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结束以后,医务工作者在社会上的处境还会像过去一样吗?

爱牛牛的头头


不会有太多改变。医患矛盾主要还是资金的问题。这次疫情是因为国家承担了,让医患都没有后顾之忧。

所以每个人应该在健康上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来养护,经济稍微弱点的就更要注意。


爱善小魔头


医患关系的根源在于

一、医疗投入少,并将医院收入纳入地方财政收入,每年地方财政因此有很大盈余!

举个栗子:1.公立医院人员工资开支:财政只负责编制的正工资,中级也就是每月1000多块,高级2000左右,其它的都要医院奖金发,好,重点来了:医院的奖金财政是不给分文的,全部来源于患者的治疗!更让人费解的是医院收入的奖金不能超过盈利的10%,结余的全部上交地方财政!

2.医院要买设备,修房子。财政投资大多不到10%,其它的由医院自行负责!

3.医院转嫁给科室,设备场地每月都有折旧费。

二,医保政策:很多药物要求患者要病危和抢救才能报销,但是医生很多时候要有预判,不可能眼睁睁看,在病情严重前提前使用,患者不报销,以为医生拿回扣!

三:医改目标:医保压力变小,病人报销更多,医生收入提高!三个人打麻将都赢?



䣋桑陌


不会改变,会越来越糟。医患矛盾的焦点是看病难、看病贵、治不好病。这些矛盾会越来越严重。因为病人越多,矛盾越多。医疗市场供需两旺的势头,把健康推向了绝地,医疗这个大坑,国家填不满,人民填不满。"奈何桥"过桥费越来越贵,有70万的,有150万的,有500万的,无一例外的是"人财两空"。治病乎?劫财乎?有必要征求全国人民对医院的意见,畅谈两个方面,一个是医院带来的利好,一个是医院带来的伤害,国家应竭泽而漁,釜底抽薪医疗市场,从根本解决民生问题。


冰峰过冬


新冠肺炎疫情后,人们的生活工作秩序逐步恢复正常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当然人们对待医务工作者也是一样,恢复常态,这是正常的。过去,人们对医务工作者是尊重的,今后也照样会尊重。如果医院和医生还存在过度医疗要红包吃回扣等现象,人们也还会骂,不会因他们抗击疫情的付出就容忍。湖北抗疫,医务工作者付出很多,事迹可歌可泣。但冷静下来想想,特殊时期,国家需要时,哪一行业的人员能不往上冲。军人,警察,公务员,教师,工人等等都会一样。因此也没必要把哪一职业捧上天。但有一群人更可敬,就是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因为他们是没有报酬,不计报酬的。


用户愚叟


问题根源没有改变,很难有大的变化。问题积压是因为涉及面太大,涉及资金量也大,原有的三级医疗体系难以重建等等。这仅是我个人观点,一定不全面。我期盼三明医疗模式尽早完善与推广。


用户秋末


中国医生还是具备很高的职业素养,大疫来临会挺身而出,不惧生死,不计报酬。[赞][赞]


赵哥S888


我们这就是市级的人民医院收入高其他的呵呵了,像基层待遇,人家鞋边都够不着,都不如没上过学打工的工资,都想放弃这工作了,不好养家也不行呀!


独唱999


我前几年我去了深圳中心公园专程去拜谒非典时期牺牲的同道们。纪念碑前空空如也,我相买一束鲜花献上,没有买到。于是我就在群雕像前,鞠躬默哀。这时有个清洁工很好奇的走过来问我,这里有你的亲人?我说设有亲人,但比亲人还亲,都是我的同道。由此就可想而知了!


米喜多


其实这样的情况永远存在。平时我们去医院看病,是要自己给钱的,每个检查,用药都要患者确认。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我出了钱,你就要把我的病治好。而万一出现不好情况,他们就自然把责任推到医生身上。花了我那么多钱,都治不好病甚至人还死了,于是打医生,捅医生,这样的情况经常见。他们的情况固然令人同情,但他们没有设身处地为医生想想,医生都只是普通人,一个医生要负责多少个病人?如果你和医生的位置互换,你又有何感想?而且,医学到现今为止还没到达能医百病的水平,死人是在所难免的。而这次的新冠,国家是不计成本的在挽救每个生命。病人在医院医治,只要是有效的手段,有效的药物都不计成本,不需征询家属意见,直接用,省去了医生和家属的接触,也避开了金钱的矛盾。所以,这次没有医患纠纷是很正常的。只是,国家的付出却是不可估计的了。所以,其实只要是有医患关系的存在,纠纷就存在,哪怕不是为钱,好好的人你治死了,照样有人对你有意见。只要关乎人与人的接触,都存在纠纷。


闲散喵喵


本人作为一名医学生,个人认为新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生的社会地位,更多的人认可医生的价值和专业水平,尊重医生的劳动与服务。但是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有些患者依然认为自己就是上帝,医生必须无条件毫无底线为他服务,稍微有不如意,就刀枪相待。在疫情期间,有些人对医生吐口沫之类的就可以反映出来。所以关键是法德兼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