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是如何将《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藏于倚天剑和屠龙刀中而不会毁坏它们?

七瓣雪花飞


黄蓉想把两本书藏在刀剑中,这刀得是名刀,剑也得是宝剑,然后就找到一块玄冰铁,觅得铸剑师铸刀、剑,但铸剑师没办法把书放进去,放了几次,都烧了,实在没办法,就铸好刀剑让黄蓉自已想办法。晚上睡觉时,她对郭靖说,靖哥哥你功夫了得,能不能放进去?郭靖说,这种何难,运起内功用一阳指在刀剑上打了个洞,把两本书缩小版塞进去,再用内功复原,黄蓉说靖哥哥的一阳指真厉害。


阿牛china2016


浮萍谈武侠第四十三期:《刀剑藏秘籍的技巧》

这个问题其实是书中的一个BUG,不过在新修版中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屠龙刀和倚天剑中藏的是桃花岛的位置和岛上地图,而秘籍和兵书就在岛上。

在旧版中,刀剑藏秘籍存在许多不太合理的地方,因为兵书和秘籍字数太多,只能说用绢帛来记录,可是铸造刀剑时温度极高,是不可能玩好的保存绢帛的!这是一个违背了地球物理学原理的事情,没法解释!而且刀剑互碰就能够取得秘籍,这让兵书、秘籍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于是新版中,改成了刀剑之中藏有铁片,而且屠龙刀成了玄铁重剑和西方精金铸成,倚天剑由君子剑和淑女剑著成。要取得这两铁片的条件变的十分苛刻了,刀剑离七寸的位置有软铁,刀剑互磨铁片才能出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灭绝知道刀剑的秘密却不想其他办法的原因!

屠龙刀周身皆是玄铁,难以损毁,但在刀背离刀柄恰恰七寸之处,可用倚天剑离剑柄七寸处的锋刃慢慢切人,刀剑上即现出锯齿,缓缓磨锯,便可将刀剑锯开。这七寸处在交锋时不会碰到敌刃,因此留下了一点软铁。刀剑互磨,屠龙刀刀背和倚天剑剑身都现出缺口,那铁片地图便掉了出来。依据这地图,便能寻到兵法与秘笈。《新修版 倚天屠龙记 第三十八章》



这样的修改虽然解决了刀剑中藏有兵书秘籍的问题,但无疑让《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熟知桃花岛的人实在太多了,大小武、程英、杨过等人都在桃花岛待过,难保不泄露信息!而且当时襄阳被围困,桃花岛上的秘籍又是谁放进去的呢?不过小说本就虚构,故事精彩即可,没必要太过在意细节!

谈天说地,谈武侠,我是浮萍!不对请直言,期待你的关注!


浮萍谈文史


《倚天屠龙记》中漏洞不少,“兵书和武林秘籍臧在屠龙刀和倚天剑”这是《倚天屠龙记》中最大的漏洞!

“射雕三部曲”中《射雕英雄传》是草莽英雄,家国大义;《神雕侠侣》是生死不渝的爱情;《倚天屠龙记》是兄弟之义,师徒之情,是群雄反抗暴元的英雄传记。



《倚天屠龙记》以“屠龙刀,倚天剑”为线索,讲述了主人公张无忌历经磨难,化解江湖矛盾,团结抗元力量,这中间又夹着兄弟之义,师徒之情,还有张无忌和四女的爱恨纠葛。

《倚天屠龙记》中,武功秘籍写在纸上,藏进屠龙刀倚天剑里面,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纸张遇高温,早已化成烟灰了。

《倚天屠龙记》还有个明显漏洞就是谢逊在少林寺水牢里画连环图来告诉张无忌,周芷若害人的事实。

试想一个盲人,不知张无忌,周芷若和赵敏的长相,这个图该如何画?如何开分辨周芷若和赵敏?




谢逊机智过人,直接在水牢里写下文字“芷若害人”,岂不更加简单明了?非要费劲画连环画,愚不可及,岂不可笑?

还有就是,张无忌看到灭绝师太时“白发萧然”,试问老尼姑何来头发?

