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读《诗经》有什么用?

墨幻楼主


说得通俗一点,读诗经,有助于影响身心,一是让人更加优雅,二是让人更加快乐。

让人更加优雅?现在的人们都聊啥,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要么就是腻腻歪歪,要么就是胡胡扯扯,要么就是相互吹捧,当然除了聊业务之外哈。到不是说,要求人们用诗歌来相互表达,绝不是这个意思,只想说,诗经文化里的那种思维我们在逐渐缺失,那种含蓄的那种优雅的那种充满人文关怀的。

让人更加快乐?那些“闲言碎语”就真的有水平有味道吗,那种言语只会让生活越来越平淡越来越无感,说那种言语的人也往往伴随着抱怨而缺少欣赏。正所谓言如其人,通过语言,不仅能够交互信息,交互情感,还能相互影响心情。






粟衡


我至今不能忘怀儿时读到《诗经·小雅·鸿雁》的心情: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小时候不明白这几句诗的意思,无法体会到徭役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只是向往着鸿雁肃肃其羽,盘旋蔚蓝天际,振翅而飞的快意。长大后看宋朝崔白所画的《秋蒲蓉宾图》,秋光旖旎,荷叶枯萎泛黄,芙蓉花开正艳,顶风直立,花间鹡鸰展翅腾跃,两只鸿雁生气奕奕,振翅凌空,意在千里,总会让我想起这句“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这是《诗经》最初给我的美学熏陶。再次精读《诗经》,希望将这份美和诗意传递给更多的人,尽自己的力量做一些普及教育,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我的读书心得,希望更多的人走进《诗经》的世界。


皓文堂


诗中有风月

诗中有山川

诗中有天地无极

诗中有四海八荒

诗中有中国人的精神宇宙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义,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涵山藏海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三百多篇诗歌。它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琅琅上口的诗句让人耳熟能详,天趣盎然的曲调像一首天籁之音娓娓动听。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时代的瞬息万变,我们还需要这些古老的文明吗?其实,无论时间怎样流失,岁月怎样变迁,人类的文明精髓永存,如同太阳一般,永远会发着光和热,即便有时看不到,它也只是被遮挡起来了,而不是消失不见了,它的魅力只会愈加久远和永恒。

诗言志

当你读到“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你读的是诗中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闪烁着一种追求爱的永恒的光辉。

当你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你读的是诗中主人公在戍边的征战生活中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对亲人的深切想念,对狄戎进犯的仇视与愤慨以及对长年累月无休止的战争的不满。

当你读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你读的是诗中主人公描绘了百姓不堪重负,强烈地控诉统治者的“硕鼠”行为;诗中的乐土虽属虚幻,但却无疑给苦难中的百姓带来了希望和力量,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向往。

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骚客借诗歌传达自己的生平遭遇和个人志向,时间会流逝,记忆会消退,但是诗歌会永存,它能对抗遗忘。

你今天看了一场雨,你觉得很美,可它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但是,当你用诗的形式,把它写下来后,这场雨就永远在你余生的书桌上下着。也正因为诗能对抗遗忘,人类的记忆中那些最美好的东西,也借着诗得以薪火相传,代代延续,且不断地在后世人的心里,发酵出新的灵感和启迪。

诗传情

今天的我们看到一个仪态万千,身姿妙曼的女孩子,只能说一句:你好美!而诗经会说: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与恋人一日不见,只能说一句:我很想你。而诗经会说: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求婚时,也只能干巴巴地说一句:你愿意嫁给我吗?而诗经会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对比如今的土味情话,诗经中的每一句都让人充满想象和怀念。我们只需一读,就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首诗歌,回想到曾有人让你寤寐思服,让你辗转反侧,而诗中那影影倬倬的身影,在你心中悠哉悠哉,像是梦里光芒的来源。

诗取名

从古至今,以《诗经》为名的名人,数不胜数。

梁启超的第一个儿子在东京出生,他特意选择《商颂 · 那》中的一句:“汤孙奏假,绥我思成”为他取名“思成”,寓意不忘先祖。几年以后,远隔千里之外的杭州,另一个女孩呱呱坠地,祖父用《大雅 · 思齐》里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为她取名“徽音”(后改“徽因”),意为美好的声誉。

二十多年后,两个年轻人结成连理,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对璧人。一本古老的诗集,仿佛在冥冥之中为他们牵上红线。

诸葛亮,字孔明(出自《小雅·信南山》:“祀事孔明”) ;北宋词人周邦彦(出自《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矣”);大学者王国维(出自《大雅 · 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历史学家傅斯年(出自《大雅 · 下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革命家张闻天(出自《小雅 · 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科学家屠呦呦(出自《小雅 ·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小说家琼瑶(出自《国风 · 卫风 · 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金庸小说的美人木婉清(出自《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累,诗词文化已经成为了一座巨大的文学宝库。诗词跟取名一样都是精炼的文学创作,而诗词经过历史的沉淀会更经得起岁月的考验,所以从诗词中取名,不仅是一个姓名的表现,更是一个家庭和一个时代的文化底蕴表现。

我是怀着些微的期许和崇敬翻开《诗经》这本书的。曾经我疑惑了很久,想那薄薄一本诗集而已,奈何在中国文学巅峰开万年气象?

