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不是什么,理论化是什么

导读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管理学界争论的话题,今天这种争论伴随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质疑,变得异常激烈。那么什么是理论?理论化的过程派生出

参考列表、数据、变量列表、图表和假设是否可以被称为理论?我们又该怎样看待理论与理论化的联系?


投稿没有理论值得怀疑。但是,没有根据的理论,还不如没有理论的数据更有价值。我们能接受多种形式的接地气,而不是完全避免接地气——ASQ


正如最好的医生直接治疗症状而不依赖诊断来确定治疗方法一样,最好的理论家可能只根据数据开出”处方”,而不需要在数据和”处方”之间引入理论

——斯达巴克(Starbuck, 1993)

也许最终的权衡是过程和结果之间的权衡,是理论化和理论之间的权衡,是行动和停滞之间的权衡。


关键词:理论 理论化 近似理论

说明:本文是美国著名组织理论学家Karl E. Weick于1995发表的一篇关于理论概念的经典文章。文中作者对此前Sutton and Staw(1995)对理论的理解进行了回应和评价,并提出了近似理论的概念作为对理论界定的权衡结果。


Karl E. Weick. What theory is not, theorizing i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5, 40(3): 385-390.

理论不是什么,理论化是什么


摘译:张姝辰 朱佳敏 赵舒婷 杜运周 李晓菲 刘天华


理论是学术研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术发展的伟大成果,一个个伟大理论共同构筑起了现代学术的城堡。但是对于理论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1995年,Sutton and Staw在《什么是理论》一文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理论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过程,因而理论化中包含的引用、数据、变量列表、图表以及假设都不属于理论的范畴。对此,Karl E. Weick提出了反对的观点,他侧重从动态的理论化角度给出了关于这五个要素属于近似理论的思考,同时他也赞成:理论不是一个人“添加”的东西,不是一个通过图形或参考从弱者转变为强者的东西,也不是可以由浮华的概念装扮的东西。因此他想通过仔细研究理论化过程来解释什么是真正的理论。


理论化的过程包括抽象、概括、联系、选择、解释、综合和理想化。这些正在进行的活动间歇地派生出参考列表、数据、变量列表、图表和假设。它们总结了进展,给出了方向,并起到了定位器的作用。这五种并不一定不是理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们本就达到抽象性和普遍性的层次,而且大多数理论都是近似的。


大多数被标记为理论的实际上都是近似理论。这些近似理论可能源于人们试图将理论移植到刻板数据集上的懒惰的理论。但它们也可能代表着人们有意地向更强的理论靠拢的过渡斗争。如果问题出在懒惰和无能,那么将这五种因素人为地贴上“非理论”的标签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问题出在理论发展尚处于的初级阶段,那么排除这五种因素可能会延缓研究的进程。


理论属于单词家族,包括猜测,推测,假设,猜想,命题,解释,模型等。如果从“猜测”到一般可证伪的解释都具有理论色彩,尤其是如果理论的发展始于猜测和推测,并以解释和模型结束,那么将理论与非理论区分开就变得更加困难。通过Sutton and Staw的观点可以更清楚地发现,在一个低范式领域中,人们很难发现他们的哪些努力是理论上的,哪些不是理论上的。之所以出现这种困难,是因为理论本身是一个连续体,并且大多数口头表达的理论都隐含了原始洞察力的关键部分。这表明,

仅检查产品本身很难判断某事物是否是理论,我们需要更多了解的是产品所处的环境,这就是理论化的过程。仔细研究一下五种因素的“五理论”,那么就会发现某些形式似乎比其他形式更接近理论,并且这五种因素都可以用作理论建构的手段


不相关的引用,尤其是那些仪式引用,当它们仅仅指向理论时,就不是理论。而对于确实内在相关的引用,则属于近似理论,此时我们需要从参考文献中提取出更精确的描述。但如果作者确实在参考文献中精确地指出和解释关键思想,而不是简单地指出它们,这需要空间,也需要审稿人对占用大量空间的注释更加宽容。