张无忌医术高超,不亚于胡青牛,说他是神医,毫不为过。蛛儿停止呼吸,实际并没有死,张无忌以为她死了,把她埋葬。这样的张无忌恐怕有负神医之名,显然情理不通。

金庸武侠小说新修版,就改了“屠龙刀和倚天剑藏有纸质版的武学秘籍和兵法”这一情节,改为臧有地图的铁片,根据地图找到武学秘籍和兵法。



瑕不掩瑜,《倚天屠龙记》还是部优秀的武侠小说,


我是一个小书虫


根本藏不进去的,或者没有这么一说,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屠龙刀和倚天剑”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它们削铁如泥的性能,而在于藏在刀剑之中的“兵书和武功秘籍”, “兵书和武功秘籍”写在薄绢上,藏于刀身和剑身之中.在宋朝,兵器一般是采用铸造和热锻的方法制造的,这两种方法制造兵器的时,都首先要将材料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根据《倚天屠龙记》记载,明教烈火旗掌旗辛然曾对折断的屠龙刀进行了修复,夹持断刀的火钳被熔断,要熔断钢制的火钳,温度至少应有1000℃,而断刀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连软化的迹象都没有;在修补断刀的过程中,炉火对拉风箱的人有很强的炙烤感,说明炉火的红外辐射很强烈;同时根据书中记载,修补断刀时,炉火由青转白,才开始修刀作业,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断定,铸造宝刀的温度至少应该在1000℃以上,在1500℃可能性很大,在如此高的温度下,不要说薄绢了,就是牛皮之类的有机物也早已化为乌有,更何况将薄绢保存百年。一般的刀具都是铸造而成,但是屠龙刀和倚天剑肯定不行,因为铸造不可能把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藏在里面,铸造的温度那么高,早把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给烧成灰了。



撩影奇谭


这是书中的一个漏洞,如果是棉帛的话,在铸造的时候恐怕就已经灰飞烟灭了。后来在最新修定版,金老爷子将绵帛改成了铁片,而铁片上写的内容其实是藏书的地点。

关于这个漏洞,金庸其实并没有发现,据老梁讲,当年金庸被浙大聘请为某院院长的时候 来到了杭州,老梁有幸在西湖边上的楼外楼与金老爷子见了一面。老梁提出了这个漏洞,金庸立马让秘书记录了下来。

那次会面,老梁还问了金庸一个问题,说谢烟客这个名字,是不是脱胎一句诗: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金庸笑道:可能是吧。

遥想当年,意气风发,可谁有逃得了岁月,金老爷子也离我们远去了,老梁曾说这就像杨过说的那样:今夜良唔,豪兴不减,他日江湖相逢,定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小马扎上听历史


蒙古大军兵临城下,襄阳城破之际,黄蓉找到城内铸造兵器的苗狼和苗虎父子,将两者分别打造进了两个兵器。事后,倚天剑给了郭襄,屠龙刀给了郭破虏。城破之际,郭靖和黄蓉战死。郭襄逃出襄阳,遁入峨眉山,创立峨眉派。郭破虏战死,屠龙刀流落江湖。


控龙术


数月东渡,终见一岛屿唤作倭。

再东行数日,乃遇一孩童,自称野比式。

野比氏称其家宠哆啦氏有一神器,据说拥有昆仑之力,能穿越古今时空。

郭氏夫妇随哆啦氏穿越后,终在神州广袤大地寻求到拥有神器锻造的代理人----查氏,遂造倚天屠龙,两柄绝世神兵,又得金氏智慧相助,讲九阴真经及武穆遗书以冷焊之力藏于神兵内侧。


散光眼


我也想知道怎么用手指发激光(六脉神剑)怎么一拳打出不同的劲道(七伤拳)怎么感受体内阴阳之气(气功)怎么戳一下就能把人定住(点穴)怎么水上漂草上飞(轻功)・_・?和这些比起来在刀子里面藏锦片算个什么技术⊙∀⊙?


醒后喝汽水


屠龙刀作为一柄利器,一直是“倚天”武林争夺的对象,但它作为一件武器,如何成为武林至尊,号令天下的,则是因为在它腹内藏有无上的武功秘籍与兵书战策。

题主关注:作为纸质的文本如何放入金属刀剑内部而毫发无损的呢?

本人到认为,三联版本倒可以自圆其说。

刀剑腹中中空的形成:在注入金属高温汁液一半后,在刀剑形状处加入一些耐高温且易分离的无机物(例如黄沙一类),再次把剩余的高温金属倒入,合模铸刀剑。

刀剑成型后,多次锻造击打,成为日后的模样,然后开始试剑试刀,怎么个试法?

