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根下部長出來的分叉是保留好,還是去掉好?如果保留對玉米有什麼影響?

農了吧唧


春玉米根部分叉,這個晏子小時候真的見過,那時候春玉米多,有的年份就會出現春玉米根部分叉現象,有輕有重,有的分叉多達兩三個,有的也不分叉。當時農村人就是幹農活,對莊稼那可是精作細管,由於勞力都在農業生產上,所以也不怕浪費勞力,只要發現分叉現象,生產隊都會安排婦女勞力及時將春玉米根部分叉打掉。這是經驗,但是,打掉後到底增不增產?農民認這個理,及時打掉,分叉不與植株增養分,肯定增產,不過誰也沒精準試驗過。分出來的這些小叉,到老也長不出成熟的玉米穗,這是大家都看見的。

玉米根部分叉,是種子問題,還是管理問題?原因出在哪裡?

有農民發現他種的春玉米出現分叉,就去找種子經銷商,但經銷商不認這壺醋錢,我賣的種子多了,為啥別人沒來找,就你來找?說明是你的種植環境有問題,管理得不好。農民又說了,我鄰居用的是別的種子,不分叉,我用你的種子就分叉,分明是你的種子有問題。結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打不清的嘴官司。

其實,玉米根部分叉的原因不是單一的,我們看一下科學解釋。農業專家說,玉米每個節位的葉腋處都有一個腋芽,除去植株頂部5~8節的腋芽不發育以外,其餘腋芽均可發育。正常情況下,只有中上部的1-2個腋芽可發育為果穗。由於玉米植株的頂端生長優勢較強,果穗以下其他腋芽生長受到抑制,或者不能生長,或者長到一定程度自動終止,那就不會出現根部分叉的現象了。但是,如果外界環境條件削弱了玉米植株頂端生長優勢,就會出現底部腋芽發育,這就形成根部分叉,學術上也叫分櫱。頂端生長越差,根部分叉越嚴重。

從這個道理上看,不能說和種子沒有絕對關係,因為玉米頂端優勢弱的品種在不良環境影響下更容易產生分櫱。但是,說來說去,還是不良的生長環境是主要原因。導致玉米形成分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早播稀植,玉米植株過早生長,在氣溫和陽光還達不到頂端快速生長的需要下,頂端生長優勢受到抑制,就會出現根部分叉現象。二是生長期遇有乾旱缺水,玉米頂部生長優勢受到抑制,也會出現根部分叉。三是高肥水管理,玉米苗期營養過剩,也會出現根部腋芽發育,出現分叉現象。四是,苗後使用除草劑不當,造成藥害,影響玉米頂部生長,也會造成玉米使偏勁兒,發育根部腋芽出現分叉。五是,有些種植戶為了防止玉米倒伏,施用控制玉米高度的矮化劑,如果使用過量或過早,也會抑制玉米頂端生長,造成根部分叉。再是,玉米苗期遭受薊馬或瑞典稈蠅等危害,影響玉米生長,也會造成病態的分叉現象。總之,根部出現公叉,都是因為頂部生長不良,導致養分下移,促使下部腋芽發育。

玉米根部分叉,是否應及時摘除?如果保留會不會對玉米造成減產?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明白了玉米根部分叉的原因,也就有了對付玉米根部分叉的手段和措施。最好的措施,是發現玉米根部分叉後,查找引起玉米頂部生長不良的原因,可以補救的抓緊補救,如干旱時及時澆水,肥水過多時及時控制,有藥害的抓緊補救,有蟲害的抓緊防蟲,只要這些措施得當,使玉米頂部快速恢復生機,已經分出的根叉,自然會受到抑制,停止生長。所以是否摘除無關緊要,因為人工摘除畢竟太費勁,現在農民多在外打工,勞力稀缺,就沒有必要多此一舉了。

但是,有些原因是無法補救的,比如早播和稀植的,現在又無法補種,已經使用矮化劑的,也無法消除影響。這種情況下,就建議將根部的分叉及時摘除,以免其與主幹爭養分。事實也證明,分出的叉,很少能結果成熟的玉米,農民種地為了產量,又不為多長燒材,秸稈處理還是難題,所以打去分叉肯定是有益的。

