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位失地农民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手机用户6097345676


还是比较担心口粮质量安全保证问题,尤其是口粮持续保证供应问题。 近些年口粮价格持续低迷,种粮大户跑路逐渐升高,被转让的土地被几次转手后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到处都是栽树或养殖和改种经济作物,种植粮食作物的越来越少。 以前家里有地的时候虽然挣不了多少钱,但是在有灾年的时候家里仍然不愁没粮吃。如今手里的土地被转让出去,口粮移交给他人供应没有安全感,再加上国内粮价低迫使粮食生产逐年走低,甚至有很多作物都要进口来维持国内需求,所以越来越担心粮食保障问题。一旦有了突发情况进口受阻,国内粮价会不会成倍涨价,农民不得不吃高价粮。以前每家每户都有存粮,现在土地流转后就不在存粮了,关键时候不管价格多高百姓都要吃饭。 所以很担心口粮保障问题!


玉昆能否脱贫实录


首先第一个肯定是担心收入的问题,耕地被征用,农业收入肯定就减少了对吧,这对农民来说,打击肯定是很大的。耕地被大量征用,剩下少量征地,放着吧用可惜,如果耕地的话,又没啥效益。

其次就是我们的就业问题,本来很多孩子读完书后在家无所事事,回家还能帮家里做点事,现在只能待家里无所事事了。再说一些中年人,在外边劳动没有一点竞争力,富余劳动力过多,没有一点收入,对于农民来说,真的是愁白了头。

最后发展资金问题了,没了耕地想自己做点小生意或者搞点养殖,根本没有资金支持,生活只会越来越难了。


90后鱼小生


我最担心的也就是现在正经历的事,不好挣钱。我村这原来属于县郊,本来耕地就少,集体解散分地到户时,每人只有一亩左右。大多村民靠种植蔬菜出售和在建筑队干活。现在村民有的还有点地,有的一点没了。只有去打工。年纪略大没地方要,我身体不好,去不了建筑工地。只能看看孙子,给儿子要钱花了。可上还有八十多的父母需要侍奉。唉,难。


凤凰涅槃163412874


我国农民自古以来依靠土地生存,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工作,他们迫切需要实现再就业,但很多农民由于知识水平较低、思想保守、不具备就业能力等,再就业中会面临诸多困难。

第一,地方政府在处置失地农民过程中,大多采用一次性补偿的做法。

有的失地农民得到土地补偿后迅速进城创业,也有一些失地农民进城从事服务类工作,如清洁工与服务员等。虽然可以很快拥有第二份职业,但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随时可能失去工作。

再有一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过于保守,不具备就业技能,只能在家闲住,靠出租房屋生活,有时也在本地打一些零工,没有土地也没有工作。此类失地农民占失地农民总数量的一半以上。

第二,失地农民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依靠种植土地生活,不具备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就业意识。

不知道应该如何找到工作,有时依靠熟人介绍或在大街上看招工广告,不能及时得到就业信息,因此很多失地农民不能就业。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对知识型人才需求较多,而失地农民只具备种植栽培技术,这种特点与当前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结构性失业。

第三,农民的土地被依法征收后,大多农民都是闲在家中,依靠政府下发的土地偿款生活。

假如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再就业,就只能坐吃山空,因此他们不敢过度消费,生活水平低下。

征收农民的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生中的大事,由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很多失地农民产生担忧、着急、焦虑等思想状况。

他们由原来的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有研究数据表示,失地农民出现心理问题的占 48%以上,这一数据远远高于我国平均水平,失地农民的心理问题急需解决

笔者作为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对当前的农村发展现状感到无比的揪心,却又感觉无能为力。农村的发展究竟该何去何从?





80后庄稼汉子


农民种地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而现在尤其是留守老人,种地就是为了自己一日三餐。如果老人没有了地,他们最担心的是温饱问题和养老问题,当然农村养老问题一直是个社会的热点话题。

一、温饱问题

  • 在农村老人们的主要物质来源就是靠自己辛勤在地里面种,他们靠种地维持着自己温饱问题,尽可能减少对子女的压力。如果失去土地之后,他们的吃饭就存在问题。快奔三的我在父母催婚的同时,还对我说,你结婚后我和你妈就不跟着你们进城里面住了,自己种点小麦、土豆、蔬菜就能维持我们的生活,不要管他们了。我觉得农民失去地之后,会感觉失去了依靠,随时担忧自己老了之后温饱问题。

二、养老问题

  • 养老问题其实和温饱问题就一回事,但是这里要联系到一个农村人的生儿育女的现象,每家每户都要生个儿子。生儿子的目的:第一为了传宗接代,第二就是养老。但是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老人们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自己却选择了自己养老。但是一旦能维持自己一日三餐的土地失去之后,他们第一反应就是老了谁养我们。
  • 当然,作为子女的我们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常回家看看,关爱一下他们的生活,灌输我养你们的思想。我觉得纵使失去了土地,他们内心也不会恐慌。

