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个季节或者哪一种自然事物易引起你情绪的共鸣?

爱生活爱学习的涛涛


致我缘定终生的秋日

当秋飘飞第一片叶

我坠落在秋无垠的怀抱里

从此 我与秋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每个平凡的生日里

我多了份金黄的窃喜

于是 年少的我

充满了对秋单纯的向往

当秋绽放第一丝菊

我沉醉在秋傲然的芬芳里

从此 我与秋有了不变的约定

在每个秋风起凉的日子里

我会雀跃着珍藏

满书包的期盼

与所有的隐逸者 悄然丝语

当秋低下第一粒稻穗

我迷失在秋满满的收获里

从此 我与秋写下了深藏的秘密

在每个秋阳播洒的柔光里

我跳跃着跟在妈妈

田间奔忙的背影里

悄悄替她捡拾 弥漫饭香的甜蜜

当秋送来第一封邮件

我狂奔在秋宽广的胸怀里

从此 我与秋拥抱在一次次出发里

在每个樟树摇曳的光影里

我总会想起 父亲伴我进大学

毅然转身的离去

留下思念的我 在青春的奋斗里

当秋已走过无数的街头

我徘徊在秋寒冷的萧瑟里

从此 我与秋相对默默无语

在每个却道天凉好个秋里

我品尝着命运一次次的

歇斯底里

泪滴滴化尽 秋风里

在与秋纠纠缠缠的宿命里

那儿时的欢乐 那成长的期冀

那收获的喜悦 重重叠叠

那青春的奋斗 那不懈的抗争

交交错错

我与秋注定的情缘 今生

欲说还休


待到春暖花开时1616


每年的金秋十月,每当看到红红的枫叶,心头一种酸酸的感觉就会悄悄的袭来…

那年我高三,我的座位靠近教室门不远,每一次心中的女神在我面前飘来飘去时,我假装低着头,却偷偷地不断的瞄着她。终于有一次,跟她眼神对撞,她微笑着好像脸上闪过红云一朵,我个心狂跳啊,差点把衣服崩裂。

好像是上天眷恋吧,有次去食堂吃饭的路上,下着小雨我撑着伞,听到后面脚步声一阵一阵的,余光一瞥,天哪是她在小跑没带伞。当快跑到我身边时,忽然间我不知哪里的勇气,一把抓住了她的手,把伞移到她头顶的上空…我默默松开她手,四眼相对谁也没有说话,一直走到食堂。

那一夜我狂喜加失眠,辗转难以入睡,于是想好了一封情书,中午同学一起去食堂吃饭时,我把情书偷偷地塞进她的语文书里…

后来一个星期天晚上,因为住校没回家,于是晚自习下课后出来放松一下,沿着操场跑道看着月亮,漫无目的的闲逛,感觉后面有脚步声,我以为是同桌也没回头,忽然感觉有本书塞到我手里,低头一看是一本日记本,有课本的三分之二大,红色的封面,抬头一看是她,她微微一笑很快的就跑回宿舍了。打开日记本第一页,里面夹着一张红红的枫叶,上面写着几个字,你的那把伞,为我撑死了一片天空,撑着我走了一段漫长漫长的路……

后来我因为脑子笨高考落榜,她考取了师范大学…放我落魄的背着行囊回到家家时,还收到她的一封鼓励信,让我不要气馁再复读…再后来我放弃了复读。每年的十月份,就想起那一片枫叶,那是一叶满载回忆的小舟,经年累月的航行在我那日记本的港湾里,却怎么也开不出去…







碧水蓝


冬天的雪总能让我思绪万千。

那时天阴沉沉的,屋里却分外明亮。是因为下了雪的缘故吧!

从傍晚开始,外面飘起了雪,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停。好几年没下这么大的雪了,鹅毛般的雪花密密麻麻地飘下来,一片紧接着一片,似乎不愿留一点儿缝隙。不到半个小时,天地便变换了容颜。

地上屋顶上铺了厚厚的雪,连树也变得白胖了许多。冬天本就寂寥,色彩也孤独,落雪后的冬日景象便分外惹人怜爱。好想出去跑几圈,外面的茫茫白色点燃了我心里的快乐!