小面積種植玉米的農戶,又有閒散勞力的,建議及時去除玉米根部的分叉。玉米植株產生分櫱大多發生在出苗至拔節階段,這個時節及時摘除,不會對玉米後期生長造成影響。所以,摘除分櫱時間越早越好,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分丸對植株養分的損耗和對後期生長的影響。通常來說摘除分櫱的時間最好是在晴天的上午9點至下午5點,以便摘除分櫱形成的傷口儘快癒合,減少病害侵染和蟲害為害機會。

但是,摘除玉米根部分叉無法用機械代替,只有人工來幹,對於種植大戶來說,僱工費用較高,人工去叉得不償失,就沒有必要摘除分叉了,多在後期管理上下點功夫吧。再是,如果作為青貯玉米或青飼玉米,由於不追求高產量,分叉對青玉米影響不大,就沒有必要耗時費力去摘除分叉了。

綜上,晏子認為,對於春玉米根部分叉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加強後期管理,抑制分叉生長,有閒散勞力的小農戶,應該及時摘除分叉。大戶種植和青貯玉米種植,完全可以不必去管它。


齊東晏子


現在種莊稼很少出現玉米根部長出來分叉這種情況,只要是到正規農資店買玉米種子,基本上很少出現玉米分叉現象。


記得很多年前,好像有那麼一年,村裡不少玉米地裡出現玉米分櫱現象,玉米不是小麥,小麥分櫱越多,將來長的麥穗越多,會增產越多,曾經年1少無知的我以為玉米跟小麥一樣,分叉越多,上面結的棒子越多,這是增產的前兆。

然而並不是,那年村裡很多人家的玉米都一樣的長勢,從根部長出來兩個至三個分出來的叉,於是那年我們憑空多了一份不必要的活,掰玉米根下的叉,這活不比間苗輕鬆。

玉米苗分叉在長到一尺多一點高時已經看出來了,給玉米苗去掉分叉巴早不巴晚,我記得是要輕輕往下掰的,不能使勁扯,是從上往下的架勢,從裡往外的的掰法,儘量別動了玉米植株的根系。這是一個需要仔細耐心對待的活,要把每一棵玉米苗的分叉徹底清除乾淨,並且不要破壞了玉米苗的根系。


那麼是不是像別人說的那樣,找到原因趕緊處理,比如藥害啊,肥多了,或者種植疏或者密造成的後果,只要針對原因及時採取措施,玉米分叉不用管理,將來它也會自己萎縮回去?我問了村裡好幾個老農民,都是當年的老莊稼把式,他們說這輩子遇見的玉米苗分叉除了玉米種子不好,再無其二原因。

這樣分叉玉米必須在剛發現時及時抹掉,它不可能自己慢慢萎縮回去,其實不用老農民說,我們自己想一想,就好像長枝杈的小樹,小樹如果不收損傷,它怎麼能做到只故意死掉一個或者兩個無用的側枝呢?不去掉它,它就在那裡,是樹的一份子,玉米苗也一樣。

那麼玉米根部分叉不去掉會不會影響玉米生長?當然有影響,哪怕再懶惰的農民,如果發現玉米苗根部分叉,也沒有誰會會選擇不去掰掉,除非想不要這片玉米地了,分叉會直接搶了玉米苗的養分,導致玉米苗後期難以授穗,或者授穗後玉米棒不結籽粒。


所以在此強調,如果發現玉米苗的根部分叉,那麼別怕累也別怕麻煩,除了拍照留下證據,我們一定要及時去掉分叉,儘可能的減少玉米種子帶來的損失,減少分叉帶給玉米苗的掙搶養分,給玉米苗爭取生長的機會。


悠然見東山


玉米的根叉是否應該去掉,我本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但我看了這些回答之後,覺得還是有必要解釋一下。

