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的生母是杨氏之女,那么皇后贾南风为何会与杨骏反目成仇?

苏小衿


简单说,

贾、杨均是利欲熏心之辈,无谓亲疏,皆可反目成仇。但这个说法毕竟笼统,仔细分析贾南风与杨骏反目的原因,大致有三点:

一、大杨后并非杨骏之女,贾南风从未将小杨后当婆婆

我们先弄清楚一件事,晋武帝有两位杨皇后,第一位是元后杨艳,第二位是杨艳的堂妹,也就是杨骏之女杨芷。

虽说都是姓杨,杨艳与杨芷年纪相差21岁,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差了一辈人的岁数,满满都是代沟,要说堂姐妹有什么私交,那是不大可能的。

除了年纪上的差距,杨艳与杨家本身也有隔阂,她出身时母亲赵氏难产身亡,父亲又很忙,因此将杨艳寄养在舅舅家里,由舅母抚养成人。

也就是说,杨艳虽是杨家女,但吃的是赵家饭,心自然也是偏向赵家的

当杨艳被立为皇后时,她立刻向晋武帝为舅舅、舅妈请封,不仅如此,这份报恩之情还延续到舅舅赵俊的家人,也就是他的兄长赵虞身上。

赵虞被授予高官,女儿赵粲还进宫做了夫人,成为杨艳的左膀右臂。

而此时的杨家,并没有得到太大好处。

直到杨艳病重,自知命不久矣,为了巩固傻儿子司马衷的太子地位,这才想到让堂妹进宫,成为武帝的第二任皇后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杨艳甚至在病榻前苦苦哀求,武帝对她极有感情,最终同意了此事。

事实上,杨艳如此执著堂妹当继后,也是有原因的,当时武帝有一胡贵嫔,极得宠爱,在宫中待遇仅次于杨后,令得杨艳又嫉又恨,为防胡贵嫔上位,这才推荐了自家堂妹。

有趣的是,这位小杨后非常年轻,进宫时不过十七八岁,恰好与元后杨艳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晋惠帝司马衷同岁,比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大2岁。

一个跟丈夫同岁的年轻婆婆,试问贾南风对她是什么感觉?

恐怕贾南风不仅不会将杨芷当成长辈来尊敬,还会处处防着她,阻止她亲近自己的太子老公。

所以,贾南风与小杨后之间,不是正常的婆媳冲突,她们更像是两个正当妙龄、旗鼓相当的少女,处在同一屋檐下,悄无声息、却又非常默契地,各自对这个家宣示主权

一山不能容二虎,雌虎更不行!

这场女人的战争,已经拉开帷幕。

二、外戚争权,太后党与皇后党,从来都是冲锋主力

在中国古代宫廷史上,外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而同为外戚,也分个三六九等,有太后党,还有皇后党,甚至宠妃也结党。

太后与皇后,绝不是普通的婆媳,这点历史早已验证,面对权力,伦理也压制不住贪欲。若两位尊贵女人的身后还有一个大家族,那这场争斗就变得更可怕了。

非常不幸,晋惠帝时期的这场外戚之争,完全切中以上要点。

太后杨芷,皇后贾南风,这二位都年轻有野心,不想碌碌无为地渡过人生。

或许杨芷还好一些,比较正常,贾南风却在很早时就表现出了对权力和政治的兴趣

晋武帝曾经试探过儿子的智力,担心他不能当好皇帝,结果贾南风从旁出谋划策,让老公顺利过关。

贾南风为何如此敏锐?原来她的出身不简单,是武帝心腹大臣贾充之女,这贾充有多受武帝器重呢?贾家有四个女儿,就出了一位王妃,一位太子妃,而且王妃嫁的是曾经差点当皇帝的武帝同父同母亲弟弟齐王;太子妃便是这位贾南风。

晋武帝选择贾女作太子风,正是想借贾家势力,扶持太子。贾南风也"不负众望",果然心狠手辣,干脆果断。

惠帝即位后,贾南风一心想干番大事业,却被人半途截胡。

杨家来抢权力了。

杨太后未必懂政治,但杨骏是懂的,他仗着太后父亲的身份,把持朝政,给自己的兄弟、下属都升官加爵,惹得贾南风非常不高兴。

如此一来,动手只是迟早之事,杨家挡了贾家的路,自然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说到底,利益之下,并无亲情。