就是刀剑互斫。

这也是针对一体化刀剑,取出其腹腔中的分离物(空腔支撑物)的唯一手段。取出后,再放入兵书秘笈,然后通过局部锻造连接的方法,使得刀剑恢复原样。这样的技术倚天里也有体现。在三十九章回文“秘笈兵书此中藏”,锐金旗掌旗吴劲草就深谙此道。

吴劲草赤裸裸的胸膛上鲜血射出,一滴滴的落在屠龙刀上,血液遇热,立刻青烟袅袅冒起。吴劲草大叫:“成了!”退了数步,一跤坐在地下,右手中握着一柄黑沉沉的大道,那屠龙刀的两端刀身已镶在一起。……,站起身来,提起屠龙刀一看,只见接续处天衣无缝,只隐隐一条血痕。

那么刀剑藏书的过程就明了了。刀剑铸成腹内中空的方式,然后刀剑互斫,放进去兵书秘笈,然后让能工巧匠使得刀剑再次镶合的天衣无缝。

这样就解释了,为何峨嵋派能够传袭刀剑互斫取出兵书秘笈的办法。因为这个办法也是黄蓉传下的,黄蓉郭靖之所以知道这个手段,也是先前有过实践验证而得到的。





北望大坡滩


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果按照《倚天屠龙记》原来版本的内容,这个情节确实是个bug。


因为即使暂且不考虑《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是怎样放进去的,就是根据本书第三章“宝刀百炼生玄光”的一个情节描写,也不合理:俞岱岩在随机跟踪海沙派第一次发现屠龙刀的时候,“长白三禽”正把它架在火炉子上烧。

屠龙刀是用玄铁掺入西方精金铸造的,熔点高,还无所谓。但是,如果放在里面的书籍是纸质的,或者绢帛材质的,这么烤肯定遭不住啊!怎么也说不通。

所以,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的世纪新修版中做了改动,解决了这个问题。改为兵书和秘籍不是直接放在“倚天剑”和“屠龙刀”中的,里面放的只是刻着桃花岛地图的两块玄铁片,按图索骥才能找到兵书和秘籍。新修版的第三十九章“秘籍兵书此中藏”里最后部分写得很清楚:

里面露出个小小白色瓷瓶,上以朱漆写着五个小字“十香软筋散”。另外是两块黑色铁片,人手沉甸甸的,只见一块铁片上刻蚀有七个小字“普渡山东桃花岛”,另一块刻着一幅地图,道路盘旋曲折,繁复异常,沿路刻有极小的箭头指示。道路尽处分叉,尽头各绘有一本小小书本。铁片背后又刻着四排十六个小字,每排四字:武穆遗书 九阴真经 驱胡保民 是为号令张无忌拿着铁片,怔怔出神:“那位杨姊姊向芷若问得屠龙刀和倚天剑的下落,这瓶‘十香软筋散’又从芷若身上取出,那么我们在小岛上中毒、蛛儿给人杀害,全都是芷若下的手。铁片上说道‘是为号令’,当然是指屠龙刀而言。原来她先从屠龙刀和倚天剑中取得铁片地图,再到桃花岛寻得《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芷若,芷若,你为什么做这些事?”心中一痛……

虽说把这两块玄铁片放到倚天剑和屠龙刀里也属于一个含量较高的冶金技术,但总比放纸质或者绢帛的书籍要合乎情理,尊重科学的多了。

其实这个问题梁老师(梁宏达)在金庸先生逝世后,做的一期纪念金庸先生的专题节目中也公开谈论过。说是当年他在杭州和金庸先生有过一次会面,双方相谈甚欢,梁老师趁热打铁,就当面给金庸先生提出了这个问题。金庸先生当场表示这确实是疏漏,并让秘书立刻记了下来,说等再版或者修订的时候改过来。这也就是现在最新这个版本所展示的内容。

金庸先生一直对自己作品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于读者提出的一些靠谱的建议,即使是一些无关大雅的细节问题,明确后也会采纳。

有位读者在《倚天屠龙记》中还发现了这样一个细微的问题:本书三十三章里有一处情节:张无忌沿着明教的火焰记号,一路追踪义父谢逊的踪迹,先后经过了河北卢龙、沙河驿、棒子镇、丰润、玉田、三河、香河……

这个读者很细心,他不但是铁杆的金迷,还是上述某地的一个土著,对周边的地名熟透了。他觉得,金庸先生写作确实严谨,当时肯定是对照着地图写得。但不知是印刷的问题还是落笔时的疏漏,上述地名其他几个都对,唯独“棒子镇”错了,应该是“榛子镇”。


这几乎成了他的心病,几次欲给金庸提笔写信提出这个问题,但是苦于一直找不到渠道转达未果。后来机缘巧合,委托一位朋友转达给金庸先生,金庸先生确认后不但做出了修改,还给他专门写了回信表示感谢,从中也可看出金庸先生虚怀若谷的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