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動在線!長治9村“搬進”全國數字博物館

在疫情防控期間,當人們尋找“詩與遠方”的計劃暫時被擱置,大家依舊可以足不出戶從數字博物館裡感受傳統村落的田園風情。近日,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2019年度(第二批)211個村落單館正式上線,長治市上黨區八義鎮張家溝村、武鄉縣韓北鄉王家峪村進館。目前全市已有9村“搬進”全國數字博物館。

生動在線!長治9村“搬進”全國數字博物館

用數字技術保存古村落記憶

在城鎮化浪潮裹挾之下,傳統村落消亡速度增快。留住美麗鄉愁,數字技術應用是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的一種有效方式。2018年4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開通上線,分總展館、村落單館及全景漫遊手機客戶端。村落單館以全景漫遊、三維實景、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傳統村落的獨特價值和文化魅力。

“走”進張家溝村數字博物館,村裡靜謐古樸的自然風光近在眼前。館裡涵蓋全景展示、歷史文化、環境格局、傳統建築、民俗文化、美食物產六大板塊,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視性於一體,搭建起傳統村落研究平臺。此次,與張家溝村同時入館的還有武鄉縣韓北鄉王家峪村。

長治因其厚重的文化底蘊,保留下了一大批傳統村落,村落數量位於全省前列。2012年,長治市啟動中國傳統村落申報工作,經過5次深入細緻的摸底調查和嚴格的推薦申報,目前已成功申報69個全國傳統村落,主要分佈在上黨區、平順縣、黎城縣和壺關縣等地。

2018年,全國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單館精品館上線,包括平順縣石城鎮白楊坡村、武鄉縣蟠龍鎮磚壁村在內長治市有7村入選。此次上線的第二批單館增加了標準館類型。與精品館的區別,在於數據資料僅以圖文和音視頻形式進行展示,村落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建館標準,後期也可從標準館升級為精品館。

探索傳統村落保護獨有文化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描繪出的是一幅美好願景圖,這一抹鄉愁是離鄉人對家的思念。伴隨著城鎮化車輪的疾馳而過,現今,不少傳統村落悄悄地“走失”,成為了回不去的老家。

夢裡老家,何以守護?近年來,長治市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大量傳統村落被納入有效保護範圍,扭轉了傳統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同時立足村情實際,彰顯文化特色,有效改善了村落人居環境,傳統村落傳播傳統文化的作用日益凸顯。

以晉商文化、鐵藝傳承為特色的上黨區琚寨村,以紅色基因帶動旅遊發展的武鄉縣磚壁村、王家峪……經歷滄海桑田,這些傳統村落始終保留著獨有的文化基因和密碼。走進它們,彷彿翻開了一本本關於傳統文化和風俗風情的書卷。

振興鄉村打造傳統村落樣板

古樹、老屋、石板橋,簷下的燕子窩,看到傳統村落裡的一景一物,流淌在許多人心中的鄉愁,彷彿會被瞬間喚醒。

當前,長治市不斷創新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工作,選取有代表性的傳統村落作為功能復興和活化利用探索的試點,同時積極引導各縣(區)把傳統村落的保護髮展納入本地的文化印記之中。在平順縣岳家寨村,村落依山而建,村民就地取材建成石頭民居建築群;平順縣黃花村將周邊資源進行整合,發展特色種植、觀光養殖等項目,讓傳統村落擁有新經濟的同時,也讓鄉村文明與城市文明、商業文明有機銜接,激發鄉村經濟活力。

如今,一座座歷經風雨而繁衍生息至今的傳統村落生動“在線”。它不只是單純的數字化復原,而是以文脈傳承為內核,重塑了一個勾連古村歷史、現在與未來的空間,構建起傳統村落文化記憶的殿堂。

不論是“身未動,心已遠”的在線上遊,還是“說走就走,即可到達”的出行,這些村落已成為城市裡彌足珍貴的資源。傳統村落涅槃重生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也需要更多的守護者,而這也是長治市保護工作的一個個開端。(來源:上黨晚報 記者 丁德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