三、贾南风为人狠辣,记仇不记恩

说完客观原因,我们再来说说主观因素,也就是贾南风的性情作派。

贾南风是一个心狠手辣、记仇不记恩的人,她报复心极强,而且是武将家庭出身,不把人命当回事,作太子妃的时候,更曾亲自动手,手持利刃戳死戳伤太子宫中怀孕的宫女数名,弄得人心惶惶。

事关子嗣,武帝也大为恼火,下令修建金墉城冷宫,准备替太子动手,将太子妃打入冷宫囚禁,甚至是废掉太子妃。

大杨后的表妹赵粲赶紧替贾南风求情,小杨后也从旁劝解,认为贾南风只是年纪小,免不了妒忌,这才做错事。

小杨后的叔叔,即杨骏之弟杨珧,也向武帝进言:"贾充有功,一向是陛下您的心腹,即使太子妃有错,看在已故贾充的面子,也饶她一次。"

武帝寻思着有理,便放过了贾南风。

如此说来,小杨后也好,杨家男丁也好,对贾南风是有救命之恩的,但贾南风并不记恩,反而因为小杨后经常以母后的身份教训她,规劝她的行差踏错,暗自记仇。

杨家掌权后,贾南风暗中联系楚王等人,突然发动政变,杀死杨家满门。

小杨后在宫中得到消息,想要救父亲,却无法出宫,便向宫外射出帛书:"救太傅者有赏。"

结果,这一举动被贾南风抓住把柄,称:"太后与杨骏同反,大众不得妄从。"

太后谋反,还因此而获罪,被打入冷宫,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了。

不仅如此,被关入金墉城的小杨后,很快被贾南风断绝饮食,活活饿死。

对救命恩人下此毒手,贾南风手段之狠,也堪比无数枭雄了!

小结:

如果说晋惠帝非常人,特别的傻;那贾南风同样非常人,特别的毒。

这样一对奇葩的夫妻组合,不仅坑了继母杨氏全家老小,司马家上上下下的王爷,也让他们搅合在"八王之乱"中,所谓灭国祸根,真是当之无愧。


元二使安西


【我是浮生若浅,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捋一捋这其中各个人物的关系,这样后面就更方便大家来了解啦。

捋一捋几位的关系

晋惠帝司马衷是西晋的第二任皇帝,也是著名的傻子皇帝,晋武帝与武元皇后杨艳次子,因为长子早夭,所以在公元267年,司马衷顺理成章被册立为太子。晋武帝驾崩后,正式即位。

贾南风是晋惠帝的皇后,父亲贾充是西晋的开国元勋。公元272年时,由晋武帝指婚给司马衷为太子妃,司马衷即位后册立贾南风为皇后。

而与贾南风反目成仇的杨骏,是晋武帝的第二任皇后武悼皇后杨芷的父亲,杨芷皇后是杨艳皇后的堂妹,算起来杨骏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叔外公。

矛盾根源是什么?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傻子皇帝,那么他便不具备处理政事的能力。那这些交给了谁来做?

一边是晋惠帝的叔外公杨骏,杨芷皇后所在的家族,亦是晋惠帝的外家,在晋武帝执政后期便揽尽天下大权,晋惠帝登基后,晋升杨骏为太傅、大都督,统摄朝政,总领百官。

另一边则是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贾南风在当太子妃的时候便是跋扈小气著称,曾经险些被废。

贾南风是心机深沉且善妒之人,她样貌不好看,却嫉妒其他妃嫔怀有司马衷的孩子,所以她经常对这些人下黑手,除此之外,其他坏事也没少做,因此当初晋武帝差点想要废了她的太子妃,杨芷皇后虽多次召她训斥,却也在背后帮她保住太子妃之位。只不过贾南风似乎误会了杨芷皇后给她使绊子,因此对其怀恨在心。

在成为皇后之后,想着法的跟杨芷作对,甚至想要干涉朝政。贾南风干涉朝政,自然也影响到了杨氏集团的利益,再加上对杨芷的不敬,双方矛盾日益激化,反目成仇。这场矛盾敌对最终以杨骏势力倒台、杨骏被杀,贾南风的胜利告终。这场反目的根源在于帝王对皇权的把控能力太低,导致权力外放,引起朝臣外戚势力与后宫势力相互争夺。