数据本身并不是理论,Bacharach(1989)在《管理学会评论》的理论专刊上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理论家们也需要注意Starbuck(1993)的论点,即最好的医生直接治疗症状而不依赖诊断来决定治疗方法,最好的理论家可能只根据数据来开方而不引入数据和处方之间的理论。在这两种情况下,症状的组合比诊断或理论要多,这意味着将症状转化为诊断会丢弃信息。由于治疗多于诊断,基于诊断的治疗注入随机误差。关键的联系是症状和治疗之间的联系,治疗的反馈使这些联系更加清晰。一旦这些影响变得清晰,理论家就能更好地了解治疗的内容,并尝试做出诊断或解释。Starbuck(1993)这样总结他的论点:

学术研究正试图效仿医学院的教学模式。科学家们正在将数据转化为理论,并承诺将根据这些理论开出处方。数据就像症状,理论就像诊断,处方就像治疗。组织像人的身体一样有活力,一样复杂。理论不能捕获数据中的所有信息,也不能唯一地确定处方。如果科学家们不引入数据和处方之间的理论,或许他们可以在数据和处方之间建立起严格的联系。事实上,数据应该是处方的结果。理论应该来自处方和后续数据之间的观察关系。


Sutton 和 Staw也认为,数据不是理论。如果只提供数据而不提供理论,审稿人很容易将这些视为糟糕的理论而拒绝。这些数据可能会与处方和治疗联系在一起,作为获取理论的一种手段。如果是这样,那么数据就具有更多的理论相关性。这也是数据可能比看起来更接近理论的一个原因。


与数据相比,变量列表离一个成熟的理论更遥远,但列表仍然可以近似于一个理论。

列表中有以下几点隐含信息,首先不在列表中的项不像在列表中的项那么重要;其次激活的列表项越多,每个项的激活越强,关系就越确定;此外,假定因果关系是同时的而不是连续的,历史的重要性不如当代结构,项目之间的关系是附加的,列表顶部的项目比底部的项目更重要。虽然这些非正式的理论信息可能是无意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只要列表中的项目之间存在一组隐含的关系,或者人们可以推断出这种关系,就有了理论的开端,我们就可以认为变量列表属于近似理论。因为相对少量的调整和阐述就可以使它成为一个理论。


图表不是理论。但是如果你将图表与列表相比较,你会发现图表比列表更清楚地表达了顺序、更多或更少的确定关系,以及影响的途径。这些联系在Staw的理论中发现的许多图表中都很清楚。Staw和Ross(1987)的图表显示,随着承诺的增加,所涉及的人员数量和捕获关键动态所需的分析级别也会增加。隐含的命题是,在一个级别内升级的承诺比在级别之间升级的承诺成本更低。它们还暗示,承诺激活的域越多,升级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些模式在它们的图中是隐式的,而在它们的命题中是显式的。但从它们代表现象的方式来看,它们是貌似合理的断言,而且它们概括了所有细节。


最后,独立的假设本身并不是理论,因为作者并没有解释为什么是这些假设而不是其他假设。然而,孤立的假设与理论很接近,它只是缺少与命题和概念之间的联系(Bacharach, 1989)。也许只需要提高假设中关键术语的抽象水平便可展现这种联系。


关于这五个部分的观点,似乎是在谈手段和目的的问题。理论化的过程派生出参考列表、数据、变量列表、图表和假设。他们有理论的痕迹,但他们本身不是理论。


再次重申,没有什么是完全成熟的理论。关键在于之前发生了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个语境的问题可以用Sutton 和 Staw的五个部分来描述。此外,与列表、图表和假设相比,引用和数据似乎具有较少的概括性,更远离理论。如果这种说法合理,这就意味着使用后两种方法代替理论的论文比使用前三种方法的论文更容易被拒绝。


小结

仅检查所谓的“理论”本身很难判断它是否是真正的理论,我们需要更多了解的是它所处的环境,这就是理论化的过程。在理论化的过程中派生出参考列表、数据、变量列表、图表和假设,都可以用作理论建构的手段,但它们都不能被称为理论。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就像Sutton 和 Staw所说的,我们可能对任何一种理论化的尝试期望过高。如果对于任何理论概念的解释总是缺乏一种或多种概括性、准确性,那么我们所能期望的最好结果就是折衷:行动总比停滞强,给有助于理论化的一个机会,你不可能期望发表一个理论


也许最终的权衡是过程和结果之间的权衡,是理论化和理论之间的权衡,是行动和停滞之间的权衡。


思而得,思而复得!

管理哲学探讨,前沿方法分享。

审核:没文化的Henry

排版:酷狗拉拉爱学习


理论不是什么,理论化是什么

理论不是什么,理论化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