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學習需要儀式感


宅家學習需要儀式感

受疫情影響,各級學習離校在家學習已近兩月,特別是高三學子們,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更是緊迫。如果抓好在家學習的時間,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是每一個家長所要思考的問題。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生活需要儀式感”,其實,長時間在家學習,也需要儀式感,而且這種儀式感非常重要。

所謂儀式感,就是要按照學校的作息時間,嚴格執行在校學習的節奏。據悉,疫情下的衡水中學,每一個學生離校在家都嚴格執行在校時的作息制度,每天早上5點40分準時起床開始晨讀,然後早餐,接著就是一天六節網課,其他時間則是8套練習題的刷題訓練。

要做到如此嚴格的儀式感,需要學生的自律、學校的管理之外,離校在家最重要的還要有家長的有力保障。

那麼家長如何做到保障有力呢?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家庭,應該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學校的作息是一樣的,要想與學校的作息時間一致,就要改變家庭的作息與生活規律。

從一日三餐到家長的業餘愛好都要以學校的作息為中心展開,即一日三餐要定時,不能因三餐的時間不定而影響孩子的休息與學習,家長的業餘愛好以不影響孩子的學習為準,甚至要有所收斂或放棄自己的某些愛好。如:喜歡追劇、舞蹈的家長,這些都容易弄出響聲影響孩子學習,最好放棄。

家長還要根據孩子的自律情況,要經常引導好學習,要幫孩子分析疫情帶來的影響,做好長期在家學習的心理準備。這次疫情來勢快,影響大,拖延時間長,有的自律性差的,也許很難較快進入學習狀態,這就需要家長引導監督好,幫老師搞好監督、給孩子做好參謀。

每天要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要和孩子交流學習情況,要善於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必要時做好心理疏導,讓孩始終保持學習的熱情。

都說假期是實現彎道超車的最好時機,這個漫長的假期裡,是否能實現超車,就需要每天堅持在校學習的儀式感,這不僅需要孩子的自律,更需要家長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