若浅话史


导读:祸国殃民不一定是美人,还有可能是丑妇。这取决于自己的地位。美丑不过是副皮囊,皮囊美艳或许能给自己带来暂时的益处,但是灵魂有趣方能满足一生。本是皮囊,但是贾南风却是个与众不同的丑女,“丑人多作怪”,便是为贾南风量身打造。

贾南风和杨俊不过是简单的姻亲关系,贾南风对自己的丈夫-痴傻的晋惠帝司马衷尚且没有丝毫的衷心和悔意可言,杨骏这种打八竿子的拐弯关系一旦挡道自是没有情谊可言。


背景条件

西晋政治形势

晋武帝司马炎于太康后逐渐开始沉迷酒色,荒于朝政,他宠爱皇后杨艳,两人恩爱非常。但是对两人来说不圆满的便是太子司马衷却是只有几三五岁孩童的智商,有一年百姓遭遇灾荒没饭吃饿死许多人,司马衷就问:没饭吃何不吃肉糜?

司马衷愚钝,杨皇后却不想让他失去执掌天下的权利,所以她需要给司马衷找一个靠得住的皇后以及强大的外戚来巩固,在这上面不得不说杨皇后是个目光短浅的愚妇。

晋武帝死后,之争共有三股势力,一股是以杨骏为代表的的保皇派,一股是以贾南风为代表的的贾式,这两股都是外戚势力,最后一股便是以楚王为代表的皇族势力。

贾南风

为了稳定司马衷的江山,皇后杨艳入了贾充的圈套,让司马衷娶了贾南风,贾南风的丑惊天地泣鬼神,也着实让司马炎夫妇吃惊。

《晋书·后妃列传》中记载:“身材矮小,眉后有一颗痣,嫉妒心强,多权诈。”

贾南风历史上又名的丑妇、恶妇、毒妇。她西晋开国大臣贾充的女儿,阴差阳错坐上皇后,本应是政治的牺牲品,但是与众不同的是她贪恋权势,极其带来的优势。

相由心生,皮囊最终会老去,贯穿这个人的始终是心性。贾南风专横擅权,心狠手辣,诡计多端,荒淫无度。

在政治上她削弱宗族势力,杀害太子,迫害嫔妃,干预朝政,祸害百姓。

贾南风干预朝政,祸害后宫嫔妃,诛杀朝臣,嫁与惠帝后好多年没有子嗣,当她得知另一个妃子怀有惠帝的子嗣,竟然将此妃子直接剖腹,极其残忍。

私下生活作风极为混乱。

如因晋惠帝憨傻,贾后豢养男宠小倌儿,且非肤白貌美的美男不可。野史上曾提到,贾南风为了物色天下美男,曾派人四处搜罗,然后供其享用,但是这些男子几乎没人再出现过,据说享用完就会被结果掉。而这些这是由一个逃出来的男子后来讲述的,就说这男子太美,贾南风没舍得杀掉。野史也曾记载美男潘安也曾受过贾后的招幸,不过并不足以去证实,也非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事情。

《晋书》:后遂荒淫放恣,与太医令程据等乱彰内外。洛南有盗尉部小吏,端丽美容止,既给厮役,忽有非常衣服,众咸疑其窃盗,尉嫌而辩之。贾后疏亲欲求盗物,往听对辞。小吏云:“先行逢一老妪,说家有疾病,师卜云宜得城南少年厌之,欲暂相烦,必有重报。于是随去,上车下帷,内簏箱中,行可十馀里,过六七门限,开簏箱,忽见楼阙好屋。问此是何处,云是天上,即以香汤见浴,好衣美食将入。见一妇人,年可三十五六,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见留数夕,共寝欢宴。临出赠此众物。”听者闻其形状,知是贾后,惭笑而去,尉亦解意。时他人入者多死,惟此小吏,以后爱之,得全而出。及河东公主有疾,师巫以为宜施宽令,乃称诏大赦天下。