農民朋友在這個問題上有一個很大的誤區,都認為應該去掉根叉,其實大可不必,與其這樣費工費時,還是白白的做無用功,根本沒用,甚至起了反作用。

我先問農民朋友一個問題,假如你不去掉根叉,到收玉米時根叉還有嗎?如果你沒這樣做,也沒注意有沒有,那我建議你今年試一試就知道了。

其實玉米根叉是不用去掉的,因為玉米長到一定時期,根叉就會養分迴流,又供應到玉米主莖上,到最後就蔫吧沒了,養分一點也不損失。希望大家走出掰玉米根叉的誤區,減少勞動強度。

我是美印龍兵過師傅,一個普通的農民,每天您聊三農的話題。與農民朋友探討農村的致富之路。我們種地是很辛苦,賺不到大錢,但是,我們農閒時間很多,我們可以有效的利用閒暇時間來增加收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馬上行動起來吧。只有幹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待來的輝煌。


龍兵過


凡是都是有它自己的原因的,這玉米根下長出的分叉,也有幾個方面的原因。要想知道它們是去是留,有何影響,就有必要搞清楚原因所在。



玉米根部長出分叉,原因之一是用農藥導致。種玉米與其他作物一樣,地裡的雜草長出不可避免,手工除草比較的辛苦,人們多用除草劑來除草,而除草劑如果用的多了,則會對玉米的正常生長造成干擾。容易讓玉米從根部地方長出分叉枝幹。而噴灑植物矮化劑這樣的藥物也會誘發玉米根部分叉的情況發生。




乾旱天氣會讓玉米從根部發叉。玉米的生長階段,區域嚴重乾旱天氣,玉米上面的發育情況就會受阻,從而導致玉米會從其他地方如根部從新長出來新枝葉,造成玉米根部分叉的發生。

除此之外,水肥使用的不均橫同樣可能造成玉米根部分叉長出。適當的水肥的施加會對玉米穗子果實的飽滿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如果肥料使用過多,養分過盛多餘的養料也會促使玉米從根部長出分叉的枝葉來。



這種從玉米根部長出來的分叉有必要去除嗎?我以為對於這樣的分叉是有必要給去除掉的。

這樣的分叉所長出的枝葉,基本上形成不了氣候,留著只會對玉米主體的營養吸收造成浪費,會消耗一些供正常生長的玉米。而且是要除掉的時間越早越好。

我是蘇北申哥,長在農村,我關注三農。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蘇北申哥


我們家播種的春玉米已經長得老高了,前天我們這裡下了一場雨,昨天傍晚去地裡轉了一圈看了看,雨後的玉米苗一夜之間就竄出老高,遠遠望過去綠油油的一片,喝足了雨水的玉米葉子全都伸展開來,看上去特別茂盛。雨水滋潤了玉米苗的同時也滋潤了雜草,一夜間,玉米籠之間長出了一地的雜草。沒辦法,只好彎腰在地裡鋤草。




由於彎腰鋤草,必須要仔細的看著玉米苗,防止一不小心把玉米苗鋤斷,所以彎腰鋤草的同時,我發現有很多的玉米苗根部長出了分杈,有的只長一個杈,而有的玉米苗,分別在兩個方向長出相反的兩個杈,而且有的長出來的這些杈,看上去也特別茂盛,一點兒也不比主株長得細弱。開始的時候,我發現有的比較細弱的玉米分杈就掰去了。

可是邊鋤地邊發現,不是一棵兩棵的玉米長杈,而是有好多的玉米都開始長分杈,看見那些長的粗壯的分杈,我就不捨得掰,我想既然長得這麼茂盛,將來肯定也會結玉米棒子。一粒種子可以長出兩棵到三棵的玉米苗,將來可以收穫2~3個玉米棒子,那樣豈不是收穫更大。就在我暗暗竊喜的時候,旁邊地裡也在鋤草的鄰居問我,你給玉米打杈了嗎?我說有的打了,有的沒打。