读过之后才叹然发觉,这“诗”一册“经”一本,内中蕴着的清雅深邃和生活意趣,却实在是让人心折。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度度看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据史学家考证,我国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而《诗经》则是一部记录商朝之后周王朝社会面貌的诗歌总集。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难怪孔夫子也曾说“不读诗,无以言”。《诗经》在我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更重要的是它的表达形式丰富多样。

后人把《诗经》中所使用的表达形式总结为“赋”、“比”、“兴”三类。《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也就是直接的描写,直接描写景物、人物形态、活动场面等等。在抒情方面,赋这种表现手法也是起到了很绝妙的作用。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诗对景物的描写很是精致,但是却寓情于景,充分写出了征人的心绪。比,即为比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在某一方面总有着很大的相似性。用比喻的手法,能使人很容易的理解或想到本体的某一特性(即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这种手法,在今天还常常被人们使用。兴,朱熹《诗集传》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说,先以它物引出开头。这与当今某些文章中的以小见大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在当今的有些文章中,往往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儿开头,引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再加以分析论证。由此可见,《诗经》对后世的文学表达形式也有很大的影响。



永定河纪行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有家读书


谢谢。当然有用。

其一,在《诗经》里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风貌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在内容上既有周代各地的歌谣、民歌《风》,周人的雅乐《雅》,又有周宫廷和贵族祭祀的乐歌《颂》,可以说从民间到宫廷的诗歌几乎全部收录,这些诗歌有的反映人们生产劳动和真挚爱情的,有表现战争徭役以及被压迫的人们的反抗,还有民俗风情,如婚姻、祭祖、宴饮,甚至包括天象、历法、制度、地理、动植物等各个方面,可说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因此,读《诗经》就是读周代的历史、社会和风情,不能不读。

其二,在《诗经》里体验到人们的美好情感和情操

尤其是《诗经》中《风》,他无论是写劳动还写爱情,都表达了底层群体淳朴、真挚、毫无雕饰的美好情感和情操,特别是写爱情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等,都是表达的是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境界高远,淳朴真挚,现在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因此,对于今天的我们,在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的压力加大而带来的浮躁、焦虑的时候,读《诗经》不仅是感受和体验,更是接受心灵的洗礼,让心灵安静下来。

其三,在《诗经》里学习文学多姿多彩的表现手法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无可置疑的第一座里程碑,它关注现实、直抒胸臆,敢于揭示现实、反映现实,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给我们留下的是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值得我们传承、学习、借鉴。

《诗经》赋、比、兴手法及运用,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诗歌创作依然在运用。所以,读《诗经》也是在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综上所述,现在读《诗经》依然有用,今后亦然。

再次感谢!


作家剑锋的园子


一,学习语言如音乐。

1,《诗经》里有世界上最生动,最壮丽,最形象的男子之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2,诗经里有最简洁,最优美,最迷人的女子之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歌之吟之,朗朗上口。语言之美,唐诗宋词元曲也难以比肩。

二,学习情怀如画卷。

1,《诗经》里有生死相依的战友盟誓《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2,《诗经》里有礼尚往来的感恩互助《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三,学习故事如戏剧。

1,《诗经》里有黯然销魂的故事《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诗经》里有相思入骨的故事《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有三百篇,每一篇都风情万种。孔子曰: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龙脉树


了解三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人的生活,古人的风格,古人的韵律。


了义98


只要是经典,不管过多久都不会过时。

《诗经》之所以被这么多的人推崇和研究,肯定是有其自身原因的。在古代它是五经之一,是君王治国安邦的礼制,是学子鲤跃龙门的基础。

如今再去读《诗经》,也肯定是有用的。

一点是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试想,如果能够在应时应景的环境下吟出合适的诗句,定会让他人刮目相看的。而且《诗经》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我们还可以学习先民们对事物的描述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学习到很多的新的汉字。

另一点,《诗经》都是对先秦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现在读《诗经》可以让我们了解先秦时候的生活,对后世的人研究先秦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在如今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地读一本书,是很不容易的。既然读了就一定会有收获,一定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