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湘理: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压垮过



习近平总书记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当前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中国人民与各种危机灾害的斗争史


中华民族5千多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与各种危机灾害作斗争的历史。邓拓在其学术名著《中国救荒史》中指出:“我国灾荒之多,世界罕有,就文献可考的记载来看,从公元前十八世纪,直到公元二十世纪的今日,将近四千年间,几于无年无灾,也几乎无年不荒;西欧学者甚至称我国为‘饥荒的国度’(The Land of famine)。综计历代史籍中所有灾荒的记载,灾情的严重和次数的频繁是非常可惊的。而且前代统计调查不完备,记录遗漏的一定还不少。然而就现有文字记录看来,几已填满史册,不可复加了。”


中国历来以地大物博著称,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另一面:中国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异常多变,生态环境脆弱,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其表现是: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变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成灾比率高。据1990年代初期统计,1949年至1989年40年间每年仅气象、海洋、洪水、地质、地震、农业、林业等七大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即达300亿元至400亿元以上,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8至1/5,平均每年有数万人死于各种自然灾害。由于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经济建设密集性发展,自然条件日趋复杂,导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更加严重,灾害间隔逐步缩短,1980年代全国平均成灾面积已是1950年代的2.1倍。1990年代以前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比如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1966年的邢台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87年的大兴安岭森林大火,都给我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但是,中国人民在与各种危机灾害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斗争,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没有中国人民战胜不了的危机艰险


洪涝、瘟疫、地震,是严重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大自然灾害,也是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三大危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三大自然灾害在新中国仍然存在,近30年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也仍然是它们。

1998年夏,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长江出现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洞庭湖澧水发生历史最大洪水,湖北沙市洪峰水位超过1954年的历史最高水位,也超过荆江分洪上限;嫩江、松花江同样遭遇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型特大洪水。这一年发生洪水的河湖之多,洪峰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久,历史罕见!洪水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据统计,全国受灾面积达3亿多亩,受灾人口达2.23亿人,倒塌房屋490多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派出专家组为抗洪抢险提供技术指导,沿长江、嫩江、松花江各省市军民紧急动员,团结奋战,加固堤防,排除内涝,严防死守,我们最终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把灾害损失减到了最低限度。


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非典疫情重大灾害。疫情在中国广东发生后,逐步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当时引起了社会恐慌。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及时研究和部署防治非典工作,将非典列为法定传染病管理,如实公布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群防群控。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成立防治非典指挥部,统一调度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组织的作用,确保预防、救治工作紧张有序进行。在非典肆虐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着力加强重点建设,促进工业生产,保证物流畅通,及时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实行减免税费、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并制定促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战胜了疫情,中华民族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汶川特大地震,涉及四川、甘肃等10个省区市,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举世罕见。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党中央、国务院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切切实实做到了让灾区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住处、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全力抢修交通、电力、通信、广电、水利、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及时处理和化解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及时准确公布灾情,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灾区人民勇敢地走向新生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克服各种危机艰险的根本保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这三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危机,更加可以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克服各种危机艰险的根本保证。

当年来势凶猛的洪水,严重威胁着沿江沿湖众多的城市和广大农村,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由于一些重要堤坝段出现溃坝,抗洪抢险曾经出现十分危急的局面。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紧急动员起来,特别是受到洪水威胁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前来支援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洪水展开艰苦卓绝的搏斗,打了一场抗洪抢险的人民战争。1998年8月24日,全军和武警部队投入抗洪抢险兵力总计达27.6万人,这是自渡江战役以来在长江集结兵力最多的一次。广大军民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洪峰,成功地保住了大江大河大湖干堤的安全,保住了重要城市的安全,保住了重要铁路干线的安全,保护了人民生命的安全。抗洪抢险斗争中焕发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成为推进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当年肆虐无忌的病毒,严重威胁着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面对能致人于死地的病毒,在抗击非典斗争的艰难时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打了一场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第一线,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坚持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视疫情如命令,舍小家顾大家,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挺身而出,顽强拼搏,舍生忘死。我们不但取得防治非典工作的重大胜利,而且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并在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抗击非典精神,成为推进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当年残酷无情的地震,严重威胁着震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坚决战胜这场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是对中国人民意志、勇气、力量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大检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奋勇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成为推进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并决胜全面小康


回顾中国人民抗击这三次重大自然灾害和危机的过程及在斗争过程中所培育起来的民族精神,我们就能更好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回顾历史,正是为了在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每天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口头指示和批示,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专题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工作。中央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战略策略,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我们把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各方面力量支持疫情防控作为重要保障,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关键着力点,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们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我们立足地区特点和疫情形势因应施策,把武汉和湖北作为全国主战场,对其他省份加强分类指导,严守“四道防线”,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略格局。


中央还加强对武汉和湖北防疫的统一指挥。1月22日,党中央果断要求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党中央把武汉和湖北的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提出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明确要求,强调要采取更加严格、更有针对性、更加管用有效的措施,把疫情扩散势头遏制住。同时统筹抓好其他地区防控工作,加强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特别是武汉人民和湖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现了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各部门、各战线、各系统各司其职,全社会都动员起来,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有这样伟大的党,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精神,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疫情?!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危机?!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也一定能够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