由贾南风做皇后这一错误举动主要由司马炎对皇后杨艳的纵容与其皇后对司马衷这个痴傻孩儿的溺爱,也正因着两个人的一招棋错便直接导致司马炎抢下的天下迅速结束了短暂的存在。换作一个正常有远见的皇帝定然会废太子再立储君,江山交给一个痴儿相当于亲手葬送江山。但是司马炎耐不住杨皇后的缠闹,于是短命王朝就这样埋下了隐患。


杨骏

司马炎沉迷后宫不理政务,沉溺酒色,大权主要由外戚杨家,这主要因杨皇后的关系,“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兄弟,分掌大权,且深得晋武帝的信任,将政事繁务交予其处理,一时间杨氏兄弟权势滔天。

李世民曾评价:“故贾充凶竖,怀奸志以拥权;杨骏豺狼,包祸心以专辅。”

杨骏虽刚愎自用,培植党羽,风评不佳,但是杨骏三兄弟掌管政务期间,国家安定,经济复苏,一派祥和,西晋隐隐有强盛之势。

贾南风在太子妃的时候还有所收敛,对杨氏兄弟有所忌惮,登上后位之后,,贾南风与楚王司马玮勾结,将杨骏除掉。


矛盾:权利冲突

贾南风与杨骏,一在朝堂,一在后宫,矛盾在何处?

杨骏和贾南风属于姻亲关系,但是贾南风醉心权利,祸乱朝纲,想沾染朝堂掌控天下,而杨骏属于保皇势力,护得司马衷周全,两股势力必然就成为敌对势力,但是贾南风手段残忍,不择手段;而杨骏兄弟掌握朝堂,那么她就不能为所欲为。

换而言之,就是杨骏挡道了。

而贾南风与楚王司马玮的结盟,让这场拉锯战开始有了转机,局势呈一边倒,杨骏被诬陷谋反,晋惠帝令捉拿反贼,杨骏被杀害。而铲除了杨骏,更加助长了贾南风的气焰,她肆无忌惮挥霍皇权和残害臣民百姓。

而杨骏为什么斗不过贾南风?

一、晋惠帝是痴傻之人,易于控制。斗志金惠帝司马衷是痴傻之人,但其虽只有几岁小儿的智商,却是个纯净善良之人。他更是怕贾南风那副丑恶的嘴脸,所以只能任由贾南风干政,长达十年之久,在此期间她启用己方朝臣,笼络党羽,强大贾氏集团,不管是掌握得信息和势力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她对前朝后宫的渗入和控制是杨骏不可及的。

二、自古宫廷政变需要足够的军队在手,大家起鼓相当的情况下,拥兵数量和皇帝的禁卫军则成了杨骏成败的关键点,不管是发动宫变还是反制宫变,需要里应外合。而杨骏未能掌握禁军的控制权,也为他的失败划下了浓重一笔。

三、贾南风手段狠绝,弄权,有效拉拢和利用了不满杨氏的势力形成联盟对付杨骏,杨骏是先帝晋武帝钦定的辅政大臣,不是她想扳倒就扳倒的,需要更多的助力共同完成,这样就布了一个完整的局,于杨骏来说跳不跳都是错,而这一举措正中靶心,成了杨骏最致命的武器。

四,杨骏篡改晋武帝遗诏,在晋武帝临死之际,曾下诏书令杨骏和汝南王共同作为晋惠帝的辅政大臣,但是杨骏擅自篡改遗诏,将汝南王的名字抹去,这也成了坐实他谋权篡位罪名的最有力佐证。

《晋书·卷四十·列传第十》:惠帝即位,进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录朝政,百官总己。

杨骏真的大逆不道,欲取代之?据历史记载,杨骏并无子嗣,谋权篡位的心在他败北之前应是不实的罪名,他只是因权势之争失败而成为贼寇。

至于贾南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解决掉杨氏外戚这一集团,接下来便是贾氏,司马伦以贾南风毒杀司马遹为借口“清君侧”将此祸害彻底铲除。

但是因贾南风胡作非为留下的遗患是非常严重的。即使皇族没能将其祛除,那么以贾南风这种祸国殃民的恶妇作态,人人得而诛之,更晋朝短命且并不出彩,被取代是迟早的事情,只是因贾南风而引发的八王之乱加快了崩坏的节奏罢了。


