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前線的新“九三人”吳要華:年齡最小,卻相當“老練”

3月13日,普陀區利群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吳要華在武漢成為一名新“九三人”。 “吳要華是‘80後’,在普陀區援鄂的醫生裡年齡最小,專業素質卻相當‘老練’。在同事們眼中,他為人靦腆,卻堅定地報名馳援,有情懷、有覺悟、有能力,一直以來,他也很嚮往加入九三學社。”普陀區人民醫院副院長、九三學社普陀區委副主委邵印麟說。

在吳要華的援鄂日記裡,可以窺見他在武漢工作的點滴日常:“這幾天,有了一些好消息,有幾位患者康復出院了,我們醫護人員奮戰一線,很累也很值得……上夜班,我怕遲到,就坐前面一趟班車去醫院,提前到值班室再窩一會兒……

作為第三批上海援鄂醫療隊的成員,從大年初三到完成任務返滬,整整55天。吳要華還記得出發時的情景,當時組建援鄂醫療隊的任務十分緊急,他向醫院表態:“我們科室幾位主任年紀比較大了,還有些醫生家裡老人孩子一大家都在盼著團團圓圓過年。我還沒成家,父母也在外地,肯定是最方便的,頂多就是和父母說一聲不回家過年了。”其實,這些日子以來,遠在外地的父母始終不知道他在武漢。“告訴他們,只會平添擔心。”

到達武漢後,吳要華所在的普通醫療組,主要接管了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的兩個病區,在普陀區中心醫院呼吸科主任王雄彪的帶領下,開展查房、治療等工作。一開始,三院的定額床位只有350張,後來疫情不斷加重,根據“應收盡收”的原則,吳要華所在病區收治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最多時收治了超過600個病人。醫護人員的壓力很大,“那段時間是最忙的,防護服一穿就是8個小時。”

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複雜,隨時可能出現變化,需要醫生們密切觀察,及時發現。工作中,吳要華曾遇到過臨床病理表現非常符合、卻經過多次核酸檢測為陽性的患者,“可能他的病毒排出量比較小,所以檢測了很多次都是陰性,但仍需將他列為高度疑似病人,進行隔離收治。”另有一些患者,經過治療後,情況已經非常好,其他各項指標也都沒問題了,但採集了多次,核酸檢測都呈陽性,“這些患者的病毒排出量比較大,上呼吸道的病毒載量也相對較高,可能打個噴嚏、咳嗽一下,就比一般患者具有更強的傳染性,是一個很危險的傳染源。這種病人也必須繼續待在醫院,直到兩次核酸檢測為陰性。”

“在武漢,我們採用的是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看到一批批病人治癒出院,大家十分開心,為他們感到高興。”3月22日,吳要華隨第三批上海援鄂醫療隊返滬,“隔離期滿,我將立即回到工作崗位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