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附近”

作者 | 杨 浩


张小娴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我想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饭店就在你楼下,而你却点了它的外卖,苦苦等待30分钟。

大家有没有发现,外卖的存在让附近变的越来越大,快递的出现让附近触及全球每一个地区。

古时候,人们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出过自己生活的小镇,大家茶余饭后关心的都是村里的那些家长里短。所谓的‘附近”也就是自己的村和隔壁几个村。

消失的“附近”

而现在恰恰相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同小区发生的家长里短一点也不关心,却在网络上浏览着国际新闻,别人的家长里短,朋友聚会张口就是某个国家的大事,某个省份的大事小事。

好像,全球都是自己的附近,而真正的附近却消失不见了。人们更关心远的东西,却不关心自己的周边的事物。

好像发生在身边的事都不值得一提,七大姑八大姨的家长里短似乎离自己很遥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离自己遥远的事件反而聊的津津乐道,似乎谈论起来有某种优越感,似乎自己在时时关心着这个社会,仿佛自己的存在有着某种价值。

人们屏蔽那些身边的“小事”却关心那些遥远的与自己风马牛不相及的“大事” 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现象,是人们的眼界变宽广了?还是变得狭隘了?

消失的“附近”

当我打开外卖平台,我看到几公里以外的美食都可以在30分钟以内到达,仿佛他们就在我都附近,我们的附近大到无法想象,当我看到快递当日到达,次日到达,我仿佛觉得几千公里以外的东西触手可及,今天晚上东西还只是个照片,睡一夜还没醒来快递已经喊你起床收货了,似乎附近的范围在无限扩大。地球村,真的变成了“村庄”

然而,在我看来这一切都是障眼法,微信好友能加五千人,当你闲下来想要聊天时,却找不到一个“活人”,网络真的让遥远的人变的近在咫尺了吗?这个问题值得好好思考。

人人都有一部手机,每个人都手机都有无数个电话号码,那些躺在通讯录里面都人,有几个是你在闲时候愿意打电话沟通的人?有几个是你在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到你的人?

人们似乎觉得拥有了很多资源,拥有很多财富,就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消失的“附近”

网络使沟通没有距离,但是又产生心理的距离,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心的距离,一个是物理的距离。但是当你觉得物理的距离在变近的同时,你的心理同样感受到距离在拉近,这样解释好像没毛病。

两个人在两个房间,跟两个人在两个城市,对于网络来说,没有远近,物理的距离变的同等,可以说距离消失了。没有距离,却变成了最大的距离,眼前的事物触手可及,越容易得到的,越不去珍惜。因为失去了,马上就能得到,所以不值得珍惜,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貌似大家都觉得确实如此。

上面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饭店就在你楼下,而你却点了它的外卖,苦苦等待30分钟”,3分钟下楼距离,却成了30分钟的等待,我想,这应该就是心的距离变远了吧。远的就是近的,近的仿佛也变成了远的,这似乎有些矛盾。

消失的“附近”

不,这不是矛盾,是“分裂”,一方面关心遥远的信息,一方面忽视“附近”人或事,甚至忽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人们对附近视而不见,却关心着“附近”的事,或者说人们对自己的事视而不见,却关心着“附近”的事。

人们没有活在当下,而是在“附近”中寻找意义,或者说,当遥远变成“附近”时,人们失去了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