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清明節就要到了,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國古代的“鬼節”

所謂鬼節,顧名思義,就是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亡靈)的節日。全世界很多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鬼節。在中國,一年中的鬼節不止一個,今天大家比較熟悉的,主要是清明節和中元節(俗稱“七月半”)。

關於清明節和中元節的形成,歷來有很多說法。一般認為,清明節是由古代三個日期相近的節日——上巳、寒食和清明融合演變而來的;而“七月半”鬼節則與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有關。

清明節: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事實上,從理論上說,清明、中元兩個鬼節,乃源於中國古代陰陽五行思想(五行指金、水、木、火、土)。

根據陰陽五行學說,鬼屬陰。陰之氣,主要為水氣,如《淮南子·天文訓》雲:“積陰之寒氣為水”

從五行的角度看,方位中的北方、時令中的冬季、十天干中的壬和癸、十二地支中的亥和子、五氣中的寒,等等,都屬水。

清明節: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五行在一年十二個月中,會經歷始生、旺盛、終了的過程。《淮南子·天文訓》說:“水生於申,壯於子,死於辰。”其餘四行也類似。這就是三合說

三合說到後世又發展為“五行寄生十二宮”,將五行從生到死的整個“生命週期”分配到十二個月,以水為例:“水受氣於巳、胎於午、養於未、生於申、沐浴於酉、冠帶於戌、臨官於亥、王於子、衰於醜、病於寅、死於卯,葬於辰。”

其中,重要的轉折階段還是在“生於申”(長生)、“王於子”(帝旺)、“葬於辰”(墓)。由此可以推導出所謂的“三合局”:申子辰合水局

清明節: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申是七月,子是十一月,辰是三月。也就是說,水氣(陰氣)在七月萌生(生於申),到十一月達到極盛(王於子),到三月則消亡(葬於辰)

按照陰陽五行學說中天地萬物“同類相應”的原則,屬陰之鬼應與積陰之水相一致;所以,鬼在一年中的活動週期便是:七月開始復甦、活躍,到十一月達到極盛,此後漸趨平靜,到三月斂藏沉寂

這就是為什麼清明節是在三月,而中元節是在七月!

清明節: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同時,包括兩大鬼節的很多風俗,也是由陰陽五行觀念造成的:

清明節:三月鬼要斂藏沉寂,紛紛入居陰宅(墳墓)歇息,活躍期到此結束,故民間相傳這時候是“收鬼”。給祖先的冥幣要及時送去,否則怕鬼門關一閉就收不到了;墓廬也要打掃乾淨,修治整齊,因為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祖先都要在墓中居住……

中元節:到了七月,民間俗稱為“鬼月”,鬼開始復甦、活躍,傳說是閻羅王打開鬼門關,放出眾鬼。既然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動,祭祀祖先就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家中,飽餐祭品,收受冥幣即可。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是“鬼節”的正日,民間往往會舉行獻祭祖先、普渡眾鬼、在路旁給孤魂燒冥紙、放河燈、敬“好兄弟”等活動。

清明節: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至此,你可能會問,三月(辰)、七月(申)都講到了,那麼十一月(子)呢,前面不是說鬼的活動在十一月達到極盛嗎?

其實,在農曆十一月及前後,是我國古代“鬼節”最頻繁的時段;只是這些節日我們今天已經不過了,或者不當鬼節過了——

農曆十月初一為“寒衣節”,民間俗稱“冥陰節”、“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流行於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人們還將寒衣節與清明節、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

清明節: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農曆十月十五是“下元節”,是道教“水官解厄”的日子。道觀在這一天會設齋建醮,禳解厄難,超度死者;民間則祭祀祖先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

農曆十一月的冬至日,也有鬼節的習俗,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甚至出門在外者,也要儘可能回鄉過節謁祖。

而常常為人們所忽略的是,進入臘月(農曆十二月),直至過年,我國民間的很多習俗也都與鬼有關。比如祭祖、驅鬼、壓歲(實為壓祟,祟是一種害人的鬼怪)等等。有學者還專門考證過,認為春節是源於鬼節(徐華龍《春節源於鬼節考》)。

清明節: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由以上不難看出,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背後都有一個理論——陰陽五行學說在支撐。

正如梁啟超先生曾說:陰陽五行思想“二千年蟠據全國人之心理且支配全國人之行事”,所言非虛!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不懂陰陽五行思想,就幾乎無法理解中國傳統文化體系。

/完.


清明節: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