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大洗牌,身為父母,須教會孩子克服2種心態,學做3種人

這些天,很多城市的本土新增病例都是0了,全國多個省市也將應急響應級別降至了三級,這說明,國內目前的疫情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但國際疫情卻不夠樂觀,每天的新增病例都在增長,像極了前段時間的武漢。

和武漢不同的是,在疫情來臨時,別國沒有格外重視疫情的主管部門、沒有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醫務人員和各行各業的工作者,更沒有能自覺遵守規則的普通大眾。

就這樣,疫情在海外迅速蔓延,大有不可收拾之勢,現在,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在中國。

疫情下的大洗牌,身為父母,須教會孩子克服2種心態,學做3種人

被疫情改變的生活

疫情之下,我們才發現,原來引以為傲的某些東西,此時顯得毫無價值。

疫情下的人類,顯得是那樣的渺小和無助,疫情,已在當下造就了相對的公平:不管你是什麼種族和體制,在病毒面前,均一視同仁。

不管你是明星、高官還是平民百姓,只要不重視,都有著同樣的感染機率。

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計劃,影響了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意,讓很多人一夜之間失業、破產。

對於學生來說,延遲開學、在家上課也是始料未及。

疫情,給這個社會帶來了一次大洗牌,以後的路怎麼走,也成了眼下最該思考的事。

疫情後的父母,每天忙於工作和生計,只想讓一切回到從前的井然有序。

疫情後的孩子,開學時間遲遲未定,呆在家裡上網課時,或多或少也在期待早日迴歸校園。

但同時,由於父母忙於工作,疲於生活,讓本就不夠自律的孩子變得更加隨心所欲。

所以,"疫情後"時代,父母是時候重視孩子的心態了。



疫情下的大洗牌,身為父母,須教會孩子克服2種心態,學做3種人

幫孩子克服兩種心態

  • 疫情心態

一場疫情,讓地球人都知道了一個道理:在健康面前,所有的身份、財富和地位都不值一提。

大家調侃道:終於到了什麼也不做,就是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了。

是的,在疫情期間只要不生病,只要健康地活著,就是最大的勝利。

但到了現在,全國的應急響應級別已一降再降,多個城市出現"清零"的情況下,大家就該明白,我們大部分人都基本安全了。

既然基本安全了,在帶好口罩、做好防護的基礎上,我們是不是要考慮"做事"了?

大人們忙於復工復產,對於孩子來說,把每天的功課做好,把自己的課餘時間安排好,學會照顧自己和家人,這些也應該納入日程了。

疫情下的大洗牌,身為父母,須教會孩子克服2種心態,學做3種人

  • 等槍響的心態

孩子們都上過體育課,在比賽跑步時,只要老師口哨一響,大家都開始向前跑,使勁衝。

在疫情之前,孩子們學習和生活中向前衝的哨聲來自於哪裡?

是老師的催促、父母的監督還是自己的約束?

疫情,已讓全國強制按下了兩個月的暫停鍵,但疫情後的現在,所有的一切都該重新回到正軌。

而父母,此時應該做的,是提醒孩子早做打算和準備,儘快進入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中。

提醒孩子梳理學習和生活中的弱項,鍛鍊好身體,作息規律等等,不要等到衝鋒的號角響起時,才慌不擇路地應付了之。

疫情下的大洗牌,身為父母,須教會孩子克服2種心態,學做3種人

提醒孩子學做三種人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人,有主動熱愛生活的人,有被動接受饋贈的人,還有順其自然,一切崇尚"佛系"的人。

但疫情帶給我們的啟示是,要做"適應社會"、"適應需求"的人。

  • 被人需要的人

以前,很多人說中國的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他們說95後、00後是垮掉的一代,是"巨嬰時代"。

但這次疫情,很多95後、00後都衝在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他們中有護士、有警察、有志願者等等,他們正用自己的方式和能力在為國出力。

很多父母羨慕地說,那是別人家的孩子,我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差距太遠了。

但其實,與其羨慕和抱怨,父母首先應該檢討的是:你給他"長大"的機會了嗎?

一個人一旦被需要,一旦覺得自己的存在是那麼的有意義,他一定不會是一副"很喪"的模樣。

鼓勵並支持孩子吧,在孩子面前適當地示弱吧,給他一個"為家"付出的機會吧。

讓孩子體會"被需要"帶來的幸福感,他做得一定比你想象的好,幹得一定非常漂亮。

疫情下的大洗牌,身為父母,須教會孩子克服2種心態,學做3種人

  • 能滿足需求的人

馬雲曾說,做企業就是要解決社會問題。並說:要做問題的發現者,更要做問題的解決者,不要做問題的製造者。

我們的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他不會一直在你的護佑下生活,那麼,培養他在生活和學習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父母要做的事。

為什麼面對一道簡單的題,孩子習慣張嘴發問,而不是獨立思考?

為什麼家裡亂得無法下腳,孩子還能心安理得地坐在沙發上玩手機?

從淺層次去看,這是孩子缺乏主動意識,但從源頭看,實則是父母的溺愛和插手太多讓孩子無法發現問題,又是父母的"大包小攬"讓孩子沒有機會、也沒有意識去解決問題。

但孩子總會長大,總會離開父母去適應社會,愛孩子,請讓他的手、眼、心都行動起來吧。

疫情下的大洗牌,身為父母,須教會孩子克服2種心態,學做3種人

  • 能創造需求的人

什麼叫創造需求?簡單地說,為了讓生活更便捷,使"溫飽"變"小康"甚至"富裕"。

步行費時費事,所以才有了汽車;

洗衣做飯太繁瑣,所以有了智能飯鍋和洗衣機;

現金支付不方便,所以才有了移動支付和電子錢包……

有人創造了這個需求,以此改變了人類的需求。

未來的社會只會越來越好,你給你的孩子根植夢想了嗎?

他可有敢於創造的勇氣和膽識?

我們經常告訴孩子汽車是在馬路上跑,飛機是在天上飛,那為什麼不能鼓勵孩子去想象,汽車也能飛呢?

孩子的世界無限可能,我們斷不能拿自己的有限,去侷限孩子的無限。

他的未來可期,他的路很長,長到你根本想象不到。

疫情下的大洗牌,身為父母,須教會孩子克服2種心態,學做3種人

寫在最後

疫情是天災,帶給我們很多的恐慌,但是,只要我們積極去面對、去認識,這何嘗不是一次教育的良好契機?

面對災難下暴露的問題,身為父母的我們,有沒有和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分析、去總結呢?

危機,危情過後是機會,與其端坐苦想,不如和孩子一起行動起來,發現自己的不足,展示自己的優勢,讓孩子的心和身體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