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常說的一句俗語:遠親不如近鄰 ! 左鄰右舍比親戚還親!


北京人常說的一句俗語:遠親不如近鄰 ! 左鄰右舍比親戚還親!

老北京市井民俗文化是由住在古街舊巷和最具代表北京人標誌的衚衕裡的北京人世代傳承脈搏續下來的。這裡的俗可不是俗氣的意思 ! 是說北京人生活的狀況和狀態。既然說到了民俗,咱就聊聊北京人的民俗習慣和人文特性。

北京人常說的一句俗語:遠親不如近鄰 ! 左鄰右舍比親戚還親!

北京人常說的一句俗語:遠親不如近鄰 ! 早先的左鄰右舍比親戚還親,如果說院裡的孩子都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一點都不誇張,這就是鄰親舍愛!

我們住的院子是60年代初由(玉器廠)倉庫改成職工宿舍的,大家都在一個單位工作,上班抬頭看,下班低頭見。即是同事又是鄰居,所以大家相處融洽,非常和睦。不像一般的大雜院五行八做幹什麼的都有,鄰里關係比較複雜。

那時候院裡都是雙職工,白天大人上班,小孩上學。院裡就幾個老人在家。大人臨上班時把自家的鑰匙交給相鄰的老人,待下班時家裡的火爐已經幫著籠著,火爐上的水也做開了。省了好大的事,起碼不用為準備做飯的前序忙活了,節減了好多時間。那時候沒聽說誰家丟過東西。鄰里如同一家。閒暇時大傢伙兒就在院子的寬敞處下棋喝茶,聊聊閒情逸聞。一片“談天品聞多閒樂,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景象!

02年我們所住的東花市斜街拆遷,幸運的是大多數老街坊都選擇了回遷,大家還生活在一個個小區。雖然是一個小區,但大家相隔甚遠,除非相互約定,否則很難見到,再也找不到“遠親不如近鄰”的感覺了。老北京人的習俗慢慢地也就隨著消失了!

北京人常說的一句俗語:遠親不如近鄰 ! 左鄰右舍比親戚還親!

既然說到咱北京人的習慣或習俗,咱今兒就聊一聊老北京人的習慣俗性。都說北京人說話兒化音濃,其實咱北京人說話的特點是籠統簡練,不繁冗。就按我們居住的地方說吧!比如:我想出去找同學玩會兒,除了必要的禮貌用語外就簡明扼要的說 : 我去大廟了啊!別以為是去廟裡燒香拜佛了,非也。那是去舊時留下來的廟宇經過改造和變遷後成為住居的院子!去剃頭棚!這話讓不瞭解北京習俗的人一聽首先想到的是去剃頭了,不是的,其實是去剃頭棚相鄰的院子裡的同學家。去上坡!所謂上坡就是去找坐落在坡上的院落裡的小夥伴玩耍,而非土坡。去北院!那就是路北的院子。反之路南,就是南院。諸如此類,一句話就詮釋明白了,不多贅述。有意思吧,如果不是北京人肯定聽著雲山霧罩的,可咱聽著就兩字:門清!

北京人常說的一句俗語:遠親不如近鄰 ! 左鄰右舍比親戚還親!

在咱北京人的習俗裡還有在給孩子起大名(學名)的時候再起一小名(乳名)的習慣,而且起的小名各具特色,朗朗上口。就拿我們院來說吧!像小巍子、濤子、小義!這些都是按大名最後的字起的,都比較普通,就不多贅述了,咱說一說有特點的。比如:胖子!這絕對一出生就是個胖小子。狗三兒!一聽這就是屬狗,家裡排行老三的男孩子,女孩子誰起小名叫狗兒啊。聽著也不舒服啊。全有!家裡祖輩俱在,七姑八姨,叔伯滿堂的家庭,全都有啊。鴨爪!這個是街坊起的外號似的小名,由於小時候較胖,走路一跩一跩的,故得此名。小喜兒!不能叫小喜,得叫小喜兒,得兒化音。小丫,黑翠、翠蘭、花花!這些都是女孩子。小二!排行第二,中性詞,男女孩兒通用。大俠!聽著像男孩吧?其實是女孩。不過人如其名,此女體態粗壯,聲如洪鐘,走路帶風。如果生活在腥風血雨的武林世界裡整個就是真實版的“梅超風”,現在統稱“女漢子”!不知她父母當時起小名時可能就未卜先知了吧!呵呵。咱北京人的市井習俗就是這麼深奧有意思,而且充滿了趣味,誰也不覺得有什麼別扭和不妥,這就是早先北京人的生活和傳統。

北京人常說的一句俗語:遠親不如近鄰 ! 左鄰右舍比親戚還親!

其實咱北京人不光習慣和習俗簡單明瞭,活法和想法也非常簡單。咱北京人思想沒亂七八糟的雜念。非常現實,而且有自知之明。咱知道自己沒有縱橫捭闔的能耐和遠志,也不具備驚天泣地的脈象。無非就是坐一起聊聊大天,喝口小酒,悠哉悠哉地生活就是最大的滿足!(個人觀點)

一晃50多年過去了,我們的老家兒十有七八已經作古了,我們這房兒也接近六秩之年了!只希望老街坊們生活快樂,祈盼大家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