不久,地上的雪开始融化,再加上来来往往车辆和行人的践踏已变得不堪入目了。屋顶上的雪没被打扰,依旧洁白如新娘的婚纱,连同那流下的雪水都是清澈的。

滴答——滴答——滴答,屋顶上的雪水落下,打在白色的积满了雪的屋檐下,白色的的地面上便出现了一个个排列有序且形状规则的小黑洞。

冬雪有心了,圣诞来临之际,还特意送给大地一串黑色的珍珠项链当礼物。

远处,是谁在白色的大地上乱写乱画?

又是谁堆了个戴红帽子的雪娃娃?





鸟鸣。

第一次注意到鸟鸣是在初中的一个开学前夜,爱拖作业的孩子应该都知道,开学前夜通宵补作业是什么感觉。

那次的凌晨三点,我第一次特别清晰地听见了竹林里的鸟鸣。

干干净净的。

让人听了神清气爽。

从那之后,我就中二地表示:如果让我选择做一只动物,我就要做一只深居山林的鸟儿。

在树深处歌唱,晨起饮露,暮色下蜷缩在小树洞里睡觉,外面月明星稀,说不定一觉醒来会有食草动物到这里来,喝我的露水,咀嚼灌木和灌木上的草叶和浆果,和我做邻居。

如果真的有这么个朋友,我希望它能是一只鹿,因为李白说“树深时见鹿”。[碰拳][红脸]





一碗冰糖水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味道,而四季轮回,秋天带给我的感触最多。

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曾说“我言秋日胜春朝”,但我更多的感觉却是“逢秋悲寂寥”,秋天一到,所有花草树木全部凋零,尤其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北方,秋风起,雁南飞,绿色尽数消失,片片落叶随深秋的清风漫卷,满目萧瑟,那种感觉,“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是每一个秋天都如此萧瑟

近两年,偶尔在南方过冬,才发现南方的秋冬其实也是好季节,一场秋雨后,以为天气会转凉,穿得暖暖的出门,发现穿多了,再一场秋雨后出门,发现又穿多了,到最后终于发现,南方的秋天真的太舒服了,哪怕到了冬天,即便有落叶,也是东边落叶西边发芽,转眼间,迎春花又绽放了。

其实很多事,换一个环境或角度去感受,结果往往大不相同。

一壶山月


哪一个季节或者哪一种自然事物,易引起你情绪上的共鸣?

东北的冬天又到了,外面下着雪,又刮起了风,东北大烟泡来了,我在家中收拾箱子,准备把不用的东西丢掉。

一个用黄玻璃木打造的老式箱子,那是父母亲留下的。

很久没有翻动了,在箱子里有一封信,已经发黄,我打开看了一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父母亲老家的回信,那时候,有事情都是写信说,出大事情拍电报。

我静静地坐在凳子上,睹物思人,想起了小时候,与父母在一起,点点滴滴的生活。

写信,邮鞋

我的父母亲因为家里贫困,没有进过学堂,到解放时,进扫盲班学习,刚学写自己的名字。

那些年我们岁数小,父母亲和关内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及亲属联系,都是求厂里有文化的叔叔帮忙。