总结:当一位农民失去土地之后最担心的是自己养老问题,但是真正的担心是老人内心的恐慌问题。

以上仅为我个人见解,希望对您有用。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我是@小五植保科普小课堂

,一个关注农业害虫防治策略的人,我会定期发布一些关于农业害虫防治基础知识,如有需要,请关注我,谢谢。


小五植保科普小课堂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一个新的社会集体一失地农民数量也随之迅速扩大,一部分农民失去长期赖以生存的土地后,没有保障,没有依靠,徘徊在城市的边缘,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所以各种担心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失地后总体生活水平下降,其次是失地后就业形势严峻,最后是失地后社会保障不到位,低保履盖面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特别是6O岁以上希望每月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对年轻些的提供就业岗位,确,希望改革现有土地征用模式,开展对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鼓励失地农民积极创业。

以上为个人观点,有更好的建议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





乡野婷丫


作为一个生活在农村生活三十多年的现代农民,我想我回答这个比较合适,首先生活保障没了,在农村很多上了年纪的不能出去打工的人,就指望这点土地种点粮食补贴家用,收了粮食,不卖的话可以吃,卖了可以买别的东西,现在二三十岁的农村人基本上很少会种地的,都是让父母种,或者转包给其他人,跟上了年纪的人不一样,不在指望这点土地,都去城里打工去了,最担心的就是养老问题,现在出去打工农民,一般进的都是技术含量低的小工厂,很少有人愿意进大企业,小工厂的活相对较累,但收入要比大工厂高出不少,但小厂子没有社保,等自己干不动了,回到老家,地没了,养老金也没有,这个就是最担心的


我的乡村故事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土地收入是最直接的收入来源,为完成工业化的的原始积累,我国实行城乡分割二元结构,农民为实现现代化承担了巨大的发展成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在一些水平极低的农村社区从事简单手工劳动和种植业,甚至大批农业劳动力转入城市,成为了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的农民将逐步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变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产生出现就成为必然,农民失地是源于发展的需要。

(一)生产生活现状

失地农民,他们的就业或再就业能力一般都比较低,文化在初中以下占多数,总体上无就业竞争优势,极少数人由于缺乏创业能力,也只有花費补偿款,生活变得很艰难;在子女就学、医疗条件、交通等也增加了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失地农民的经济支出负担。在“非工非农”的两难境地,相当部分户数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如前。他们所经营依赖的土地被征用处于失地后,自然直接导致经济收入下滑,生活状况、生活水平就比失地前下降了。

(二)社会保障方面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缺乏总体安排,一方面,失地者城镇就业和流动后就业的保险无法相互转移,会造成购买多个保险。因为达不到缴费年限而到年龄后拿不到养老金的情况。另一方面,管理体制不规范,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还存在着体制条块分割的现实。这种条块分割造成政策、资源等诸多方面因素还需相互协调,通盘解决。再次农民的参保意识不强,农民养老一直以来是以土地为基础,家庭为核心的,子女赡养的家庭养老观念比较重,短时间内,农民很难转变养老观念。

三、经济收入不稳定,生活压力增加

农村的绝大多数农民,都是依靠土地维持经济收入,但在土地被征用后,他们赖以生活的资源被占用,虽然得到一定经济补偿,但依然无法满足长久之需,从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中看到,土地承办权限为30年,在其去世后,土地可以继续由下一代继承,这是一笔稳定的且不断增值的资产,近年来各类农产品价格一直上涨,没有土地就是等于没有了收入的来源,迫使农民进城打工,但是得不到社会的基本保障。

我觉得主要还是第三点,没有基本的保障,农民很难过上日子。


四眼仔是大叔


我最担心我能留给子孙后代什么?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地沒了,我拿什么传给下一代?

我还担心我死后葬哪里?以前只要是自己看中的风水宝地,都可拿地或者钱去换,现在地被收了,何处是归属?不过人死一了白了,啥都看后人,这个担心算多余了。

最后担心的是养老问题了,人老骨头枯,正好做工夫,沒地我上哪休闲娱乐?我一农民,除了会种点吃的打发时间,什么都不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东西不能丟。



九龙飞仔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保障,作为农民,还是要有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虽说现在生活环境好了,种不种地都有饭吃,但是,作为农民还是有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俗话说:家中有粮心不慌,这土地就是咱最后的生活保障,只要有地让我们种,我想温饱是没有问题的!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吧!一下子弄了两个月,这两个月,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农民来说,要是一味地花钱购买食物,恐怕会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所以说,谁也不知道,哪天会发生什么事,不能出去工作了,这土地就是咱最后的救命稻草,

人生在世,没有一顺到底的,无论在外面多牛,多少人捧,当没人捧你的时候或走头无路的时候,回家就饿不死你。因为咱还有土地啊!这就是所谓的,进可攻退可守。

虽说我是个年轻人,也不怎么太会种地,但是,我对土地的态度就是越多越好,

作为农民,我要是没了土地,我会慌,我会心里没底,光有面子没里子,

就算再怎么样,土地对于我来说,能守住就别弄丢了,

土地不紧紧给我们带来食物,更是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