鄰居很詫異的問我,怎麼還有留下不打杈的?我說有的杈看上去很粗壯,完全可以再長一棒子玉米。鄰居告訴我說,你必須全部把杈打去,留下那些杈就算再長一個玉米棒子,也成不了氣候,一個棒子上只能長几粒玉米。而且還吸收主株上的營養,影響主株上的玉米生長。因為分散了養份,主株上的玉米棒子,吸收不到充足的營養,到時候也長不了幾個玉米粒,只能收穫空棒子。



所以現在開始,就要把玉米苗根下的那些分杈全部掰掉,不管是長得粗壯的還是細弱的,一個也不能留,留下這些分杈只能吸收營養,並不能增產。有的分杈或許秋後能夠長上一棒子玉米,但是這些分杈上長的玉米,並不能像那些正常的玉米棒子一樣,長的籽粒飽滿。除了分享主株上玉米棒子的營養,沒有其他的用處了。

聽了鄰居的話,我趕緊從頭開始,檢查每一棵玉米苗,將所有的分杈全都掰掉了。


靈子


玉米根下部長出來的分叉是保留好,還是去掉好?如果保留對玉米有什麼影響?

玉米根部分叉,其專業術語叫做分櫱。這種現象說常見也常見,說不常見也不常見。有時候你細心管理玉米地,什麼都做好它反而還出現了;如果哪一年什麼都不做,說不定這種現象還不會發生。當然,如果出現分叉肯定是去掉好。

玉米分櫱的危害很大——會消耗玉米植株內的營養成分,進而削弱主莖的生長髮育。最後造成主穗難結穗或結穗小,分櫱也無結穗的惡劣影響。造成玉米地減產。

而如果要對分櫱現象進行防治,則需要先了解其產生的原因。結合農科院研究與各地實際得出主要有以下結果原因。

  • 品種問題

這是影響玉米是否分櫱的根本因素,一方面是有的玉米種子生長過程所需營養成分較多,頂端優勢強,玉米成穗較好,不容易出現分櫱現象;另一方是玉米種子的抗病性,如果玉米品種抗粗縮病能力強,也不容易出現分櫱現象。

  • 水肥問題

玉米生長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水分和肥料,但如果肥料施用過當,也會出現分櫱。這是因為在肥料過剩的時候,玉米主枝除了向上生長外,還會橫向生長出現分櫱現象。此外,在苗期高溫、乾旱,也有可能產生分櫱的現象。

  • 種植密度不合理

種植密度不合理一般是指種植過稀,造成單位面積內的營養元素過剩,進而通過水肥問題使得玉米分櫱。

  • 控旺過度

不少農戶在玉米生長到八至十二片葉期間會對玉米進行控旺處理,噴灑一定量的控旺劑進行控旺。不過,如果控旺過度,會導致玉米生長矮小,而根部又在一直吸收土壤來的營養成分,於是導致玉米植株側芽萌發,產生分叉的現象。

以上就是出現分櫱的一般原因,找到相關原因後可以針對性進行防治:

當苗子不高且沒有錯過播種期時,乾脆將玉米苗子全部剷掉,然後選擇頂端優勢強的種子重新播種;在重新播種時根據品種生長特性,控制好播種密度,為玉米生長創造良好的通風、光照環境;另外施肥、灌溉要適度合理,選擇施用經過處理的農家肥或者綠肥,注意在玉米苗早期及早增施追肥,增加土壤對固態養分、水分的調節能力,這可以有效地防治分櫱發生。

而如果是玉米長勢較高時出現分叉現象,則全部剷除不合算,只有人工拔除分櫱部分。拔除的時間應該選擇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這樣方便拔除部分迅速癒合,減少病蟲危害的機會。拔除後可以採用玉米根基部高培土的方式,來抑制分櫱現象的產生。

這就是關於玉米分櫱產生的原因,及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想要了解更多農業專業知識,請關注我,期待和您的再次交流!

誰說農村沒有華爾茲


這東西必須去掉,不然它吸收了營養,影響了苗子的成長。


黨書學


去掉好減少吸收玉米苗養份。


陪真行


把分叉去掉好。如果保留玉米根處發的叉,玉米會減產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