父亲口诉,叔叔带笔,读信和回信都是去找叔叔。

自从我小学三年级以后,多数读信和回信我就包下来了。

每次,当父亲把信打开,抽出信纸递给我,父母亲坐在凳子上。

安静的,但眼睛里急切盼望着我,快些读信,想听到信中的消息,我读着信,又解释着。

有时候,他们要求再读一遍,仔细理解信中意思,心中想着如何回信。

回信时,我拿起笔,照着来信信封上的地址,仔细地写在新信封上。

然后,我把信纸准备好,仔细听着父亲回信的口述。

把父亲说的再转化为文字,一句一句把信写好,完成后,念给父亲听,有不对的地方再修改,直到父亲满意点头为止。

信写好后,父亲都表扬完几句,鼓励我学文化,还说还是有文化好,不用找别人代笔。

其实,父亲非常聪明,只是上学的年代,家贫念不起书。

我把信纸叠好,塞入信封中,封口。

第二天,我去邮局,买上八分钱邮票,粘贴在信封上。

最后,找到路边绑在电线杆子上绿色的邮箱,把信投入箱中,一切完成。

那时候,老家生活确实艰苦,常年吃地瓜干,不断粮就不错了。

烧柴火得去挖草根,树叶刮风掉下来,大家都去抢。

亲属都是农民,只有父母亲在东北挣工资。

老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有一个我大爷家的儿子。

大爷大娘三十多岁去世,只留下一个大哥,从小就跟我父亲在一起生活,后来大哥成家,又生了五个儿子。

老家来信,都是要钱,要东西。

我们也一家七口人,就靠死工资过日子。

没办法,从嘴里省,每到年根,也是我们家里经济最紧张的日子。

父母亲,就去买棉胶鞋,亲属家按人来,每人一双,每家都用袋子装,我用笔把地址写在白布上,在缝袋子上,背到邮局邮走,提前邮走,保证老家里的亲人们过年时,都穿上新棉鞋。

当时棉胶鞋四元钱一双,当不住需要的人多。

父亲月工资先头三十六元,以后长到四十二元。

加上母亲每月十八元工资,两个月工资。

都是父母亲的亲人,没有办法,这样邮了十多年,后来,老家生活好了,才不需要我们再邮棉胶鞋了。

父母亲不舍得买衣服,也真没钱买,父亲常年穿着一套,洗的发白的工作服,裤子上打着补丁。

外面的大烟炮,依然在不停的刮着,雪粒被风吹起来,打在窗玻璃上,沙沙的响声,时间飞逝,我们就成了父母他们,我把信收好,继续保存起来,看一下时间,去做饭去,一会儿子下班了。






北大荒二代农垦人


雪花吧

去了两年南方的我。每到冬季总是格外的想念白雪

在南方的整个冬季是看不见雪的,就算下起了雪也是转瞬即逝,落在地上就没有了,无情的不停留半分

身为北方人的我,一到冬季就感觉“差了点意思”

一颗小小的冰晶,怎么会让我如此牵肠挂肚

后来,我明白了,我并不是喜欢白雪,而且思念北方的家人了,该订过年回家的火车票了……



巧巧91833


我个人觉得秋天最能使人产生共鸣,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因秋而感,留下绝美佳句。

比如: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诗词大意:是谁独自在西风中感慨悲凉,不忍见萧萧黄叶而闭上轩窗。独立屋中任夕阳斜照,沉浸在往事回忆中。

又例如: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诗中意思大概是: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以上只举了两个例子,太多佳作,就不一一来道了,大家是不是觉得意境很美呢?不知你们有没有同样的感觉?




浅笑安然H


毫无疑问,是秋天!!

秋天常常是引起人们忧愁的季节,“愁”字拆开来是“心”上有个“秋”。秋天草木日渐凋零,生机勃勃的世界即将步入冬眠,又像一个人进入风烛残年一样。触景生情,人们便伤感起来。才有了刘禹锡的:“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以及辛弃疾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等的抒情、感伤和感慨。 而科学则是这样解释的:在人体大脑中有个叫松果体的腺体,分泌一种叫“褪黑激素”的物质,这种物质诱导人的睡眠,使人消沉、抑郁。“褪黑激素”还有抑制人体内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作用,使其生理浓度相对降低,这样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唤起细胞工作的作用相对减少了,人的情绪随之低落,便也多愁善感起来。

松果腺体分泌“褪黑激素”的生理过程受阳光调节的因素很大,阳光照射时,可极大限度地减少松果腺体的褪黑激素分泌量。特别是晚秋,天气转凉且多阴,阳光少、短、弱,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也就相对增多,为此,人的伤感情绪随着阳光的削弱而增强。其实,这只是科学、合理的解释了人们为何悲秋的生理原由,和由悲秋而表现出情绪低落的心理状态,而“多事之秋”更多的表现是人们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和因环境情感等方面的因素诱引起的人为或非人为事件的的担忧。


饭后茶谈


下在黑夜里的雨像极了没有城府的少年。

顽皮而又不知轻重。

没有路灯,它也找不见可以落脚的路。

噼里啪啦的或者淅淅沥沥的。

第二日,天空放晴。

它便一溜烟的跑回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