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笔记(1)——做一个不听话的节度使

从小到大,我们都一直被要求“听话”。不听朝廷的大臣是逆臣,不听父母话的孩子是坏孩子,不听老师话的学生是坏学生,不听领导话的员工是没有前途的员工。习惯了“要听话”的价值判断,我们大多遵守父母、老师、领导或公司“为你好”的安排。我们一直习惯的事物会不会有错?

读史笔记(1)——做一个不听话的节度使

看罢宪宗朝中央集权与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斗争,我越发觉得有必要认真审视一下我们顺从当权者的这一传统习惯。在现今个人企业双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年代,一味的听话或许并不能加持我们的成长与发展。有时做一个不完全听话甚至完全不听话的人,是否会更有利于维护个人的利益?

读史笔记(1)——做一个不听话的节度使

顺宗在位之末,三位节度使西川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因顺宗“哀毁成疾”上疏,“权令太子亲监庶政,俟皇躬痊愈,太子可复归东宫。”再经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从中怂恿,不由顺宗不从,遂许令太子监国。过了半月,顺宗禅位太子,自称太上皇。越五日,宪宗称朝,即贬谪顺宗朝宰相王伾、王叔文。数日,太上皇病体增剧,医药无效,竟而升暇。韦皋因表请监国,再沛恩纶,厚加宠遇。虽恩诏未到人已归天,追赠太师,予谥忠武。韦皋儿子韦行式,娶逆臣卢文若女第,属反贼族党,按例当没入掖庭。宪宗因韦皋有大功,予以赦免。其余几位也因上表顺宗,得到相应的嘉奖与提拔。

读史笔记(1)——做一个不听话的节度使

宪宗即位后,支度副使刘辟,未得朝廷诏命,自称西川剑南留后,想接韦皋的班。宪宗不予,任命袁滋为西川节度使,刘辟即造反。袁滋不敢赴任,宪宗考虑到履位方新,力未能讨,授刘辟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派韦丹为东川节度使,防治西川。如果刘辟受任命,安心为朝廷效命,极有可能作为节度使善终(参见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但刘辟非得作大死,要求兼领三川节度使。宪宗不予,即发兵攻打梓州。最终刺激朝廷下大决心讨逆,成为了杀鸡儆猴的第一只鸡。刘辟造反中有个插曲非常值得一提,韦丹未到任东川前,原东川节度使李康因刘辟攻打梓州,督众据守,一面飞章告急。最终被刘辟擒后又送归,为刘辟代求昭雪,却被高崇文斩首。败军失守,已负死罪,尚敢替逆贼求免么?

读史笔记(1)——做一个不听话的节度使

平卢节度使李纳死,长子李师古袭职,师古死,师古异母弟李师道为节度副使。当时因四川迭乱,不宜再激他变,宪宗乃命李师道为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对朝廷阳奉阴违,暗中发展势力,与其他反叛的淮西、成德等节度使眉来眼去,暗中勾结。淮西平定后,李师道本欲归命,遣子入质,却因妻所阻也走上谋反的路。居然天真的认为谋反不成,大不了献城割地,无甚代价。最终却被下属刘悟反叛,全州瓦解,父子授首。

读史笔记(1)——做一个不听话的节度使

读史笔记(1)——做一个不听话的节度使

成德节度使王世贞病死,王承宗自为留后。父死子继,军士擅立已成习惯,近有平卢先例,周边范阳、魏博、易定、淄青人地相传,与成德同例。朝廷认为以擅立留后的罪名讨伐王承宗,牵一发而动全身,容易引起更大规模兵变。且王承宗害怕朝廷讨伐,累表自诉,愿意献出德棣二州,聊表微诚。宪宗受同平章事裴垍、李绛及京兆尹裴武劝解,虽有吐突承璀请战,仍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但王承宗亦开始作死,因受激将,怀疑刚任命的德州刺史薛昌朝私接朝廷对他不利(王氏门婿,王承宗亲戚,已故节度使薛嵩子)。于是私自将薛昌朝拘至真定,囚系狱中。宪宗于是发兵讨伐。但主将吐突承璀宦官出身,各路兵马步调不一,导致日久无功。王承宗恰又上疏谢罪,把一切过失都推到昭义节度使卢从史身上。(卢从史最早附会吐突承璀,主动请战王承宗,却讨伐中出工不出力,阳奉阴违。)在平卢节度使李师道代为申请下,宪宗便决计罢兵,仍令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归还了德棣二州。

读史笔记(1)——做一个不听话的节度使

王承宗占了上风后,却仍不老实,在淮西战事期间,浑水摸鱼,纵兵四掠,幽沧定三州,均为所苦。而且,当朝宰相,专握兵权的武元衡在京城长安当街被杀,头颅被取,宰相裴度亦头颅受伤,坠入沟中。京师仓促结案判定暗杀受王承宗主使(后证实为李师道主使),遂严诏谴责,朝廷再讨成德。此时,朝廷在淮西河北两处南北同时讨伐,且成德讨伐一直不甚顺利。但淮西平复后,王承宗害怕,主动送子到京师做人质,并将德棣二州图印送归京师。宪宗于是恢复王承宗官爵,仍令为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得以善终。

读史笔记(1)——做一个不听话的节度使

第一次讨伐王承宗期间,淮西节度使吴少诚被自己宠任的大将吴少阳软禁,其子吴元庆也被其杀害。吴少阳于是自为留后。因朝廷正在河北用兵且败多胜少,无暇顾及淮西,宪宗只得任命吴少阳为淮西节度使。吴少阳驻节蔡州,阴聚亡命之徒,牧养马骡,又随时抄掠寿州、茶山,劫夺商旅,以济军需。朝廷却甚难管制。吴少阳病死后,其子吴元济秘不发丧,自领军务。又开始作大死,联李师道、逐严绶,欲归取中原造反。淮西起事,若无名将李愬,淮西事成,大唐极有可能提前进入诸侯割据的战国时代。

读史笔记(1)——做一个不听话的节度使

几位起兵反叛的节度使,都有着先期不听命朝廷逼朝廷妥协达成目的光辉战绩,除王承宗实力够硬得以善终外,其余均未能见好就收,作大死最终身败名裂。

读史笔记(1)——做一个不听话的节度使

没有斗争就没有妥协。历史中如此,现实生活中同样如此。在某个项目,总包进场之初,项目经理、生产经理对甲方管理人员有求必应,唯唯诺诺。但甲方代表并未因他们的“听话”而特意考虑他们的诉求,施工单位为了项目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但后来,乙方人员开始直接拒绝甲方的指令,或者拉锯后做一些有条件的承诺,变得不那么“听话”。甲方却开始体谅他们的付出,考虑他们的意见。可以说:总包的不听话,反而让甲方尊重和理解他们的需求。

读史笔记(1)——做一个不听话的节度使

“听话”或者“不听话”是审时度势后采取的手段,二者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中央权威较强时,哪怕阳奉阴违,地方节度使只能服从。而中央权威偏弱、制度不健全时,不听话的节度使更容易获得更大利益。以史为鉴,不听话的回报固然可观,但若未能见好就收,副作用也超出想象。

作为职场人士,维护个人利益并不可耻且首要的,希望各位均能做一个懂形势的又不完全听话的节度使。而作为管理者,却又要注意控制下属中“不听话”的苗头。历史真是复杂,人生亦如是。

读史笔记(1)——做一个不听话的节度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