,由“分食制”演变成“合食制”

少数民带来文化融合影响导致餐椅变化和合食制出现

隋唐的国君都有少数民族血统,而随着魏晋南北朝以来,少数民族的进入带来了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公元5~6世纪新出现的高足坐具有束腰圆凳、方凳、胡床、椅子,逐渐取代了铺在地上的席子,"席不正不坐"的传统要求也就慢慢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敦煌285窟的西魏时代壁画上,看到了年代最早的靠背椅子图形,有意思的是椅子上的仙人还用着惯常的蹲跪姿式,双足并没有垂到地面上,这显然是高足坐具使用不久或不普遍时可能出现的现象。在同时代的其他壁画上,又可看到坐胡床(马扎子)的人将双足坦然地垂放到了地上。洛阳龙门浮雕所见坐圆凳的佛像,也有一条腿垂到了地上。

魏晋南北朝以后,少数民族的加入,由“分食制”演变成“合食制”

唐朝时期已有人开始会食了,坐在四足高凳上,双腿直立一起进食,而到了唐后期就更加普遍在一起会食。从唐朝多个墓葬中都有出土关于会食的壁画。如韦氏家族墓中,东壁见到一幅《野宴图》壁画以及唐朝绘画的《宫乐图》等等。

宋朝的清明上河图中小酒馆中更像现代人聚餐时的情景,除了打扮不同,要知道在这之前还有一个短暂的王朝属于少数民族——蒙古族,虽然这个历史记载较为残酷,将人等划分极致,也带来新的文化融合。

魏晋南北朝以后,少数民族的加入,由“分食制”演变成“合食制”

我们如今的红白喜事的举办估计就是从宋朝较为完整的传承下来。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说北方民间有红白喜事会食时,有专人掌筵席礼仪,谓之"白席"。白席人还有一样职司,即是在喜庆宾客的场合中,提醒客人送多少礼可以吃多少道菜。陆游以前,白席人已有记述,《东京梦华录》就提到了这种特殊的职业,下请书、安排坐次、劝酒劝菜,谓之"白席人"。白席人正是会食制的产物,他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食客行动、掌握宴饮速度、维持宴会秩序。现代虽然罕见白席人,但每张桌面上总有主席(东道)一人,他的职掌基本上代替了白席人,他要引导食客一起举筷子,一起将筷子伸向同一个盘子。

魏晋南北朝以后,少数民族的加入,由“分食制”演变成“合食制”

结语:

随着我国历史上民族文化的融合,导致了我国由原来坐席或者跪席而食,由少数民族带来的胡椅,改变了原来就食习惯,因为如今的桌椅能够将自己腿部更加伸展开来,再加上在一起围坐,可以更好的互动,由原来的"分食"变成"合食"。再加上宋朝时期文人更加风雅,以文相交,而宋朝后期偏隅南方,北方则有金人统治,双方文化影响差异,南方含蓄,北方豪迈,导致宋朝靠近南方的百姓的行酒令,更加直白。

桌椅的高度使人们更加将手臂腿脚伸展开来,更加热闹的景象出现,这种围坐在一起吃饭更被老百姓接受,也不用再去分配食物而烦恼。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后汉书》,《宋史》,《续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