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王焰新

水是生命之源。

从地球科学的角度,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热能、地球重力和分子能的作用下运动联系,不断发生相态变化,从大气圈的对流层到岩石圈的深部,形成了数十公里厚度的一个水圈,成为地球有别于其它行星的基本特征。

正是因为有了水,地球才得以获得迄今为止唯一的蓝色智慧星球的独特宇宙地位;水也为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在内的自然史进程奠定了先决条件。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王焰新

高速摄影下的流水

水资源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性自然资源。

生命起源于水、文明逐水而居,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无不起源于江河与海边。中华民族自古就对自然、对水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上善若水”“欲致鱼者先通水”“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作为创造文化的主体,中国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了丰富的水文化。

水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大河文明的代表,中国人从一开始就知道择水而居,大江大河共同哺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中国人更是习惯将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中华文明的摇篮,凸显了水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王焰新

黄河上游玛曲阿万仓

水资源是人类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生态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水是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对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当前面临着整体资源不足和局部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

作为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生活的必需品,水资源在我国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王焰新

巢湖水体蓝藻污染

长期以来,一些人节水、爱水、护水意识淡薄,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甚至浪费挥霍。事实上,水来之不易,加之受污染严重,水资源日益紧缺。尤其是地下水,我国约五分之一的总供水量、三分之一的城市供水来源是地下水,却呈现出污染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而且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严重威胁到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带来严重影响。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王焰新

湿地中的白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开篇描述的即是一幅水生态图景。

当今世界,无论是工农业生产、人民日常生活,还是国防建设、生态建设,都需要充足、优质的水资源。从地球科学概念和自然资源属性角度,在全社会普及对水的正确认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共抓水节约、共治水污染、共护水生态、共爱水资源,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节电、节能、护花、护草、护林全方位的践行,需要全过程、全覆盖、全员的参与。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王焰新

杭州西溪湿地景观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但也唯有爱护她,才能利于人类。我们希望爱惜水,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成为时时、处处、人人都应有的意识并为之付诸行动,使保护水资源成为一种习惯和责任,让生命的甘甜永驻人们心间。

文章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水文地质学家王焰新院士。

(本文为《地球》2019年12期卷首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