公子阿九


政治权力之争父子都能反目,两个外戚之间你死我活算什么!贾南风与杨家虽说有亲缘关系,但在个人恩怨和政治矛盾面前,这点亲缘关系实在不值一提。贾南风绝不像史书上写的那样,除了为人丑陋的一面,她还是个政治手腕高超的政客,她与杨骏的冲突不可避免。

从西晋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贾杨冲突,其实也是西晋未来政治走向的派系斗争,晋武帝临终前不当处置,给身后的政治稳定带来隐患,并最终将西晋王朝带向深渊。

贾南风与杨氏家族的私人恩怨

晋惠帝司马衷的生母叫杨艳,杨艳临终前怕儿子受委屈,竭力恳求晋武帝立堂妹杨芷为后,杨骏就是杨芷的父亲。杨芷没有辜负堂姐的期望,她对非亲生的儿子司马衷尽到了母亲的责任。

杨芷虽然不是贾南风的“亲婆婆”,但是就冲杨芷对司马衷的感情,贾南风也不应该与杨家,发展到灭族的仇恨吧?问题出在哪儿呢?

  • 1.贾南风与杨芷之间的私人恩怨

最早的冲突来自于贾南风的“妒”。贾南风虽然贵为太子,却无子,不知道是因为司马衷嫌她丑,还是这个女人就是衰到家,集丑、毒、妒、色于一身,还不能生育!

贾南风不能生,千方百计阻止司马衷宠幸别的女人,但百密总有一疏,总有个别“漏网之鱼”,悄悄肚皮鼓起来。贾南风妒心大发,竟然用戟击打她们的腹部,导致胎儿流产:

“妃性酷虐,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帝闻之,大怒,已修金墉城,将废之。”

晋武帝等着抱孙子,贾南风非要让人家孙子提前到地下等爷爷,惹得晋武帝大怒,准备废了这个儿媳的太子妃之位。亏得一群大臣替她苦苦哀求,才保住了贾南风。求情的人当中,包括杨骏的弟弟杨珧,和皇后杨芷。

大概杨芷怕这个儿媳妇旧病重犯,牵连到司马衷,所以她在替贾南风求情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她的管束,时不时敲打敲打。

贾南风对杨芷替她求情一无所知,光看到婆婆总对她拉着脸批评教育,就认为自己以前的遭遇,一定是是这个恶婆捣鬼,在公公面前说了她坏话。因此,仇恨的种子埋下了。

  • 2.贾南风与杨骏的个人冲突

司马衷即位后,贾南风被册封为皇后,杨芷升任皇太后,杨骏以太尉,太傅,前将军,录尚书事,假黄钺辅政,军政大权一把抓。

贾南风是权臣贾充的女儿,深得其父精髓,对权力有一种天生的欲望。所以,做了皇后的她,不甘寂寞,积极谋求参政。杨骏就像叼着牛肉的狼,怎么肯与野狗分享?

贾南风是什么人,盯着权力眼睛都发绿,你不给她只好抢。于是贾南风悄悄发展个人势力,与杨骏走向你死我活的撕咬。

  • 3.贾南风的毒与杨骏的独

杨骏想吃独食,贾南风为夺食,势必发挥个人的特长:毒!

矛盾升级也就来自于此,假如杨骏能正视自己的缺陷,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大权独揽,把自己架到火堆上,贾南风再毒,她的毒牙也咬不到自己身上。

贾南风的毒,虽然帮助她顺利咬死杨氏一族,但是反过头来,她又取代了杨骏,把自己架上火堆,最后被别人毒杀!

在贾南风与杨骏咬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杨芷却无所作为,眼睁睁地看着势态不断恶化。这说明杨芷到底就是个小女人,身在政治漩涡,却没有半点政治才能,既不了解其父,更不了解贾南风。

贾杨之争是两个外戚的政治斗争

假如杨骏不那么“独”,贾南风不那么“毒”,双方能化干戈为玉帛吗?恐怕也是痴心妄想,因为贾南风与杨骏的斗争,不光是个人恩怨,更重要的是,这是两个外戚家族,关于帝国政治权力的争夺战!

恶毒家族贾氏掌门人贾充,本来没资格角逐外戚之争,这伙计一辈子充当走狗,到死没留下一个儿子。在古代,家族势力旺不旺,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子嗣数量是否够豪华,贾老头对外嚣张,对内怕老婆,留下两个女儿就翘辫子了。

所以,怎么看贾南风都像是势单力孤的挣扎。其实不是,贾充有个二女儿贾午,被一个叫韩寿的美男子“偷香”,最后入赘贾家,生了一个儿子,充当贾充的孙子,叫贾谧。有贾谧在,再加上堂叔伯兄弟,贾氏一门的势力,又被撑起来。所以,贾南风绝不是孤军奋战。

跟投机派贾充不一样,杨骏家族甩贾氏十八条街,人家是弘农杨氏,自东汉、曹魏,百年老字号的豪门士族!杨骏辅政的时候,他的两个弟弟,杨珧任尚书令,杨济任卫将军,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当时的政治格局,那就是“三杨开泰”!

不过,外戚政治有一个先天不足:时效性太强,不是长期饭票!皇帝换了,就意味着原来的饭票过期作废了。所以,外戚对权力更加珍惜,更加贪婪。

毫无疑问,后族和舅族,谁是老大的问题,很难解决。舅族虽然接近过去时,但是往往正处权力顶峰,轻易不会松口。后族虽然冉冉升起,往往势力不够强大,只好眼放绿光地盯着。

所以,贾南风与杨骏,只是擂台上的表演者,其背后各有一大群下足了赌注的赌徒,不玩命表演内部人都饶不了他们!这才是矛盾的本质,难以妥协。

谁执帝国牛耳?晋武帝留下的历史后遗症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按理来说,外戚政治的危害,在两汉已经上演了多次,为何总是不能杜绝?晋武帝到底是怎么想的?

  • 1.西晋开国与一纸文书

西晋开国,跟东汉开国有点相似,本质上都是政治上的胜利。刘秀与豪门士族集团签订了共治天下的“合约”,于是豪门士族集团以私家武装为股本,帮他打下了江山。司马家族也一样,他们之所以能取代曹魏,是因为他们与门阀集团签订了“文书”,形成皇权与门阀的共生模式!

不过,这种协议虽然可以迅速“融资”,在弱小的时候有人帮你做强,但是当你上市后却发现,自己很多时候根本做不了主,你得看股东的脸色行事!

司马昭是与门阀集团签协议的那个人,第一任董事长司马炎却是消化协议的那个人。

  • 2.外戚与宗族,沉渣何以泛滥

对晋武帝来说,这个消化工作很不好做。司马家族本就是门阀士族,最终它们取代了曹魏,屁股决定脑袋,坐上皇位的司马家族,对曾经的盟友态度必然会发生改变,防范成为第一要务。

所以,门阀集团不可信!

绕了一圈,司马家族又回到历史的起点:谁才是皇权最可信赖的政治势力?晋武帝到死也没想明白,更无力改变那个政治势力的平衡器——九品中正制。所以,他只能沉渣泛起,本能地求助于外戚势力。

导致西晋灭亡的“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宗族势力又是如何成为内乱之源呢?除了司马家族刚刚执掌天下,对宗族势力刻意培养,以对抗门阀集团外,跟贾南风的引狼入室有关。

  • 3.贾杨之争只是序幕

为了彻底摧毁杨氏外戚,贾南风决定引入外援——宗族势力,于是司马亮和司马玮粉墨登场。

我们发现,每一朝开国之初,宗室的势力都很强大,这也好理解,宗族是开国的最主要政治势力之一,为了对抗功臣集团,开国之君往往会保留宗族势力。

西晋宗族本来是扣在瓶子里的魔,贾南风打开了魔瓶,给杨骏带来灭顶之灾。可是魔一旦出了瓶,就再也无法遏制。杨骏退出历史舞台后,贾南风事实上成了站在宗族对里面的那个人,这就是她最终被杀的原因。

可见,贾杨之争并非西晋早期政治斗争的全部,而是序幕。它的历史根源,就在于晋武帝没能解决皇权拱卫势力的问题,当功臣集团退出历史舞台后,外戚与宗族应时而生。

综述

综上所述,贾南风与杨骏的矛盾,除了个人恩怨因素而外,更重要的是两个外戚家族的政治斗争。其根源就是西晋开国后,皇权对门阀集团的防范,和拱卫势力缺失,晋武帝恢复外戚政治的做法,引发了外戚内斗。这是一次西晋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个人只是历史潮流中的小演员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